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宋九思  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 )正月阿斯塔那 5 0 9号墓所出《唐开元二十一年西州都督府案卷为勘给过所事》第 7~ 2 0行是仓曹关户曹文 ,落款为“开元廿一年正月廿一日功曹判仓曹九思”已如前述 ,这说明开元二十一年正月 ,实际主持西州都督府仓曹工作的官员是功曹参军九思 ,此九思全名为宋九思 。按开元二十一年正月仓曹正式长官李克勤不理本曹事务 ,却摄录事参军 ,而由功曹参军宋九思判仓曹事 ,其间的关系、意义当另文讨论 ,此处不赘。总之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 ,功曹参军宋九思充当了西州都督府的仓曹长官 ,主持仓曹工作。思简  开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笔者《唐西州官吏考证》系列文章之五 ,此前考证的是西州长官、上佐、勾官、功曹 ,以及户曹、法曹、参军、市令等 ① 。按仓曹司主管“公廨、度量、庖厨、仓库、租赋征收、田园、市肆之事”② ,在州府中事务繁忙 ,地位重要 ,因此 ,出土文书中所见仓曹参军相对其它曹司长官来说 ,比较多见。当然 ,由于西州兼摄官现象非常严重 ,有些仓曹参军在文书中并不是以仓曹司判官的身份出现 ,而是以摄官身份处理公务的 ,但他们本官既然是仓曹 ,也就不妨碍我们将其系于仓曹长官系列。以下我们将根据文书所见 ,逐一考证有关西州 (交河郡 )仓曹参军的…  相似文献   

3.
韩愈《师说》开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大学、中学和其他选注本均释“受”字为“通‘授’”或“同‘授’”。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妥的。这里的“受业”应是“援业”之误,应予改正。“受业”不同于“授业”。早在先秦就有“受业”的说法,即学生从师学习之意。《孟子·告子下》载,曹交对孟子说:“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说的是曹交想在孟门当学生从师学习。《史记》多次用“受业”。《孟子苟卿列传》叙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在  相似文献   

4.
《龙潭记》是当代作家郭澄清同志八五年五月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和多卷本百万字的巨著《大刀记》是姊妹篇。 (一) 这本书题名《龙潭记》,寓意何在呢?作者在《后记》中作了交代:“‘龙’者,炎黄子孙之象征也;‘潭’,乃‘龙’之故乡者也。或者说,‘龙’,即我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诗圣杜甫的《游修觉寺》诗有云:“诗应有神助.”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南史》说:“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此典不但见于《南史》,钟嵘《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记载的更加详尽.不过这只能说明“有神助”三字的出处,证明杜甫作诗,其遣词用字,都是有来历的,不是杜撰或生拼硬造的.至于“神”字该怎么讲?杜甫的用意何在?谢灵运的用意何在?读者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6.
高一课本《师说》“君子不齿”中的“不齿”,注释为“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此有补充说明的必要。“齿”,《辞海》释:“④并列.《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孔颖达疏: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相次列亦名为齿.”《辞海》释“不齿”:“②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汉书·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论》:‘陈涉之位,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颜师古注‘齿,谓齐列如齿. ’《诗·鄘风·蝃(?)  相似文献   

7.
“疑是”一词常见于唐人诗词中。“疑是”的“疑”是什么意思呢?蔡仪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写道:“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描写的虽是庐山瀑布,但也有一个观赏的作者,就是‘看’和‘疑’的人。”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中的《望庐山瀑布》“说明”写道:“几乎疑心是天  相似文献   

8.
《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神明”何解?较有权威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云:“神明,指人的智慧。”北大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和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中册)均因袭前说:“神明,指智慧”。统编高中二册语文课本也据此注解为“精神和智慧”。诸家所以持相同的说法,原是有所本的,大约是依据梁启雄《荀子简释》的注解。他说:“《内经》:‘心者君之官,神明出焉。’《内经》所说的‘神明’是指心的精神,《荀子》所谓‘神明’是指心的睿智。”粗略一看,这样理解似可自圓其说;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唐代地方州府是由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多个职能机构组成的行政统一体,六曹参军是这个行政系统的主体,负责落实中央政府各项行政指令。司户参军则是州府六曹行政系统中职责最为繁重的“要“官,掌户籍、计帐、婚媾等经济事权。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一些文件,再现了唐司户参军的具体职掌。  相似文献   

10.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唐圭璋等先生《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精华》(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并注云:“放:停止。”  相似文献   

11.
本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了徐新杰同志的《〈陶渊明诗文选注〉商榷》,对唐满先同志的选注本提出了21条意见;1987年第2期发表了唐满先同志的《疑义相与析》,对徐文作了回答。唐文在谈到《咏荆轲》中“心知去不归”的解释时说: 诗中说“素骥鸣广陌”,《史记》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送行的人明明都“心知”荆轲此去不归,所以“心知”者是大家。从《商榷》原稿的复印件看出,原稿本来是“此‘心知’者,不独进行诸人,荆轲自己也在内”。这样解释是对的。学报发表时却把这句改为:“此‘心知’者,不是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读者刘显源先生 ,指出 2 0 0 1年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有一处重大差错。刘先生在信中说 :该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史思雷写的《欧阳修追字》。文中写道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 ,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邀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刘先生说 :“我初读而疑惑 ,继读而惊骇。”刘先生指出 ,据史料记载 ,宋朝宰相韩琦建的是“昼锦堂”而绝不是“画锦堂”。欧阳修应朋友之邀写的也是《昼锦堂记》而绝不是《画锦堂记》。并指出 ,所谓…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春夜喜雨》已经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了,近检名家诠释,发现对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发生”一词的理解颇有出入,谨陈管见,献疑如下: 诸家选本,大多把“发生”理解为“下雨”。比如《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九月版)注为“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又如《唐代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笔者<唐西州官吏考证>系列文章之五,此前考证的是西州长官、上佐、勾官、功曹,以及户曹、法曹、参军、市令等①.按仓曹司主管"公廨、度量、庖厨、仓库、租赋征收、田园、市肆之事"②,在州府中事务繁忙,地位重要,因此,出土文书中所见仓曹参军相对其它曹司长官来说,比较多见.当然,由于西州兼摄官现象非常严重,有些仓曹参军在文书中并不是以仓曹司判官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摄官身份处理公务的,但他们本官既然是仓曹,也就不妨碍我们将其系于仓曹长官系列.以下我们将根据文书所见,逐一考证有关西州(交河郡)仓曹参军的身份及任职年限,不妥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两文,均关乎《鸿门宴》末句“立诛杀曹无伤”之“诛”: 一是李鸿川、居子良《透过语言表象感悟深层意义》。该文所呈现的“为什么是‘诛杀’而不是‘杀…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开门见山道:“同学们……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许穆夫人究竟是何人之女 《左传·闵二年》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由此,已明确《载驰》作者为许穆夫人,  相似文献   

17.
小楼凄月:李重光用凄月演绎生命绝唱清人陈廷焯评《虞美人》词:“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韵集》卷一)据宋代王铚《默记》卷上:“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发之,遂被祸。”亡国之君李煜最终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李煜相伴着一轮凄月,演绎了风流君主的人生绝唱。  相似文献   

18.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里有一段文字,各家标点多有错置,试一正之。 [误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高校合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 [误二]《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  相似文献   

19.
西汉枚乘《七发》“观涛”一节有这样一段: 发怒庢沓,清升逾(足世),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鸟不及飞,鱼不及回, 兽不及走。纷纷翼翼,波涌云乱。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亏丘陵,平夷西畔。险险戏戏,崩坏陂池,决胜乃罢。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注“清升逾(足世)”说:“‘清’,指涛势渐缓,水现澄清;‘升’,升起,‘逾(足世)’,跳跃着越过,‘(足世)’音曳。李善《注》: ‘言初发怒碍止而涌沸,少选之顷(犹今言‘过一会儿’),清者上升,递相逾(足世)也。’”  相似文献   

20.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诗句,目前一些流行的选本有以下几种解释: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宋代绝句赏析》把“怜”释作“哀”,并且说“这里不应当是园主人‘哀’而是游园者为自己把屐齿印在苍苔之上而感到的‘哀’”。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唐宋绝句选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