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奶业"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这类危机事件带给国人的是永远的痛,不仅痛在祖国的花朵身上,更痛在国人的心灵深处.在怒其不争之时,国人没有痛打"落水狗",而是对此展开了如何拯救乳业的大讨论,没有出现危机过后的麻木不仁.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两张照片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一张是老虎的,一张是羚羊的。"藏羚羊"事件已尘埃落定;一些网友还在瞪大眼睛,等着看"骑虎难下"的责任人如何尴尬收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老虎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描写是其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往往从多个角度对传统民俗现象进行真切的描绘,并将犀利的笔触伸人国人的灵魂深处,刻画出国人的众生相,把国人的种种精神病状揭示于人前,进行深入的透视分析,进而对传统民俗的劣根性进行深刻的人文批评,从而达到"改良社会"、"改良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阅读向来是国人心中一种无比神圣的仪式.大众阅读既浓缩了国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折射出国人内心深处的憧憬与渴望,又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的政治更替、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5.
三笔写一个"大"字,很简单.然而很多国人对这个简单的"大"字却是情有独钟."大"也一度成为国人形容世象使用率较高的一个字.其气象开阔,变化万千可谓包罗万象.《易经》中将明君称"大君",有德者称"大人",情势有利称"大吉",相互发生了变化称"小往大来"或"大往小来".  相似文献   

6.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年代里,西方最新物质文明成果的传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不同于以往,20世纪的国人不再将"声、光、电"视为外国的"洪水猛兽"、"奇技淫巧"加以顽固排斥,从外国商人、传教士竭力推介变为由得风气之先的国人主动引进,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愈来愈小,被接受的速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兽性     
国人潜意识里有种"公共崇拜",涉及公家的就是好的;国人潜意识里还有种"科技崇拜",越是新的越是发达的就越是好的.这很容易导致"体用不分",混淆"是"与"应该". 新闻,关乎真相,关乎民主,关乎公正,但新闻并不等于真相、民主、公正.新闻其实无所谓善恶,或者说新闻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8,(10):30-39
东北沦陷后,国人报业饱受日伪新闻统制摧残。伪满《出版法》限禁了新的国人报纸的出现,伪满洲国通信社垄断了新闻媒体的信息来源,伪满弘报协会的整顿使国人民办时政大报实质性消亡。1932年至1937年"满"苏边界纷争的舆论鼓动是东北地区国人民办报纸在日伪新闻统制下拥日反苏的实际表现。"不法越境"、外交抗议、军事冲突等新闻选题是日方对苏思想战在伪满地域内民间形式存在的新闻媒体中的具体反映,日方这些舆论鼓动的实质在于形成对苏外交的宣传攻势和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9.
莫言获奖了,大好事!国人纷纷抢购莫言,算是怪事!一者能获得诺奖的作家,往往都是影响大、国人阅读量大的作家.可是偏偏莫言的书,能一下子卖空,这至少说明此前人们没太搭理这个作家. 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一者国人不爱文学,功利主义读书;二者热爱文学的青春期的人们,又太喜欢那些穿越和魔兽:三者莫言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虽然号称土生土长,直接来自民间的语言,但是,却总是更多合乎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跟国人的阅读习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很多人习惯把喜欢旅游的人戏称为"驴友"。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旅游活动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国人的青睐,古代的超级"驴友"们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8)
<正>一提到"南京大屠杀",相信很多国人会把它定性为一段不能忘却的"国耻":它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更是激励国人振兴中华的历史教训。人们谴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的累累暴行,同时强调30万同胞遇难的史实确凿无疑。然而这场发生在80年前的金陵城惨案是如何从个体记忆上升到国家乃至世界记忆的,又是如何融入"国耻"的主导叙事?围绕该历史事件的创伤  相似文献   

12.
从《寄簃文存》来看,沈家本主要通过比附与辨异两种方法贯彻了"会通中西"的法制改革思想。沈家本以中国传统法制比附西方法制,尽量拉近了国人与西法的心理距离;对西方法治主义与传统法家法治主义进行辨异,尽力消除了国人对法治主义的顾虑。  相似文献   

13.
"西点军校学雷锋"被质疑,这个话题的质疑点出在一个"学"字上。雷锋画像曾在西点军校张贴,西点军校学员到过中国抚顺雷锋纪念馆,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榜样跨洋越海到了美国,中国人觉得这很有面子,就用国人习惯的语言说,西点军校也"学雷锋",这叫造谣吗?这是国人的幽默和向往美好的情怀。一些总拿这句话来抹黑事实的人,是听不懂中国话,还是根本就没有中国人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食"字,说出了国人长久以来对于吃的推崇。这种推崇首先在我们语言中就有一些很生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一切都因"爱国"而起. 火炬传递、西藏骚乱,以及由此生发出的系列事件,牵引着国人的眼光,牵动着媒体的神经.我们办奥运,"藏独"分子借机破坏捣乱,西方有些媒体包括不少主流媒体虚假或片面地报道,幸灾乐祸.美国CNN主持人卡弗蒂还公然骂中国人.这着实气人.很多国人网上联名、声明,大讨论,反对"藏独",声讨西方媒体,要求卡弗蒂道歉,抵制家乐福……  相似文献   

16.
金兰谱考略     
金兰谱又称"金兰簿"、"兰谱"、"金兰小谱",和源于《周易》的"金兰"一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文化上主要反映了国人对知己"同心"的渴慕之情。  相似文献   

17.
又到岁末,该盘点的时候了. 2008年,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和"神州七号"的飞天让国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8.
"慎言"是我国传统传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国人的传播实践。就其来源而言,"慎言"传播思想是儒家思想在传播领域的表现形式。儒家思想是个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  相似文献   

19.
在"华夷天下观"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亚洲"的概念。明末,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给国人了带来了"五洲"、"亚细亚"的观念,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渐渐被"中国"、"亚洲"、"世界"的世界秩序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观照了大众传媒在南非足球世界杯报道中,如何想象性地构建了"意识形态共同体"、"地缘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以及"战争共同体",揭示了当代中国传媒和国人多元复杂的心理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