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数明显增加,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要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要以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核心的专门途径与以学科渗透、活动贯穿、宣传媒体、营造氛围为内容的非专门途径相结合,搞好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三个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校弱势群体家庭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生活条件和家庭背景往往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修养,使他们在生活、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秉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随着外部世界发生急剧变化,研究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会增加他们的困扰和思想冲突.所以,对于高校弱势群体家庭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问题的提出及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建祖 《教师》2010,(2):112-112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及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本文分析农村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讨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中农村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状况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创新型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加强和有效地对农村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它由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和谐构成。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对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弱势群体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中的特殊群体,关注、解决其实际困难是图书馆工作必须注重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的界定,即分为员工弱势群体和学生弱势群体;进而分析这两类弱势群体在实际工作中会对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某些偏僻的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仍然不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销。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儿童就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爱,很容易产生心理阴影,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安秀红 《学周刊C版》2020,(11):171-172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某些偏僻的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仍然不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销。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儿童就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爱,很容易产生心理阴影,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经济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体。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陕西理工学院建档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非弱势群体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在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依赖等5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大三的水平,而性别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并对此分析了具体的原因,提出应完善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对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格特征,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在对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的消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健康人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自律性人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塑造适应性人格;完善教师修养,树立榜样性人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格特征,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在对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的消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健康人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自律性人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塑造适应性人格;完善教师修养,树立榜样性人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增进社区公民心理健康是建设平安社区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实政府责任、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建构适应社区实际的心理保健模式和体系、优化社区心理环境以及搞好学校和家庭的心理教育工作是增进社区公民心理健康的几条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管理学的角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途径、方式及方法加以整合,合理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制,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力量既相互分工,又密切配合,从而全面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治、预防和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程度不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以2013年新生测评为例,根据对新生心理测评的分析结果显示:27%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其中8.70%的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倾向。主要表现为:强迫、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总结提出七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重视"新生适应"主题教育和专业教育;细致开展测评工作、教育宣传和约谈跟踪并重;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扩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术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倡班级文化建设,关爱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夸大心理问题、工作重心偏移、德育心育不分、杂拼从业人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合理组建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领域、主动开展工作、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就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占有较少社会资源的社区青少年,通常社会地位低、生存状况差,处于社会边缘,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昆明市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社区青少年获得支持的途径主要来自于父母、朋友、同学等非正式支持系统。因此,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特别是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培养他们的社会归属感,这是解决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促进社区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本质上是在建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的建构,无论就其文化基础、情感基础,还是操作过程等诸多方面,都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存在很强的一致性。了解和把握心理契约的这些特性,可以为心理契约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泛化使用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构建高师院校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围绕高师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队伍及教育评价几大方面系统分析了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征,以期加深教育工作者对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本质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丹 《辽宁高职学报》2007,9(3):109-110
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在校学习阶段是一名高职学生一生中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生理发育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人生阅历,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塑造,是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施“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