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问西东》继《芳华》后成为又一现象级电影,其叙事结构采用非常巧妙的串联故事线的方式对四个时代的清华学子予以呈现,故事讲述上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紧扣一个关于"真实"的共同主题.本文试图遵循影片叩问"真实"这一母题,通过视听语言、叙事结构、现实主义三个方面来剖析影片是如何从始至终彰显"真实"这一核心要素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6):20-23
本文从文化和叙事两个层面,探讨民间故事母题之于当代影视动漫创作与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在文化层面上,母题是人类生命和情感体验的凝结,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是传统故事当代价值的体现;在叙事层面上,母题具有叙事上的结构功能,特定母题对应着特定的叙事范式,是当代影视动漫类型化叙事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3.
向志敏 《今传媒》2024,(2):63-66
母题是文学电影叙事的动力因素,是整个叙事结构的潜在构成要素。神话母题是神话学中常见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共同主题或元素。国产动画电影中两个常见的神话母题“人蛇恋”与“英雄之旅”,集中体现于2019年的《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运用“神话母题”讲好国产动画电影故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神话母题在动画电影叙事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叙事母题对新闻叙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众多叙事母题中,灾变母题亦如此。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灾难新闻的叙事特点及叙事原则,从叙事视角、叙事应该把握的度等方面探讨和研究灾变母题的叙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结合西方文艺理论和吉姆森的框架理论,探讨媒介报道“制造母题”和“建构框架”的能力.大众媒介关于“宝马撞人案”的报道中,特定的“主题思想”、“意象”、“情节行动”反复出现,构成母题(motif).同时,媒介报道通过不同类型的象征元素,建构报道框架,形成对“宝马撞人案”的“诠释包裹”(interpretive package),塑造公众对“宝马撞人案”及社会贫富差距的“集体理解”(collective sensemaking).  相似文献   

6.
董上德 《文化遗产》2010,(1):66-71,157-158
同一母题之下的系列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母题可以"孳乳"出一系列的故事,而这一系列的故事在其流传过程中又可以"转化"出不同的叙事样式;这样的"转化"往往以"捏合"为主要手段,而"捏合"又不是随便的"编造",它必须与特定的叙事样式相适应;所"捏合"出来的故事必定被特定的叙事样式"格式化"。于是,同一个故事被一次一次地"格式化",就产生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叙事样式。不同叙事样式的故事尽管来自同一个"祖宗",由于编故事的人谙熟叙事样式在同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各有不同的面貌,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这是同一个"故事"可以生生不息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东北满族民间故事中英雄故事丰富多彩,林林总总,但基本是由英雄的奇生异貌、惩恶除魔、难题求婚等一些基本母题所构成的。满族民间英雄故事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这几个基本母题,或是侧重表现这几个基本母题的不同方面,或是由这几个基本母题叙事顺序的变化所组成。满族民间英雄叙事之所以迷恋地表现这些基本母题,是因为满族民间英雄故事是满族神话的移位。满族神话叙事中神的诞生、历险与胜利的原型模式转换到满族民间英雄故事就成了奇生异貌、惩恶除魔、难题求婚等基本母题。满族先民长期的渔猎生活及世代承传的崇智尚武精神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满族英雄故事中蕴含着,形成了一个母题链。从奇特的出生到不凡的经历,英雄的一生都被赋予了传奇般的叙述,从而凸显出英雄的神性,反映了满族人朴素而睿智的思想和丰富而无羁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讲故事是表达展览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包括了“故事”和“讲”两个含义:“故事”是叙事内容;“讲”是叙事方法,是对故事再创造的过程。讲好故事除了选择一个好的内容外,还需要设计好故事的结构,选择好讲故事的载体。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围绕实际案例从博物馆、科技馆展览的叙事结构、叙事载体两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利用展览的空间特性植入故事、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9.
梁香伟 《东南传播》2012,(11):148-150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主要讲述了男孩寻找父亲的故事,中国影片《剑雨》讲述江湖人士寻找"宝物"的故事。两部影片都涉及到了"寻找"母题,但呈现出不一样的内涵和价值追寻:前者通过表层"寻找"深入到精神、宗教信仰等终极价值的探索上,后者主要表现了表层的"实物寻找"及个体复仇的价值追求,艺术质量相差较大。通过比较,希望能引起我们对国产大片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徐磊 《文化遗产》2017,(5):129-134
印度抒海故事的"抒海取宝"母题链对中国煮海型龙女故事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煮海型龙女故事对于抒海故事的吸收并非故事情节的全盘照搬、简单模仿,其背后蕴含着中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及人类共通的心理特征。此外,由于龙女与凡人婚配故事的成熟,作为其亚型之一,煮海型龙女故事并未吸收抒海故事极具宗教色彩的主旨,而是继承了已有龙女故事的世俗性主题,旨在宣扬主人公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反映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梁颐 《东南传播》2015,(6):108-111
近五年来,一批以"霸道总裁爱上普通女孩"为主要情节的电视剧被制作播出。"总裁剧"中的总裁情节母题源自文学领域,网络文学使总裁文成为了一个被大众喜爱的流派,并促成了"总裁剧"热播现象。霸道总裁情节母题从文学到荧屏的转变是情节母题流动特征的表现,未来文学和电视剧创作中仍将重复对总裁情节母题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现存元杂剧中有四部以"血光之灾"作为结构情节的支撑性要素,这是中国叙事传统与元代社会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行人遇害"母题在元代的重新演绎和再度阐释。其"在劫难逃"式的故事情节,并非关目"拙劣"的表现,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汉族民众的社会境遇和民俗心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以"血光之灾"开篇的预叙手法,对元杂剧结构的立体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明清小说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叙事学的发展链条上具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3.
董炜 《新闻传播》2021,(7):8-9,12
热播美剧《后翼弃兵》讲述了象棋天才少女贝丝·哈蒙的成长故事。电视剧真实呈现了拥有象棋天赋的哈蒙如何克服对药物和酒精的依赖,在男性主导的象棋世界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历程。电视剧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对成长与救赎母题做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展现了哈蒙作为天才的自我成长,以及作为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4.
《舌尖上的中国》(1、2)给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带来较多启示。本文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在以"家"为母题的叙事语境中,激活味觉记忆,真切实现了对故乡的观照;探究人与食物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生存的真理;通过心与舌的交融,成功地呈现出生活的诗意。  相似文献   

15.
徐磊 《文化遗产》2015,(2):71-77,158
中日"解难题"型龙女故事的故事情节极其相似,但其故事母题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从282则中日解难题型龙女故事的母题差异入手,通过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分析法比较分析可知,中国该类型故事体现了"爱与美女神"的功利化以及独特的龙女信仰;而日本该类型故事则折射出源于"原彼世观"思想的追求"整体性"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即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易中天品三国的节目进行叙事结构特色的探析。叙事是一个解谜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用制造"陌生化"效果,不断制造悬念,期待式编排等多种技巧,对故事内容进行结构与组织,这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也保持了故事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叙述行为可以使相同的叙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叙述话语.同样的妇人杀夫的故事框架,电视专题片<忏悔录·情怨>和小说<杀夫>的叙事者依据不同的叙事"所指"和叙事手段,构筑了叙事结构类似的不同文本.通过对两篇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电视叙事和小说叙事在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方面既存在差异又有着共性.  相似文献   

18.
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认为,电影是一种会讲故事的机器,故事即导演与观众沟通的工具。因此,叙事是一部电影最为核心的任务。从叙事美学的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叙事空间)出发,对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叙事手法与技巧上与华莱坞"作者电影"一脉相承,其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逼仄的叙事空间与反常规的叙事结构相得益彰,在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模式下给观众更深层次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影像的传播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电影电视"大银幕"向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小银幕"转变。而"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影像风格的代表,同样遵循着"内容为王、故事第一"的基本特征。在新媒体的传播条件下,微电影的叙事结构更加简单、叙事节奏更加紧凑、叙事策略和技巧更加大胆和多样。对于微电影创作者来说,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应该以"动人"、"创新"这两个关键词为创作核心,将经典视听语言与新媒体传播特征进行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微电影的叙事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的焦点和热点。上海外语频道(International Channel of Shanghai)以全媒体的方式对外播出,主要受众为在上海的外籍人士、英语使用者以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外人士。作为全国唯一个英语综合频道,内容上既有新闻,也有引进的和自制的各类纪实、影视、综艺、生活专题等节目。频道自开播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上海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让本地受众了解国外的信息和文化,助力中国、上海的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本文就近几年来增长较快的民生类叙事内容为主要分析对象,一方面是他山之石,精选分析了部分引进的以普通民生为主要内容和范畴的海外节目在对外传播上有哪些艺术表达和传播的手法和特点值得借鉴;另一方面,也对频道自制的民生叙事类对外节目在艺术表达上的共性进行整理和思考,希望以此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