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中国,英语新闻不仅在对外信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越来越成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所欢迎的读物。然而,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感到中国的英语新闻与本族语英语新闻的语言表达有差别,但无法道明其中原因。为探究差别所在,本文从类联接的角度对“路透社”和“中国日报”两个新闻语料库中有关happen和incur的部分语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采用FoxPro程序检索关键词,并用X2检验、处理数据。此外,本文还就语义韵和类联接考察了六本现代英语辞典,检验这两类信息是否在辞典中得到恰当体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类联接对英语的地道性起到重要作用;(2)本研究中涉及的全部或多数词汇的类联接存在显著性差异;(3)现代英语辞典,尤其是被考察的英汉辞典,没有提供充分的类联接信息。上述发现对英语词汇教学、辞典编纂及语料库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类联接和语义韵可以判断词语搭配行为在句法和语用上是否准确和地道。该研究以perfectly和totally为个案,基于学习者语料库WECCL2.0与本族语者语料库FLOB和FROWN,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这两个强势语时与本族语者有较大差异。英语专业学生使用perfectly时类联接较单一,语义韵上本族语者呈积极语义韵而英语专业学生呈错综语义韵,并且英语专业学生倾向于将该词用作方式状语而非强势语。英语专业学生使用totally时少用了totally+adj类联接而多用了totally+v类联接,语义韵上少用了消极语义韵而多用了积极语义韵。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英语专业学生对这两个强势语的习得深度不足、语内负迁移和语际负迁移。二语词汇教学应将词义、句法型式和语用特征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建语料库进行计算,分析《骆驼祥子》中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倾向,阐述葛浩文和施晓菁两位译者对该结构的语义韵翻译策略,并从涉身性角度探究译者翻译差异背后的原因。统计发现,该结构总体呈积极语义韵,在大部分情况下两位译者都成功再现了原文的语义韵,都采用了构建相似类联接、句式转换、删减法等方法。同时,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葛浩文多采用句式转换法,而施晓菁则多使用构建相似类联接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17):143-144
在语料库语言学中,语义韵指的是研究词语行为并反映一个词所吸引的词项语义色彩,根据语义韵的研究可以概括并抽象出来一种句法结构——类联接,类链接描述词语的典型语法功能。类联接考查的是词语语法范畴的搭配,语义韵指向意义范畴的搭配,把二者相结合有助于全面掌握词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自建的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语料库,研究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个案词汇SO及其相关短语结构的使用情况,重点分析了它们在频率、语体、类联接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并比较了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使用的异同。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作文中存在过度使用SO的情况,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对SO及其短语结构的使用量呈现下降态势,逐渐靠近本族语者的使用状况。此外,SO的使用有明显的口语体语言特征,与本族语者相比,类联接模式差异显著,但语义韵特征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6.
以建构主义和词汇语法理论为基础的数据驱动学习是二语词汇教学的新路径。类联接和语义韵是二语词汇习得的必要内容。该文以基础阶段的一个词汇"terribly"为例,展示了数据驱动学习如何促进二语词汇类联接和语义韵的习得。研究表明,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学习能够呈现符合本族语者习惯的类联接和语义韵,帮助学生习得地道的搭配和语用知识。  相似文献   

7.
周芬 《台州学院学报》2014,(1):15-19,46
英语中含有诸多同义词,学习者在习得这类词汇时经常会遇到辨析困难。而利用在线SketchEngine工具辨析英语同义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辨析英语同义词assure和ensure为例,运用在线Sketch Engine工具进行检索和对比分析,能得到更加客观、可靠的辨析结果。两词有着共同的正式语体倾向,部分相似的类联接,其宾语搭配词的语义韵也趋向一致,但两词在具体语域中分布差异明显。另外,部分类联接、搭配词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应用AntConc3.2.1w和SPSS11.5计算机软件,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兰开斯特汉语普通话语料库(LCMC)为基础,并且以本族语者语料库LOB&BROWN为参照,针对CONSE-QUENCE的搭配特点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它使用搭配多样性、类联接等多方面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CONSEQUENCE语义韵的特点。研究表明,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表现出正确使用CONSEQUENCE的消极语义韵的特点。通过对汉语和英语CONSEQUENCE语义韵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汉语的语言迁移是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使用CONSEQUENCE语义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BNC和Chinese GigaWord 2 Corpus,对occur和“发生”的语义韵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ccur在专业领域英语中具有明显的中性语义韵倾向,而“发生”在汉语中则以消极语义韵特征为主;现有主流英语学习词典提供的语义韵信息仍存在问题和不足,且缺乏系统性.结合上述研究,进一步从释义、例证、用法信息、参见等方面探讨语义韵研究成果在英语学习型词典编纂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Sketch Engine(SkE)软件为工具,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同义词搭配特征研究发现,英语中的同义词虽然基本语义相同或相近,但在类联接模式、典型搭配词及语义韵等方面存在差异。英语词汇教学可借助语料库,在比较中紧密联系词汇的搭配特征,以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地习得并输出地道、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方法,选用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改"类词进行了检索。通过提取检索行中有关搭配词,观察其呈现的不同搭配关系,并参照一定的类联接,分析该类词的语义韵。运用统计学上的显著标准,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定性分析,可以发现"改"类词语的典型搭配和语义韵特征。研究发现:"改"右侧搭配词大部分呈现中性语义韵,少部分为消极语义韵,极少数情况下为积极语义韵。  相似文献   

12.
造成语义韵冲突的原因因“人”而异。本文从本族语者和中国EFL学习者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在英语使用过程中语义韵冲突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指出了它们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料库对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进行特征分析,突破传统研究只涉及词汇选择的局限,全方位地探析学术词汇的类型、搭配、类联接和语义韵,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掌握学术词汇,熟悉其相关用法,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料库角度对中国学习者常易混用的tend和intend两词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基于索引行比较了两词的类连接、语义韵等扩展意义单位。结果发现,学习者在使用tend一词上与本族语者有显著差异,并且学习者两词的类联接形式也比较单一,对两词的语义韵概念模糊。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索引行分析以及相关语料库技术在外语教学环节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Sinclair所提出的扩展意义单位(extended units of meaning)理论,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从搭配、类联接、语义偏向、语义韵等方面考察"反而"的语义韵,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大量的近义词一方面提高了语言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选词和辨析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语料库学习英语同义词,并结合实例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运用搭配检索从语义韵、搭配和类联接三个方面对几组同义词进行了辨析,认为:基于语料库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不仅为英语同义词辨析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是对传统词汇辨析方法的验证与补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大量的近义词一方面提高了语言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选词和辨析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语料库学习英语同义词,并结合实例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运用搭配检索从语义韵、搭配和类联接三个方面对几组同义词进行了辨析,认为:基于语料库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不仅为英语同义词辨析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是对传统词汇辨析方法的验证与补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于涛 《培训与研究》2010,(10):31-35
以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与本族语语料库FLOB及FROWN为数据来源,以effect,influence和impact三个词为例,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名词类同义词使用频数、类联接、显著搭配词及语义韵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探析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数据表明,在同义词的使用上,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类联接方面比较相似,学习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但就搭配词的选择和语义韵方面两者有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Sinclair的Extended Lexical Unit的理论模式,采用语料库的方法,从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语义韵等入手全面考察"特色"的语义韵,并结合汉语学习词典对该词的解释、HSK动态语料库中留学生对该词的使用等进行分析,以期为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语义韵是人类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在概念同一客体的语言符号中往往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在语义韵上的表现也往往不尽相同。以现代汉语“白”和现代英语“white”为例,通过语料库数据,比较二者语义韵异同的表象,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深入探究造成其异同的根源,发现认知主体的主体性是造成语义韵异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