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学生存在企业顶岗实习困难,技能培训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等问题.通过采取建立"政企校"联动平台,与企业签订真实、"双赢"的校企合作协议;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综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机结合等措施;实施"订单"模式,定向培养学生;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项目、推荐学生寒暑假到企业打工锻炼,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难、顶岗难和技能培养效果差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师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学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运用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来对教师顶岗实践进行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从而发挥教师主动性,取得企业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高职教师顶岗锻炼评价体系,是高职教师师资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和细化了教师顶岗锻炼成效的评价指标,并针对教师顶岗锻炼的综合评价给出全面和完整的量化考核方法。教师顶岗锻炼评价体系由高职院校人事处牵头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顶岗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一种创新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短、上课少,真实课堂教学体验不足,实习效果不理想而提出来的。通过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7级顶岗实习生开展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发现加强实习生教育反思是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一种重要途径,可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可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专业素质、有利于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在顶岗实习的指导中,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带队教师应重视实习生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习生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融合项目管理理论和教师顶岗实践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四三三制"教师顶岗实践的管理体系,并进一步探索出建立和完善教师顶岗实践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师顶岗实践环境和氛围、建立以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果为关键指标的教师顶岗实践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规范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师顶岗实践项目成果形式等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体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实行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实习的积极性,既为厂方生产发挥重要作用,又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学习和锻炼.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应建立和施行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和企业应密切配合、共同管理,使实习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畜牧兽医专业南通正大厂中校采取教师工作站模式,全面覆盖学生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实现教学环节有效衔接。在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现代学徒制度,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效率以及实习效果,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师范院校采取了将学生顶岗实习和被顶岗教师脱职培训相结合的新尝试。为了了解被顶岗教师的整体状况,提高对其进行脱职培训的整体水平,特对唐山市被顶岗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我们的培训应着重提高教师的科学能力,与教师和管理者共同努力,促进高师院校"顶岗实习,脱职培训,行为跟进"教师教育模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而下企业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技能和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挂职、兼职、短期培训等方式赴相关企业锻炼。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建立和完善锻炼的运行机制,使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据系统性、发展性、易操作等原则,结合多年顶岗实习实践经验,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全过程纳入到考核评价,构建了"二角三段四方"的全方位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体系,使顶岗实习的各环节置于360度闭环式的监控反馈中,以客观反映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切实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年企业项岗实习的过程管理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专业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带队老师的角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易与学生沟通的优势,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探索出分阶段指导实习的方法,即实习前期的动员与心理调适、顶岗实习过程中全方位的耐心指导及实习后期的评价与总结,实践证明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张贴板教学法包括"教师准备—课堂开题—收集意见—加工整理—共同总结"五个环节,其在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可促进师生充分交流,积极思考,集思广益,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德日三国高校在教师结构与聘用方面的共同点是:教师学历较高,学缘结构合理,兼职教师比例较大,招聘条件严格,终身制与任期制结合,重视教师培养与发展。通过比较与借鉴,我国高校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应该严把教师“入口”关、重视教师培养与发展、避免“近亲繁殖”、建立开放竞争的教师流动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教师聘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标志性培训工程——"国培计划",虽然构建了严密的管理网络,形成了基本的管理规范,并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它在培训资源方面偏重"专家引领",在培训实施方面偏重"非学术创新",在管理服务方面偏重"重视程度示范",在学习支持方面偏重"让学习发生",在培训评价方面偏重"满意度评价"等,这些实践误区影响了培训工作的综合效益,凸显出加强教师培训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培训专业化"是加强教师培训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培训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当前主要是基于经验的,这不足以从本质上提升培训质量,而应以研究与培养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和评价体系建设为路径,重点关注和解决各个环节中的"瓶颈"问题,科学、系统地提升从业机构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准,最终使"培训"这一行业转变成为具有高度完整性和竞争力的专业。这正是基于"冰山模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的研究与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从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制度看我国教师岗位管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以满足现实需要为前提,岗位管理权限明晰,岗位职责明确,岗位晋级均以通过专业标准评价为前提。其对我国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的启示在于:尽快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办法,设计差异性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科学分配教师岗位管理的权限。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教学及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所有高校中具有普遍存在性。通过将10个学期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教师背景特征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性别会对教师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女性教师的教学效果高于男性教师;教师职称与教学效果正相关,而随着教师年龄的上升,这种正相关关系会被削弱;教师年龄大小、学位高低与教学效果相关,与教师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7.
谭冠中 《高教论坛》2012,(5):136-137,135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的管理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十分重要。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做法,对我国高校目前正在开展的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教育一直所追求的,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更需要公平正义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的公平正义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关乎学校管理的合理有序。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不公平因素制约着教师评价实现公平正义,所以需要寻求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与体系,注重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价值,尊重、关怀、关爱教师,承认教师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的价值体系,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村校微观问题样态的描述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通过对一位从教36年村小高级教师的访谈发现:农村教育政策过程存在"微观障碍";村校布局调整的直接受益主体是学校和政府而非家庭;村校留人机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而非"经济性";教师管理存在授权自主和加强干预的选择性困境;村校教师存在"45岁退休"现象;村校教师收入的参照系是同村村民而非城镇教师。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管理上的主动回应:第一,利用重要科研平台为农村教育管理提供专业支持;第二,建立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数据库为农村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第三,注重农村教育政策生成的"自下而上"逻辑,建立村校管理信息上报制度;第四,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及当前的体育课程设置两方面重新审视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存在太过"自治",学生覆盖面"小",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等不足,而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行为也表现出忽视强身健体功能、运动不足、运动项目选择仅从兴趣出发等问题,指出改进这些不足须建立制度约束下的教师负责制管理模式,建立课内和课外活动"双中心"教学体系,并且课外活动宜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