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品德与生活课学习过程的实质——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这是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品德与生活课学习过程的实质——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这是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学生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习后能将知识升华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也形象地解释:"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解决知行脱节的关键,是实施有效品德教学的良好途径。体验,是指通过参与活动和交往实  相似文献   

5.
赵云峰 《河北教育》2005,(10):26-27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到其中。现代音乐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他们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加深自我体验、感受和领悟,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一、引发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情感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因此,教学中对…  相似文献   

7.
魏巧灵 《考试周刊》2011,(40):216-216
随着艺术课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说明了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现代音乐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充分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让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快乐地动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育的软肋就是不能把"认知"内化为"行动",往往是学生说的和实际做的对不上号。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品德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没有商量余地的向学生告知"结论"的教学,结论的生成过程、学生的体验过程都给省略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儿童品德的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教给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常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孩子的品德与生活接轨,在真实的生活世界感受、体验、领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使生活得到充实,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所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感受、体验、领悟,构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每一位参与课改教师所知晓的。如今的品德教学极力主张,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让学生能在一个良好、和谐、开放、文明的品德课中领悟快乐,健康成长。如何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呢?我有如下几点看法。一、在生活中体验《品德与生活》全书重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理念的。因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和思考,就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生活,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体验过才能尝到快乐;有一种快乐,只有感受过才能领悟纯粹。我想,美术教师就是拥有这种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注生活唤醒品德魅力所谓"关注生活",就是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意大利教育家孟台梭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相  相似文献   

14.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这样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相似文献   

15.
许静 《小学生》2013,(6):66-66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他们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的确,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量事实也证明,学生只有获得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永久,  相似文献   

16.
"这有什么用?"这几乎是很多爸妈爱问的一个问题。"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从小,我就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从来没有人会问:"这有什么用?"长大以后,越来越多地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我才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  相似文献   

17.
体验式学习意味着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去领悟、感受、提升自己行为的道德性。在品德课程实施中,只有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才能实现其品德的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工作忙或者累的时候,我会找小时工来帮我收拾一下屋子。于是,有人说我叫小时工是"地主婆",我知道这是开玩笑,他的意思是说我为什么不自己做家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叫小时工,说明我知道什么叫做"比较优势"。迈克尔·乔丹与他邻家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参与,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就不可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艺术教学的审美育人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只有当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与艺术融为一体,自己亲自主动的探索、领悟、体验时,对艺术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才会成为可能。我在上《青春舞曲》这一课时,我设计通过三个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切分和附点节奏的特点进行音乐创造,感受维族音乐的风格,让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1.走进维吾尔族音乐。为了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新疆音乐的距离,对新疆维吾尔族有一个感性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苏珊·凡戴克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进去、我就完全理解了。”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直接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学生很容易忘记;如果把教学内容直观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会记住;如果教学内容是学生自己在参与中完成的,学生就完全理解学会了。可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执教品德与生活北京师范大学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