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 56个民族中流传着许许多多键身益智、好玩有趣的体育游戏,下面介绍一组经过整理或改编,比较适合中小学生活动的民族健身游戏。   一、雄鸡斗架 (彝族 )  在地上画个直径为 2米的圆圈,两名游戏者蹲着进圈,互相用手对推,谁使对方的手、臂部着地就算胜了。规则是不能站、跑或坐着,也不能躲出圈或踩线,否则判为失误。   二、大象拨河 (藏族 )  把一根结实的长绳两头打结,由两人各自将绳套在胸部,从裆下拉过,背对背各朝一方,双手扶地。主持人在中间的地上画三条线,线地间距为 80厘米,把悬…  相似文献   

2.
“唱游”就是边唱儿歌(或对话)边进行体育活动的游戏,因为它有故事、有情节、有表演,能培养诸如发散性思维、语言流畅等多种能力,欢乐有趣,同时也能增进身体的健康,因此,它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1.因特网一个小组聚拢蹲成一圈,把手都伸到中间,连成一个全球的网络。圈外左侧站一个人,代表外国小朋友,领头人站在右侧,手放在一个队员的头上,一边围着圆圈走,一边唱儿歌:因特网,因特网,连接全球真通畅。全世界的小朋友,近得就像在身旁。接着,大家齐拍着手,外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有节奏地对话:外:伊妹儿,伊妹儿, …  相似文献   

3.
<正> (一)追拍游戏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和奔跑的能力,培养机智果断、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游戏准备:先以2.5米为半径画一一个圆(内圆),再以5米为半径划一个同心圆(外圆)。如图1所示。游戏方法:游戏前,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推荐)一名呼号员,站在圆心上,其余游戏者分散站在内圆线边上,依次报数,并记住各自的号数。游戏开始,站在内  相似文献   

4.
突围与伏击     
游戏目的发展速度、反应和灵敏等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果断、勇敢拼搏和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游戏准备在场地内划两正方形或长方形加两半圆的城堡若干个。游戏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两队为一组,分别进入各自城堡。游戏开始,每队学生分别从各自的城堡向外突围(可一人或数人一起突围)。突围、伏击时,被对方推出线外或拉入城堡内,均视为被俘,进入俘虏区。当然,在突围的同时也可把伏击者拉出“城堡”,也视为被俘,进入俘虏区。最后,看哪队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队员最先突围成功,而被俘虏者少,少者…  相似文献   

5.
宋雯  李捷 《体育教学》2002,(6):50-50
游戏1:双人套球接力赛(图l)游戏方法:两人一组分成两队,手拿跳绳将球置于绳间,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带球快速前跑,球经过圆圈时,两人分别从圈外绕过(不能踩圈)继续带球前跑,绕过标志杆后,继续前进将球与绳传给下一组同学,依次类推。此游戏可培养协作精神。游戏2:障碍运球接力赛(图2)游戏方法:两人一组分成两队,双手持两根体操棍托起若干小球,听到开始的口令后,两人穿过圆圈快速前跑,并跨越障碍物,走过独木桥(可用长条凳等代替),绕过标志杆按原路线返回,将球与棍传给下一组同学,依次类推。此游戏可培养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6.
游戏目标(水平四):能体验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并通过游戏情景角色的转变,提高发散思维和体脑结合的能力。游戏准备:平整地场地上画4条宽10-15厘米、长30米,距中一侧有空地的长方形窄道。(如图)游戏方法: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再将每组一分为二,成纵队分别站到场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一、圆圈追逐游戏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精神。游戏准备:1.游戏器材:篮球6个。2. 场地:在平整场地上画一个圆,直径的大小按参加人数而定。游戏方法:游戏者在圆圈上站立(面向圆心),左右相距一臂,教师在圆心处站立。6个篮球等距离分发给游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常所做的“贴人”游戏,即被追者与追拍者在跑动过程中,如果追拍者追不上被追者,则总是追拍者。这样越跑越累,就感到游戏没意思了,而且在人数上变化也太慢。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此游戏进行了改进。 1.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 2.游戏方法:全班学生按人数分组后围站成圆圈,面向圆心。游戏开始,教师指定二人出来站在圆的中央,一人为追拍者,一人为被追者,按逆时针方向沿圈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性思维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看似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也可通过下列途径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确立“大”文学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向课下开拓教学空间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提高学生的动作速度、奔跑能力及反应能力。二、游戏准备在场地上画两个半径分别为1米和8米的同心圆,在大圆的周围均匀地画12个以0.5米为半径的小圆。三、游戏方法以13~15人为一组进行游戏,先选12人分站在外圆上的小圆内,其余人站在内圆上。如下图所示,游戏开始后,教师示意游戏者做动作(如,单、双腿跳、高抬腿、后踢  相似文献   

12.
三人合作游戏,是三人之间互相帮助、配合、互相忍耐、服从和相互对抗的一种游戏,可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能动地转化角色,融入创设情境的氖围,增强了竞争性、情节性、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本文几则游戏分为三人接力游戏和三人对抗游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是两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造就创造性人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是高校体育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手段都是动态的概念体系 ,它们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从而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4.
投掷实心球是比较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实心球的拓展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以上肢练习为主的内容1.小车推球:两人按推小车游戏的方法组合成“小车”,在爬行者的头前放置一个实心球,练习时爬行者依次用手推球向前,到规定的距离后两人互换位置,继续爬行推球前进,直到终点,快车为胜。2.超级弹子球:在一个直径2~3米的圆圈内,两人一组每人一球,模仿打弹子的方法,拿实心球当弹子玩,用手指拨球向前滚动,去撞击打其他球,能把对方球撞出圈外者为胜。3.趣味保龄球:取10个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一、游戏目的1.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和灵活性。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进取、集体主义的精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宽学生思维,增强环保意识。二、游戏背景有些地区植树只管种不管活、不保护,导致了资金的浪费,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植树观念。三、游戏准备划起始线、往返线,相距30m,在各队行进路线上每隔8m处,让各组一个人扶一竹竿站立。四、方法把游戏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鸣笛后,各组排头跑出,接替第一个扶跑竿人,该扶竿人迅速跑去接替第二个扶竿人,依次类推,最后一个扶竿人,跑到往返线后迅速跑回击起始线上的同学手掌…  相似文献   

16.
1.目的培养学生灵敏的奔跑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2.课前准备找一约20m见方的场地。在场地的一角,划一个大三角形;场中央划一个1m见方的正方形;再沿场界划几个圆圈,作为安全圈。圆圈数不得超过游戏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附图)。在开始游戏时,还要准备一只小布袋,里面装些木屑或黄沙。再推选两个游戏者站在三角形里,一个做带头人,一个做他的助手。其余的人站在场里或安全圈内。小沙袋放在场中央的正方形里。3.游戏方法游戏开始后,游戏者可在场上跑来跑去,或从一个安全圈跑到另一个安全圈。这时带头人可走出三角形去捕捉游戏者,被拍着者就算捉到,…  相似文献   

17.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传统体育游戏“贴膏药”、“老鹰抓小鸡”、“大鱼网”进行了改编,收到较好效果。一、贴膏药传统游戏:划直径15~25米的圆圈,让学生面对圆心站成一个圆,相互之间相隔15~20米,然后确定一个人做跑动者,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正>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抬头运球习惯,发展灵敏素质。 ●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三、四个组,各组首尾相接站成半个球场大小的圆,面对圆心。 ●游戏开始:各组排头两名或三名学生在圆内各一手持球,一手拿粉笔头,听教师哨音在圆内任一点开始运球,每个学生力争在运球的同时在另一学生背部画一痕迹。游戏者既攻又守。背部出现痕迹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一、高空弹射(一)游戏目的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快速反应、移动和上肢的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二)游戏方法游戏者2人或者4人一组,双手握紧体操垫的边缘,将软排放在体操垫的上面,游戏  相似文献   

20.
游戏目标(水平二):通过游戏学生能游戏准备:篮球场一个,两条线的距15-20米为小河,若干个呼啦圈。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成纵队站在小河的一边。裁判员发各组第一次用6个呼啦圈当作过小河集体过河上岸(全部站到线后)。5个呼啦圈从终点返回。而第三4个呼啦圈将全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