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死队(也即山西新军)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建立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是通过合法形式组建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八年抗战中,其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了山西太岳区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决死队是在阎锡山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的,但阎锡山成立决死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并不完全是为了抗战。当阎锡山发现决死队是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的,并且发展成为一支真正的抗日武装力量时,发动了旨在消灭决死队的"晋西事变",公然与决死队决裂。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共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同时,阎锡山也比较顺利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牺盟会工作的局限性,八路军入晋作战急需发动群众的迫切性,以及阎锡山利用民众、守土抗战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阎锡山"保境安民"的措施为山西赢得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阎锡山政权非常注重图书出版物的宣传功能,其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出版了许多党政军类书籍。特殊的政权环境会造就怎样的图书风貌,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同思想,是阎锡山进行社会改造的又一思想武器。《世界大同》一书就是表现与保存他这一思想的最主要著作。阎锡山说他写作此书的动机是“欲变世界毁灭为安和”,他说,“今日一般所谓安和世界的唯一凭依是物质原子弹,但物质原子弹仅能消除战争的力量,不能消除战争的因素。消除战争的因素须有一颗政治原子弹”。而他所谓政治原子弹就是“大同主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阎锡山为了实施"用民政治",推行"六政三事",大力兴办各类教育,以使民众达到识字、看报和记账的程度。由于规划周全,措施得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山西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归结阎锡山兴办山西教育的性质,主要有以维护统治为轴心的功利性、国民意识驱动下的民族性、体现个人意志的独特性、沽名钓誉式的虚荣性以及军阀本性导致的短暂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抗战在全国抗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被称为“全国抗战的模范区与华北抗战的中心根据地”,因而,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成为研究山西和华北抗战历史的重点。本文运用大量的最新的史料,从新的角度尽可能全面地论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委会),在山西和华北抗战中重要历史地位和经验教训。首先,阐述并肯定了“战委会”是我党我军努力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在第二战区(主要在山西)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实现全面抗战路线的产物;其次,分析了“战委会”的性质和特点,论证了我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它对于巩固、扩大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和领导战区民众,为实现人民战争所发挥的伟大作用,从而证明了它是抗战初期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模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再次,论述了党在战委会中对待阎锡山策略方针的具体运用;最后,扼要总结了“战委会”具有深远意义的经验教训,指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建立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吴旗时,陕北这块唯一存在的革命根据地,正处于内外交困、危机严重的境地。在外部,一九三五年六月,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在根据地的东边有阎锡山的李生达部队,北边有陕北军阀井岳秀部队,西边有甘青宁的“五马”部队,南边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敌人四面围攻,红军奋起抵抗。刘志丹同志率领二十六军,先在东线击溃了敌人两个旅,把敌人赶到黄河以东。三五年九月,徐海东同志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经陇东到陕北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合,整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十五军团在劳山战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9月,为了保卫山西北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曾炮制了“大同会战”的作战计划。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重重以及指挥失当,使这次“会战”化为乌有。本文就“会战”的过程及失败原因作一简要述评。 1937年8月末,察哈尔省平绥路各战略要点沦陷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以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部,第5、10师团各一部,与酒井旅团、第4师团本间旅团、第12留守师团铃木旅  相似文献   

9.
山西新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创建并实际领导的、隶属第二战区国民党晋绥军建制的一支特殊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它名义上归属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山西军队系统,实际上一直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产物。在八年抗战中,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了山西太岳区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山西新军从一支以学生为主的部队转变为以工农为主的战斗力强的部队,并且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山西新军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这种良好的民众基础是通过多方努力建立的,牺盟会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众动员对山西新军的发展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从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整个改革之路看,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时代主题的结合。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但中国人民自身也在探索中不断继承与发展,实现并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文在研究中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概念界定、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围绕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做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韩国就和中国有着亲密的联系,韩国不仅受到中国经济、文化开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在中国开放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大众文化受到韩国文化影响也很多。这种影响中国大众文化的韩国文化被称为"韩流"。在文化方面,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方面,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地位仿佛日渐突出,中国社会也面临着英语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国的英语教育何去何从是目前有待于思考虑问题。坚持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提倡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从而保障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在创造中国历史的基础上,既是中国梦的筑造者,又是中国梦的享有者。人民幸福贯穿于中国梦的始终,是中国梦提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追求的归宿,因而是中国梦的核心理念。中国梦在不断实现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始终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厚土壤中,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摆脱不了中国元素。在内容上,它借助于现代主义的文学形式表现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关系,在形式上她无论如何花样翻新都不能完全摆脱中国的文学传统,更不能完全脱离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具有最强大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说到底,中国的新感觉派是本土化的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5.
异化翻译策略与中国电影片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结合中国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及世界全球化大背景,探讨在中国电影片名翻译中采取异化翻译策略的必要性,并认为中国电影片名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入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西方出现了热议“中国模式”的现象,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和中国发展取得极大进展的背景下。但是,西方学者在是否存在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模式的影响等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元素"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元素,包含了中国思想、中国艺术、中国节日、中国服饰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应担负起传承中国元素的责任,同时传承中国元素,民族传统体育也加强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元素的体育诠释,分析中国元素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体现,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对中国元素的传承策略,为民族传统体育树立新的坐标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谨防任何可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是中国人民在国际民间事务交往中处理涉台问题的根本立场。国际奥委会作为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中国在1922年就与其建立了直接联系。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于国际奥委会在布伦代奇的操纵下,企图凭借这一国际体育组织,玩弄"两个中国"的政治阴谋,致使新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交往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人民捍卫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无法遮掩当代国际艺术体系西方化的实质,西方化国际艺术体系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很多潜在的发展性危机。在国际文化历史背景中出现的中国化,以三大模式改写了中国当代艺术,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体现出了非现象性中国化的征兆。如何让中国化与西方化相结合为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精神的生命联系。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当代艺术将从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标签化走向关注中国现实和体现艺术精神的再中国化的精神历程。中国当代艺术标签化的深拓将引向再世界化的文化实践,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的人类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既具有工具合理性又具有价值合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中国法治文化特色,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既要尊重中国社会现实,也要融汇中国传统法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