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基于甘肃省2012—2018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而区域经济发展较慢;两者之间的耦合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必须狠抓经济增长不放手,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选择,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之产生的旅游流势必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究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从游客层面和产业层面对旅游流产生影响,而旅游流汇集了人流、物流等资源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条件。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全国及三大经济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旅游流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此外,产业结构、市场交易规模、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水平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受资源禀赋、旅游交通、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造成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构建旅游产业新布局,突出区域旅游业特色,合理选择区域支柱产业,促进旅游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各省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计算各省区碳排放,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经济因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从时间序列看,各省区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从空间序列看,三者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经济因素对碳排放的关联度存在省际差异;从产业结构看:东部地区碳排放与第三产业关联性最大,中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第二产业关联性最大。而居民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度与碳排放的关联度同样表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规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区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一种客观和普遍存在的现象。1998~2007年10年间江苏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变化呈现如下特征:区域旅游发展差异逐年增大.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和13个地级市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不断扩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集中性和地带性特点,江苏省旅游发展水平可分为五个梯度区,即旅游发达地区、旅游较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一般地区、旅游欠发达地区和旅游较落后地区。旅游发展差异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差异、文化观念、基础设施、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不发达地区来说,借助旅游助长经济社会发展更成为了一条不错的捷径。上林县是经济落后县,生态旅游业是该县的重点发展产业,对上林县的经济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上林县现有的旅游资源、旅游对经济的带动情况、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为上林县旅游业今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差异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大的区域之间,而且在区域内部也同样存在。在中部地区的每一个省份之内,农村经济也具有相对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三类区域。2各小区域经济特征与发展走势的差异由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以及造成...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2—2012年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作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逐渐缩小。(2)2002—2006年区域差异波动较大,此后平稳下降,地区内差异主导了湖南省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3)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体现在长沙市与其他地市之间、湘东与湘中、湘西地区之间。(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以及交通条件是影响湖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差距的结构性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和各省区之间不仅在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的差距 ,更为严重的是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等方面的经济质量上存在差距 ,若再考虑到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 ,这种质量上的差距就更为突出。如果说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缩小的话 ,那么由结构、技术和人才决定的质量差距 ,就很难在短时期内消除。所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特征将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月8日,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发展西部省(区、市)的旅游业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随着西部大开发紧锣密鼓地开展,西部十省市纷纷把旅游业确定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云南省早在1995年就正式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了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每年攀升一个位次,现已雄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那么,云南为什么要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云南何以成为旅游大省?其中蕴含着哪些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道理呢?一、经济学思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80年代中期,烟草产业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国内旅游消费的角度,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现状,探讨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推拉效应",即经济增长对旅游消费具有推动效应,而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效应",并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对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选取区位商指数作为测度指标,对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市旅游产业、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集聚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估计分析与因果检验,考察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全国大部分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逐年提升的态势。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明显高于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与此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方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步入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旅游业进入国民幸福产业时代.为了造福民众和发展经济,近年来滨州市初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经济也取得长足进展,旅游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升高,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滨州地方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转调创”的先行产业.可是,从全国和省域范围来看,滨州依然是旅游欠发达地市,旅游产业欠发达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在当前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下,必须认清滨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找出阻碍滨州市旅游业发展瓶颈,探索滨州市加快现代旅游业创新发展路径及其配套软环境推进措施,补上旅游经济发展短板,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旅游经济分异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正确认识各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地域和发展方向,促进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14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分析从2001年至2013年湖南省各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差异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空间尺度上,湖南各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陈鹏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115-11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发展趋势。目前,贵州旅游业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相关产业不发达、游客结构不合理、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较乱等问题。为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促进自身更大的发展,贵州旅游业可以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精品战略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旅游品牌的宣传、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国际化的标准的采纳等几个方面来促进本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借鉴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学角度,以新疆所辖15个地、州、市区为研究范围,选取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将旅游总收入作为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分异性的衡量指标,运用泰尔T指数,对1999—2010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及变化作定量研究,并从空间角度作深入分析,指出:新疆入境旅游区域旅游经济总体差异逐年减小;北疆内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大,对总差异的贡献率高,近几年北疆内部差异明显减小是新疆旅游收入差异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南疆地带内差异小,变化相对平稳,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持续增加;南北疆经济地带间旅游收入差异小,对总差异的贡献率低的新疆入境旅游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特征。最后根据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对十堰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积极作用日益突显,因此,从十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引进与培训、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之间联系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以期对十堰旅游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安徽省2006-2013年16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数据,对全省城市入境旅游空间差异以及规模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间入境旅游业发展总体不平衡,入境旅游差距仍然较大,空间上呈现"皖南高、皖中次之、皖北低"格局,入境旅游流有由皖南区域相对集中向皖中、皖北区域渐次规模扩散趋势。影响城市入境旅游流空间差异及其规模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设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等。要加强国际营销宣传力度,树立"大旅游、泛营销、全产品"理念,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以文化旅游大市安庆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加强文化资源开发、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实施政府扶持战略可以加快安庆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赣南地区为例,构建了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2个子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赋权法计算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进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就不同类型耦合提出相关优化对策.结果表明:赣南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性不强.耦合度主要分为2种阶段:磨合阶段、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主要分为5种类型:良好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基本不协调区域经济滞后型、严重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对赣南地区18个县市区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更精准地推动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提升,对解决区域贫困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