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听一些教师在埋怨:说他们的一些学生,一学就会,一放就忘;有的给讲几遍,也不会;学生懒,不爱学;学生笨,学不会;学生聪明,却不愿学……有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每逢考试拿不回好分数,望子成龙的热望受到打击,于是对孩子非打即骂,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2.
怀宏煜 《辅导员》2013,(20):44-44
<正>我们常听一些教师在埋怨:说他们的一些学生,一学就会,一放就忘;有的给讲几遍,也不会;学生懒,不爱学;学生笨,学不会;学生聪明,却不愿学……有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每逢考试拿不回好分数,望子成龙的热望受到打击,于是对孩子非打即骂,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3.
“爸,星期天我到同学家去玩。”一进门,我便冲着正在厨房烧菜的爸爸喊。“玩玩玩,就知道玩,我跟你说了几遍,你别想了!”爸一脸不高兴。我不满地对爸爸说:“爸,我已经17岁了,你应该给我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了,别的同学……”“别跟我提别的同学,你就会学别人不好的地方,别人成绩好,你怎么不说?你知道不知道啊?你和别人不一样,要不是你妈把你管住了,你不知道又要到哪里去疯了!”“这……”“这什么?”爸爸根本不让我有说话的余地,“你给我听好了,以后不管有谁叫你,只要不是学校组织的、老师组织的,你一律不准出去,听见没有?快去做作业!”这就是…  相似文献   

4.
你懂了吗?     
那一年我进了一所中专学校,每天都挎着一个硕大的书包,睁着惺惺未醒的眼睛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或者整天整天的呆在画室里画着一些谁也看不懂的抽象画,自诩为毕加索第二。直到有一天,团委书记慧眼识“英雄”,把我从画室里扯出来,让我到宣传部任一官半职时,我懒散的习性才有所收敛。  相似文献   

5.
小白兔寄给《动物报》一篇表扬稿,盼了三四天也不见刊用。这天,大雁邮递员给他送来了报社复信,拆开一看,上面写道:“此稿有假,你真休克了吗?”小白兔自知稿件内容绝对真实,他以为编辑故意刁难,气得两眼都红了,拿着表扬稿去找熊猫博士。熊猫博士认真审阅起来,只见表扬稿《救死扶伤的小草猴》是这样写的:“那天中午,我上山挖野菜,一不小心,从悬崖上摔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1998年6月27日,江西省鹰潭铁路二中职高一年级学生黄超与同学去鹰潭公园锻炼。同学王斌不小心掉进两米深的水池,黄超来不及脱衣脱鞋就跳进池中,奋力将王斌推向池边。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王斌得救了,黄超却沉入水中。打捞尸体时才发现,黄超的双脚卡死在水下的树...  相似文献   

7.
“懂了吗?”     
"懂了吗?""懂了!""喜欢吗?""喜欢!"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诸如此类的"异口同声"司空见惯。每当遇到这种情景,不免让人哑然失笑。你以为,真的会有人把"懂了""喜欢"当真么?别说是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同仁,即使是正在上这堂课的教师,也未必会把这"异口同声"当成全体学生的共识。这个往往只是教师找到了可以顺利地进入到下一教学环节的依据而已。但在我看来,把这一类"异口同声"看做全体学生已经接受,作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实在不靠谱。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兴趣爱好并不整齐划一,何不实事求是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而不选择"异口同声"呢?我换位思考后的结果是:教师的问话里,其实是蕴涵着应该持"肯定"态度的意思的;做学生的,只有报以"肯定"的回答,才能使自己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你想:教师既然已经"教"过,学生当然应该听"懂",这是顺理成章的结果,你怎么能说"不懂"而显示自己落伍呢?你想:教师很喜欢的东西,现在介绍给学生了,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也喜欢,你怎么能说"不喜欢"而显示自己另类呢?由此及彼,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结束时,有一听课教师很幽默地说“:我听了一天的课‘,感动’了一天,回去继续‘感动’。”乍一听以为是这位教师是多么的多愁善感呢!其实“,感动”是这一天里各位执教教师的一种风格、一种格调,也是时下大家的课堂中最流行的两个字。如一位教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过程里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提及“感动”两字的:引导谈话,导入新课,初谈感动;理清故事,选择学习,自悟感动;引导交流,重点体会,深悟感动;课外引入,深度拓展,深化感动;说写结合,提升情感,内化感动。(当然不是说这样的设计不好)又如另一位教师设计的《夏日绝句》,他的设计意图里也是围绕着“感动”两字而定的:诗词中的感悟成语中的感悟,典故中的感悟,人生中的感悟。再如一位教师教的《詹天佑》无论是在他的导语里,还是在他的过渡语中,都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感动”两字。无论是在他的穿插语里,还是在他的结束语里,都有“感动”两字出现。导语里,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这种挺身而出的壮举,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地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次。穿插语里请你告诉大家,是什么让你感动了你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将你的感动表达出来吗?如果让你从句中挑一个词说明詹天佑为...  相似文献   

9.
马龙 《教师》2014,(9):111-111
一个周日的晚上,学生陈某的家长在教室的门口和我交谈中提到,学校布置的作业是不是有点多,孩子总觉得做不完。  相似文献   

10.
上周的书法课上,同桌突然说:"我活得好累."那时我正在写丰收的"丰"字,等写完后才发现那一竖歪了.是累了吗?哦,不,是心在抖.  相似文献   

11.
一、从"这不是一只烟斗"谈起1929年,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画了一幅名为《形象的叛逆》的画,画面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烟斗,而画面下方则写了一行法文:"这不是一只烟斗"。几年以后,马格利特又画了一幅更具迷惑性的作品,题为《双重之谜》,画面的左上方有一个悬浮着的烟斗形象,右下方立着一个画架,上面摆着一幅画,就是1929年的那幅《形象的叛逆》。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教研会上,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教师把学生的学习起点定位在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在听课时,有些教师表示出了一定的担心:一是担心学生都已经会做了,为什么还要教师来教,这不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吗?二是已经会了的学生就是  相似文献   

13.
五(1)班的班长王霞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同学,可是这些天她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最近,学校各个班级在开展“一帮一”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得到尽快的进步),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每人和一位成绩落后的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王霞就和班里的“调皮鬼”陆严同学结成对子。每天他俩利用下午放学后的半个小时在教室里共同学习。但这没过多少个下午,一些同学就暗地里讥讽了:有的说王霞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有的说王霞另有“企图”,做“样子”给老师看……连以前她比较要好的朋友似乎都以异样的眼光看…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前,当我们这一代学生面临高考,面临志愿填报时,都是一脸的迷茫和彷徨,更是一种无知。那个年代的信息还没有现在如此的畅通、便捷、快速。  相似文献   

15.
正看后感想:1.徐老师是善于主导的人。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徐老师根据当时的情境使用了各种方法。比如: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代替没有太大成效的对小王的个别教育,使全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利用品德课的契机,引导全班同学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讨论和反思;借助集体的强大压力,使得原本毫不在乎的小王承认错误并且道歉。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有经验、有办法的老师,非常懂得如何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始终推动、主导和决定着学生的情绪、思维和活动。  相似文献   

16.
被导演吴宇森自称为气势恢弘的史诗电影的《赤壁》,今夏登陆后,因梁朝伟、金城武、张丰毅等大牌明星出演,吸引了众多影迷。那么,片中浓墨重彩拍摄的借东风火烧赤壁一段,与真正的史实有无出入?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每个中学生的一次大考验,渡过这一关,家长和老师似乎都要长出一口气,一下子轻松下来。不过,同学们的情况不见得这么简单。高考后往往是学生心理病的高发期,心理调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专家们围绕矿物燃料是否即将枯竭争议颇多。有人认为,随着碳氢燃料越来越缺乏,其价格将超出我们的支付力,而引发新的经济危机。然而,在我看来,除非政府人为制造短缺,各地加油站的加油泵永远不会断油。那些认为燃料将出现灾难性短缺的预测者低估了人类运用可用资源的能力。从本世纪70年代起,人们一直在担心支付得起的石油资源将在今后几年——i10或20年内枯竭。然而,今天我们探查已被探明的石油储量时,发现它仍处于历史上的高水平:以当前的消耗速度还可供应40-50年。当需求增长时,石油工业会通过发现新资源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9.
满18岁了吧?那么就一定能说,你已经真的成熟起来了吗?做一做下面的测试吧,也许你心里还是有些孩子气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20.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本文以教学实践所得,从独立思考的兴趣激发、时间和空间的留存、方法的积累及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