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激素,英文叫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 cals或endocrine disruptors,直译叫做“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环境激素是指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到环境中的,一些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环境激素是指从环境中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并干扰其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能对生物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导致人类和动物的生殖功能下降、生殖器肿瘤、免疫力降低,并引起各种生理异常。绝大部分环境激素都是由人类活动释放到环境中,使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现已成为继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8万种化学物质直接为人类所用,许多有害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但这些有害物质并非都是环境激素。  相似文献   

3.
徐利红 《科学教育》2006,12(4):52-54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其他生物能根据自身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合成各种代谢调节物质,即内分泌激素,使自然界中的生物得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然而,近些年来,人类不断发现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有时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就将之称为环境激素,又称环境荷尔蒙。环境激素已成为继臭氧层、地球气候变暖之后的第三大环境问题。1“环境激素”的由来和产生日本早在1977年就提出过“环境激素”这一概念,但是,“环境激索”一词是1996年由美国《波士顿环境》报记者安·达玛诺斯基所著的《被夺去的未来》一书…  相似文献   

4.
佟玉洁 《学语文》2005,(7):45-47
激素是指生物体内分泌的、调节其生长发育的物质。环境激素则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对生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产生影响,在体内主要起雌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也有起雄激素作用的),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也称为“外因性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5.
对于激素,大家并不陌生,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激素是人体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对人体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例如,性激素可刺激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的成熟。那么,什么是“环境激素”呢?科学家认为,“环境激素”是指释放到环境中能导致内分泌障碍的化学物质。它包...  相似文献   

6.
所谓“环境激素”是指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的总称。据悉,这一名词是美国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于1996年首先提出的。她认为“环境激素”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带来任何异常影响,而以类似激素的方式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环境激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则使生物体原有的内分泌机能出现紊乱.即使摄入微量,也会导致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引起生殖系统功能失调、雄性精子数量祛少.以及免疫机能下降等。最近,日本帝京大学发表的一份对该校34名男生进行男性精子调查的报告表明:男生…  相似文献   

7.
横滨市立大学理学部的井口泰泉教授介绍自己的研究时,第一次将亲和性差的‘科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定义为“环境激素”。具体地讲“环境激素”是指废弃物浓药及食品向环境释放的化学物质,它们聚集在人体内或加速雌激素分泌或阻止雄激素分泌,致使体内分泌紊乱,影响生殖功能。早在1962年雷切尔·卡索所就在其《沉默的春天》一书中指出,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其原因是撒播的大量农药所致。1970年,美国医生为预防流产给孕妇注射合成雌激素DES(乙烯雌酚),导致出生女婴患子宫癌的恶性事件。此后人们开始担心向环境释放的大量PCB(…  相似文献   

8.
据来自正在东京举行的日本农艺化学会年会的消息,日本科学家在海水中发现了能够完全分解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细菌。 取得这一科研成果的是大阪市立工业研究所的酒井清文等人。他们把化学物质双酚滴入从附近的濑户内海中取出的海水里,希望从中培养出能够分解这种物质的细菌,结果如愿以偿。他们发现,有一种细菌在20到30天的时间内百分之百地分解了双酚。 环境激素是指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能够象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它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影响,而是以激素的形式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会使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生殖器畸形、精子数量减少、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等现象。双酚是一种化学物质,是制造食品容器等塑料的原料,它有打乱动物内分泌功能的危害性,因此被日本政府指定为环境激素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①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生长在受污染水域中的大部分雄性鱼会变成两性鱼或雌性鱼;鸟类吃了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产卵减少,蛋壳变薄,很难孵出小鸟,一些鸟类甚至濒临灭绝。专家们指出,罪魁祸首是环境激素。②环境激素是指那些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功能的外因性化学物质,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类似的作用,有时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又称环境荷尔蒙。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专家们已经筛选出70种化学品为环境激素类物质,其中有7种最危险的多用来制造人们…  相似文献   

10.
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复杂多样,如农药、化肥、金属及化学元素、放射性物质等,但目前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些污染物中的大部分部属于环境激素类物质。本结合大量实例对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等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希望人们从中能够了解到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并能引起人类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激素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我们把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以其毒理作用分为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两大类。然而,环境激素完全不同于以上两类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因此,有的科学家将这类物质称为“第三类损害物”。  相似文献   

12.
根据英国近年来的一项调查报告证实,由于“环境激素”的影响,雄性动物有发生雌性化的严重趋势。生活在工厂排放污水河流中的石斑鱼,有60%发生了变性现象,不少雄性石斑鱼竟然能排卵,并且出现了两性鱼。所谓“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有害物质,它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起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这些动物的内分泌紊乱,生殖机能失常。  相似文献   

13.
环境激素是人类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面临的又一全球性问题。环境激素干扰生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及其特征,揭示其严重的危害性,强调了控制环境激素污染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和乳腺癌美国卫生部高级顾问、毒理学家戴维斯指出,“象人类激素所起的作用一样,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是难以解释的乳腺癌增加的原因。”她指出,在释放进入环境之前,应对这些化学物质进行甄别,因为它们的生物效应类似雌激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发病和雌...  相似文献   

15.
环境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激素是指有可能干扰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人和动物产生疾病的外源性化学物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境激素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激素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介绍了环境激素及其分类,作用机制,对生物和人类的直接或潜在的危害,总结了环境激素的监测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环境激素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硝基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环境激素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作苯胺、染料、炸药、润滑剂及农药等行业的生产原料,近年来对硝基苯类环境激素污染研究表明,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对硝基苯类环境激素环境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硝基苯类环境激素污染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环境激素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激素由环境进入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蓄积,通过激素样作用干扰内分泌系统,对人类健康和动物造成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对环境激素的概念、主要类别、对人类健康和野生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环境激素污染正严重威胁着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就此概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鉴别方法和分类、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物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峰 《新疆教育》2012,(13):172-172
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乃至人本身,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等问题的自然科学,凡涉及物质问题,便涉及化学。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借助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学物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随着人类干预大自然的程度和规模的不断加大,使自己陷入了始料不及的严重困扰: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各种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早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及此后的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