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技能上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角色上与新课程惧进。本重点阐述了教师对新课程的整合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是要营造一种新的课程化。这种新课程化的重要特征是课程改革要倡导合作、对话、探究等等的新精神。笔基于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考察调研,尝试对新课程理论和在这些理论导引下的教学实践之间的冲突与选择进行些肤浅思考,描述并分析一些事实,提出并讨论一些判断,把它称作教学实践与课程理论的“对话”,只是希望以这种形式体现新课程化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神与实质,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四性”。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就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豹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朱邦师 《河南教育》2006,(7S):124-124
面对变革、发展的时代,教育唯有创新才有出路,才有跨越。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新课程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了,必须提高认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解与研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给予鼓励与挖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体会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阅读能力等。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学习、渴望求知,从而牢固掌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培训正在全国各地进行,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教师真正接受;大多数高中教师都以高考作为自己教学的价值取向,也以此决定了他的教学观念;新课程理念并没有给教师带来多少新东西,相反给教师带来压力;只要提供未来高考范例,就能让教师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去建构对新课程的理解,才有可能将新课程实施落实到课堂层面上;一定要让教师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7.
评课是我们经常要做的工作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评课在课程改革中的导向、管理、调控、鉴定,激励等作用,评就要评到点子上,真正做到有效地沟通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发掘内隐的新课程理念的设计思想和外显的教学艺术,从而促使教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操作和把握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试就结合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状况。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14个地市展开,我省广大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各级各类培训都应懂得.大多数教师都已形成由许多旧的教学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所综合构成的教学习惯,因此.各级各类培训都要以帮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转变角色为核心内容,并把帮助教师角色转变渗透到提高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中。但从理论研究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角色转变,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要在教师培训中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完成好新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应对新世纪挑战,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是关系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同样,新课程也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茹红忠 《教育文汇》2013,(24):27-28
摘要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从本质上说一种课程研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中,要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一种合作共建、以教促学、互帮互学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他们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也正在尝试对话教学。笔者认为富有成效的对话要实现以下三个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在给教师带来极大促动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换位思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本文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转换哪些角色,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成功实施过程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变革过程。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同时课堂也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交融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因为传统教学几乎在课堂中完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实践,本人有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6.
按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根本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充分对话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一种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运作。何况新课程改革方案,特别是新教材的施教,对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手段上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新课程方案试行的两年多的实践来看,也确实证明了,造就一批能够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执教者是实施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我们认为,适应课程改革,教师要过好“五关”。   一是过好课程观念转变关。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这是执教者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课程观的更新与转变是教师执教的前提。教师应当面对以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为基本…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决不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和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耍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更要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较好的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才能算是真正理解。“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以及学生发展之间的有效联系,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最近通过听课发现,某些教师在如何处理教材这一问题上尚须一场艰苦的“蜕变”,才有可能达到新课程设计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多年来,教师们已形成习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发生了本质的碰撞。可以说,新教材、新课程、新标准的出台是一次教育的革命。落实新课程主要集中体现在执行新课程标准上,落实新课程标准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保证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发挥教学评价的杠杆作用;建构适应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方旭 《中国基础教育》2006,(4):48-48,50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应在教学、教法等方面增强自身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