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预先设定就是,我们的教师做得不好。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目前整个教育学界甚至整个社会,已经漫天飞舞着对教师工作评价的负面舆论,损害着教师的群体形象。人们用自己的传统定势思维去评价现在的教师,用评价“神”而不是评价“人”的标准去衡量教师的工作。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师生是平等交往、平等对话的两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哪怕只是舆论上的强调,都会造成新的“中心主义”,而这种“中心主义”会把教师的地位不断推向边缘化,让教师在现代社会与后现代语境…  相似文献   

2.
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往往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惟一的依据,这显然是片面的和不公正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评教师”这一评价方式应运而生。 一、发扬教育民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是大家公认的,评价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但是,以往学生总是处于被提问、被考试、被评价的被动地位,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评教师”就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玉 《中学文科》2007,(7):125-125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课堂上的双边活动是互为主体的,师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拥有“主导”一切的权力,而是意味着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引导者、协助者和指点者,更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不对等,教师总处于“强势地位”,而学生则恰好相反。教师的主动及绝对权威,学生的被动和无条件服从,这一惯性极强的观念和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和阻碍着创新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理论克服了二元对立的主客体关系,强调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交互作用,是主体性研究的深化,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尊重、协商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突出强调了区别于传统“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的教师主体地位,认为民主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应该是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5.
张建 《内蒙古教育》2013,(12):17-18
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仔细思考,却发现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么容易回答。比如说对于当下人们常说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当然也可以说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要看不同的语境,笔者本文讨论教师的地位问题,故放在前面),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语文教师当然也不例外。但如果局限于这样的理解,那我们就离开了具体的语文教学情境,离开了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境,显得不太精确。又比如有人说,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学科的教育要服从职业教育,这话尽管有时搬不上台面,但在实际的职业教育情境中常常是事实,在这样的现实中,语文教师的主体意识基本就被模糊了。因此说,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厘清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让语文教师的主体地位向现实回归。一、主体地位及回归含义我们这里强调职业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不是说教师要重新成为语文教学一言堂的主人,也不是说教师要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体回归是指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以具有工具性作用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听说读写的基础,真正以具有语文味和人文性的语文去帮学生奠定人文基础。而其中的“回归”则是指在迷失中找寻回到语文本质的路,是指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学生观的内容(一)学生地位的认识。指教师对学生在社会关系和在教育关系中地位的认识。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同样是享有社会权利的主体,同样应该受到尊重。甚至主张儿童利益首位原则。而教育过程是一种生命和生命的交流过程,是受教育者精神建构的过程。教育“并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潜能展开的过程,而是引导儿童精神发展的历程”,作为教师,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而且应把学生作为自己意识的中心,将学生看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相应地,对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地位的认识,应由“师本”变为“生本”,在知识与学生发展的认识中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本关怀,形成知识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语境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中心主义”将教师和学生彼此分离、孤立和对立,师生之间无法沟通,这种以单子式个体存在的观念直接造成了现代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使师生彼此的角色及身份迷失。后现代主义倡导以“主体间性”使人走出单子式绝对个体的绝境,在流动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双向讨论、平等交流和沟通,体验他者,认可差异,从而建构师生之间后现代语境中的真正的平等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处于什么地位?很多书上强调教师在新课程下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忌讳把教师视为主导者、主体角色,生怕伤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茫然了,“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上怎样发挥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处于什么地位?很多书上强调教师在新课程下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忌讳把教师视为主导者、主体角色,生怕伤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茫然了,“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上怎样发挥作用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写作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心灵的倾吐,所以必须突显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让学生自己去体悟、酝酿、创意,有个性地表达。那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教师要起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作文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把写作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文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集中反映。一个写作者首先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做基础,必须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尽量了解人情冷暖。《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带学生走进奇妙的…  相似文献   

11.
“评价”在以往的教育观念里,只是教师的“专利”。现代教育思想否定了以往学生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的观念,倡导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这样做不但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师生平等”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在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有人还主张教师要从“权威”的位置上解脱下来,然而,却很少有人解说“平等”的内涵。什么叫“平等”?平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相同相近,地位相当,待遇相同。也就是说,它说的是同类主体之间的权益问题,最大的平等,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公民”具体化为雇主、雇工或白领管理人员,其间“有多少平等”,“在什么方面平等”,就要具体分析了,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师生平等”也是这样一个具体问题。首先,虽说师生都是人,都是主体,但教师是成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学生…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桂清 《青年教师》2005,(10):44-45
教师的传统角色期待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相应地教师的作用也有所转变,由传统的“主体”地位转向了“主导”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作为新型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备受教育研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与行为。不能用教师的教来替代学生的学,教师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以评判者的身份出现,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年轻的教师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教育秘诀:“只有教师关心学生做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正在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的内容的评价能力,摈弃灌输,要赋予学生一定的私人空间,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师生的交往和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这样,教师和学生问就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各专业的社会实习是使学生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由地市级电大组织和实施。根据学生特点,我们在社会实习环节的组织实施中,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建构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web的“主导——主体”型社会实习模式,本模式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用网络和面对面等方式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过程,确保实习环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说得更明确一点,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当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有些学校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把学生奉为“上帝”,把工作着眼点全部放在了学生身上,提出了“学校就是服务”的口号,这样就把教师放在了从属于学生的地位。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可是,这一切要靠我们的教师去完成。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这没有错,但是把学生和教师两者放在…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有着很崇高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权威也有了新的发展。现代教师权威的建立最关键的是在于教师如何去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同时辅之以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语言教学理论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了主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的汉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而低估甚至忽略了汉语教师在整个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那就又走上了一条通向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