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基 《新闻前哨》2020,(4):51-52
本文探讨了"拟态环境"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似而非环境"下信息传播规律,以及在智媒体环境中的技术信息传播特征,提出信息传播的"梯层影响机制"可以看作是在多元、复杂的拟态环境中对"真实性"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媒体大众化,是以网络媒体崛起为标志的新传播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大众传播不再像以往单向地由职业媒体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传播,公众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由此,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为大众传播、由大众传播正在形成。这样的新传播格局对新闻评论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说,新闻评论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新传播格局为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一、可供评论依托的新闻信息空前增多,评论素材空前丰富。新传播格局中,公众广泛参与大众传播,使任何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都可能被及时发现和传播,大众传播的盲区、盲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众传播是经济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大众传播是经济改革的"催化剂";大众传播可以影响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互联网推动人际传播的发展,导致大众传播本身面临很多考验和挑战.两种传播在新闻真实性等方面的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各自的未来和变化,也是其存在发展的最终价值体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未来很有可能进行互相转变,并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国组建了60多个试点集团"传媒"系"大众传媒"的简称,即"大众传播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体"。同一种符号可以用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大量复制、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媒介,属于大众传媒。其中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重要内容的就属于新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将信息传播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少数民族窥望他民族形象,展示本民族形象而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梳理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聚居区大众传播新格局,分析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现代性形象建构的影响,并就如何运用大众传播有效促进重庆少数民族现代性形象建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鹏 《现代传播》2001,(1):46-51
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及媒介专史是不同层面的历史研究,后两者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大众传播的总体历史研究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都需要中国自己的大众传播史研究,这项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威廉·詹姆斯的机能心理学、彻底经验主义哲学及实用主义方法论为整个美国早期传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李普曼和帕克的大众传播研究,使他们分别完成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心理学、认识论转向以及对作为特殊知识形式的新闻的研究,并由此而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大众传播研究的早期代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对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的表征与身份传播的作用模式发现:组织传播中身份的作用既是组织统一性的维护,也是组织结构的维系。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则体现为媒介身份和受众身份的双重博弈,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形成的统一身份认知相融合,以促使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多元化构造。传者身份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束缚的表现。传者身份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方式影响个体的信息传递和交往活动。网络传播中的身份则重新划分为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互联网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带来各个传播环节的不稳定性,使传者的身份作用更加凸显,并将原有的传播类型转化而出现传播类型边界的消融。在互联网环境及其影响下,网络传播导致传播边界的消融与身份传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林玮 《新闻知识》2001,(12):11-13
所谓传播,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被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类。实际上,从"假于物"与不"假于物"这一角度,还可以把它们简化为两种,即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其中,"假于物"与不"假于物"是一大关键。换言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最为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一个东西,这就是:媒介机器。借此,大众传播媒介完成了从"面对面"到"面对机器"的根本转换。对此,从关于大众传媒的形形色色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美国传播学者沃纳丁等人指出,在传播学者的研究中,不论对"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定义,其中都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社会传播方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大众传播较之人际传播,无疑有着显著的优势,如传播迅速,影响力巨大,等等.然而人际传也有其优势,如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并行,反馈迅速,它的这些优势恰好就是大众传播在传播效果上的弱势.因此,在现代大众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引入了人际传播因素,这一点在广播电视传媒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个现象的剖析,探求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意义,进而为新闻实践中进一步改善传播效果做一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新闻传播为核心的大众传播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传媒影响力的正负二面性特征蕴含着一种鲜明的价值导向.本文认为,在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中,公共性与公正性应当成为当代大众传播的核心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民俗文化的内涵、形式入手,探讨了大众传媒、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大众文化环境下如何借大众传播媒介之力传播民俗文化,并提出传播和发展民俗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燕 《新闻爱好者》2012,(10):12-13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生存状态和传承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分析了陕南民俗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环境及传播媒介的变迁,探讨了大众传播媒介对陕南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在促进民俗文化广泛传播,使其更具传承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的片面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中异化现象的原因与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燕 《现代传播》2001,(6):39-43
大众传播无疑是人类历史进程中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大众传播以其强有力的传播优势,给予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日趋显著,同时也悄然削蚀着人们获取直接经验的主动性,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媒介化生存的滋生与蔓延.这种有悖于大众传播初衷的所谓"异化现象"有着较为复杂的生成原因,其中媒介权力等现象因素尤为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6.
新闻英语是大众传播工具在报道英语新闻中使用的文体,有书面新闻和口头新闻两类。书面新闻可称报刊文体,口头新闻可称广播文体、是以声音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于其传播途径与报刊文体不同,广播文体的语言也与报刊文体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句子、词汇、语法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传播效果历来为传播学者们所关注并不断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如何使受众有效接受信息方面,大众传播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实际研究也不断证明大众传播的影响值得商榷。本文在肯定大众传播作用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流行现象入手,分析受众接受信息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群体传播影响,从而指出大众传播和群体影响是有效传播的双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从对话意识谈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特性 新闻既是一种传播文化,又是一种文化传播。①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新闻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文化。新闻传播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传播性和大众性,这就要求这种文化在内容选择和传播手段上必须符合一定时代与公众的普遍要求,而且必须主要以新闻形式和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进行文化的创造、传递与积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文化的繁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受到了现代文明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南弹唱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下,其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乃至其艺术性质本身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立足于本雅明的"光韵"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论,从发展变迁的视角论述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变革,和现代媒介技术对甘南弹唱艺术及其传播效果带来的影响,并对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以拓展其发展空间作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究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民族传播人才培养、民族语言环境的把握、民族语言的运用、媒体布局、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快速有效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