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古人早就强调了文章要与时事相结合。也就是文章要真实、新鲜,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就应因时而导。所谓因时而导,即教师依据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点,采撷典型时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根据最近身边所发生的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一、结合政治形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新学期伊始,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拒绝邪教。我抓住此事布置学生写一篇议论文章,设计了《“法轮功”该不该禁》的题目。首先组织学生课后查阅报纸、观看电视、采访…  相似文献   

2.
陈学峰 《教书育人》2008,(12):10-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阅读教学的特点更是决定了阅读教学课堂尤其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注重内心对文字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正视学生的认知、体验、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领个性化学习.努力为学生支撑展示个性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4.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5,(19):35-3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因刻意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因刻意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现状点击镜  相似文献   

6.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  相似文献   

7.
徐浮萍 《阅读与鉴赏》2009,(7):57-57,64
爱因斯坦说过.“教师的责任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视野下。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摒弃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不要培养学生学会考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静态学习变成动态学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就是把个性化的阅读感知、认识、理解再集中进行展示,让学生一起交流、共同研讨。这样,个性化的阅读因学生不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对话"的平台。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话题",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促成体验性学习。要实现"为了发展每一位学生"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是由很多要素和层次共同组成的,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就要让他们更为立体、更为全面地阅读文本,通过语言文字作为媒介来感知文本中的各种信息,获得审美体验。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促进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一、背景解读,追本溯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在进行文本创作的时候必然是有一定的创作意图的,要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就  相似文献   

11.
“生成”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新概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  相似文献   

12.
钟勇 《文教资料》2005,(4):62-63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教师忽视阅读,认为只有讲,学生才会懂,不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实际上,书不是“讲”懂的,也不是“听”懂的,而主要是“读”懂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文本,不同情境有着不同读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朗读、表演读、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语文新课标》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视,那么,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个性化阅读的乐趣,进而积极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一、激发学生兴趣——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在个性化阅读中作用很大,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使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任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此句话如果我们进行一下解读,可以获得以下认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更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自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文章、诗歌的创作要立足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课堂练笔也应当如此,我主张课堂练笔“合为时”而做。所谓“为时”,就是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课堂练笔应该抓住时机,找准进行“语用”训练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就是把个性化的阅读感知、认识、理解再集中进行展示,让学生一起交流、共同研讨。这样,个性化的阅读因学生不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对话——生成”的教学观,强凋学生的自主构建、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突出学生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小学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阅读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