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意识是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职业意识.新闻视角的阔狭,思想水平的高低,对于记者能否作出成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纵观中外新闻史,一切有成就、有作为的记者,无一不是居高望远.笔走龙蛇,挟世界风云,写时代新篇,显示出强烈的宏观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业余新闻摄影在崛起。近两年在新闻摄影展览、比赛中获奖和报刊中采用的不少优秀新闻照片,例如《又一艘出口轮船下水》、《座舱里的车老板》、《华山抢险》、《白鹤越冬之谜》、《试讲之后》、《金龙狂舞》……,都是出自业余新闻摄影者之手。其中有基层宣传文化部门的摄影干部,有工人、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学,有两个基本前提。一、它是社会主义的,即共产党领导的,代表人民大众利益和意志的,这条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二,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建设高度民主政治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新闻学也处于创建过程中。认识这两个基本前提,既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原  相似文献   

4.
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学,有两个基本前提。一、它是社会主义的,即共产党领导的,代表人民大众利益和意志的,这条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二、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建设高度民主政治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新闻学也处于创建过程中。认识这两个基本前提,既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原则来谈新闻改革,也不能离开现实的政治、经济条件要求新闻改革很快完成,新闻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华巨龙的又一次新的腾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世界惊奇。党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宣传工作,也和其它各条战线一样,在不断的革故鼎新中,取得新成就,得到新发展。本文仅就社会新闻的崛起这一个侧面,来说说新闻报道内容变革的成果。一.社会新闻曾被视为“黄色  相似文献   

7.
新闻之道,在于求真。新闻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特征之一。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真实性呢?它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哪些内容,有些  相似文献   

8.
新闻改革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所谓宏观,就是从大的方面改革,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加强新闻理论的研究,探索新闻的基本规律,就报社的机构设置、通讯设备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所谓微观,就是研究新闻工作的采访、写作、编辑、版面安排以及印刷等工作的具体规律,从具体方法上去进行改革。理论的指导作用,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的。没有正确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江地 《新闻导刊》2007,(2):9-10
新闻的真实性及宏观真实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须忠实于事实,事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媒对社会某个群体的报道中,由于正负面新闻的严重失衡,会导致社会某个群体形象的扭曲。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围绕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界曾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对新闻的宏观真实问题至今仍有争论。本人认为新闻的宏观真实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记者、编辑在工作中必须具有的政治意识,这种意识对记者、编辑能否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闻的宏观真实是客观存在 1979年初,我国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当时的一些外国记者,集中报道了两件事,一是“西单墙”上的大字报,尤其突出关于批评毛泽东同志的内容;二是青年人穿喇叭裤。我们不能说这些事实不存在,但是对这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全貌来说,这毕竟只是片面的情况和枝节问题。他们的报道恰恰歪曲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使国外读者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园圃里,正悄悄地萌发、绽开着一簇新花——边缘经济新闻。它色调丰富,视角开阔,蕴含幽深,风味别样,是对新闻的新发掘。边缘经济新闻是把经济和其他密切相关的内容,融于同一新闻之中的报道,是在经济与文教、经济与体育、经济与卫生等等“边缘带”发掘出来的新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带有明显的多色调,也有人叫它是“结合部”新闻。  相似文献   

13.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所谓真实,自然包括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了。 近年来,市场经济逐渐发达,维护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文字,虽然时见于报刊杂志,但由于拜金主义和市场交换法则,也浸入到新闻领域,使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首当其冲地受到严重冲击;加之整个新闻界受此冲击而出现的浮躁情绪,把真实性原则视若“生命”的意义,在某些新闻工作者的眼中,恐怕已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5.
16.
打开我们的报纸,发稿最多的是某工厂、公司、学校或某乡镇、某部门的单一报道.这些单一的微观报道,有的虽也典型,但由于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对报纸、特别是党报来说,缺乏指导性.记者成天接触的大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微观典型,这是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现实,地方记者、驻站记者更是如此.怎样摆脱这种困惑.从大量微观典型中抓宏观报道呢?我认为.以新闻述评为主,包括新闻分析、实体评论等写作形式,是实现由微观报道向宏观报道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要提倡记者多写一些具有宏观思维的述评,以增强报纸宜传的广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新闻报道的角度往往决定着新闻的深度,而新闻角度的选择又是由记的宏观意识决定的。了解当前形势和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熟悉与采访题材有关的方针政策,是选取好角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经济新闻存在着一些众所周知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某些地方报纸的经济新闻,微观的太多,宏观的太少;就事论事者多,深入分析者少;枯燥无味的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少。不少经济新闻,尤其是企业报道,大同小异.有的连写作格式都一样,仿佛在填写表格,无非是填上不同的地名和厂名,不同的几项措施,不同的产值、利税上升,再加上几条经验。如某报在头条位置开设“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栏目,把一个连一个的企业搬出来解剖,其结果无非还是一串麻雀。报纸是舆论工具,是信息传递媒体,不是公司、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经理、厂长的办公室。企业如何生产经营,推出什么产品,经营业绩如何,他们可以去登广告。如果翻一翻西方国家和港澳台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编辑新闻稿应该有宏观意识,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究竟什么是新闻应有的宏观意识?怎样把握、表现新闻中的宏观意识?认识并不很一致,因而对具体新闻作品的价值评判也就大相径庭。新闻的宏观意义究竟是什么?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语境下,研究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新闻理论研究,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论观念面对新闻理论问题,本文就此从宏观层面上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