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廷开 《考试周刊》2009,(23):32-3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所选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在教学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处引导学生辨析。  相似文献   

2.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它是关于儒家"舍生取义"美德的一篇短论。文章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设喻生动,气势恢弘,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学习《鱼我所欲也》除了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孟子学说原本就充满思辨性,鱼与熊掌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与“义”,充满辩证性。在孟子的逻辑当中,“生”与“鱼”似,“义”与“熊掌”同,故有了相同的取舍逻辑与认知。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具有传统性,孟子的思维结果给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重要且近乎唯一的参考。当这一思维方式的产物被传承之后,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4.
孟子,名轲,本是鲁国人,但由于家族没落,迁居邹地。他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学成后游说诸侯施行仁政。晚年退居立说,编撰《孟子》七篇,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孟子的文章,笔挟锋芒,长于辩论,善用譬喻,说理精辟,文字流畅,颇富雄辩家气概,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笔者仅撷取《孟子》中的几个例子,谈谈他的思辨艺术。一、善用比喻。比喻是孟子进行辩论或阐述道理的最有力的工具,也是他运用得最多最纯熟的方法。《告子篇》中,孟子阐述舍生取义的道理时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  相似文献   

5.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历来作为一篇经典古文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其中,由"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提炼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舍生取义"的确  相似文献   

6.
冲突与选择     
一 两难情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中这段话道出了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境况——两难情境。两难情境与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一样,都使人处于一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而两难中的思考与选择也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乃至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7.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摘自高一语文课本《孟子二章》。孟子可谓孔子之后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其弟子编著的《孟子》而流芳百世。记得初中时读过的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其中的情节让我感受颇深:两个小孩以一个太阳远近的问题难倒了大圣人孔子。如今我真想穿越时空问孟子,鱼和熊掌恶乎不可兼得?在学生的眼中,学习成绩好就是“鱼”,当好班干部就是“熊掌”,但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往往吃了“鱼”,就会对“熊掌”置之不理,吃了“熊掌”,“鱼”就会溜掉很难抓回来…  相似文献   

8.
孟子《鱼我所欲也》篇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孟夫子的爱好——喜欢吃鱼。我想圣人如此,我们凡辈大抵也如此。的确,鱼作为山珍海味之一,不爱吃的人恐怕很少吧。何况羡鱼也不仅仅单指吃这一项,其水中的舞姿,其跃出水面的唼喋之  相似文献   

9.
<正>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以磅礴的气势,充沛的感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明确提出了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由"鱼"和"熊掌"所设比喻引出来的论点,恰当地说明了人们在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取之。作为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上午给孩子们评讲一张练习卷,有一道阅读题,来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科》2008,(9):2-6
《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推荐篇目如下: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相似文献   

12.
玮琦 《初中生》2015,(4):17
◆书面语和口语的双轨发展从合拍到脱节再到合拍 先来厘清四个概念:口语、书面语、文言文、白话文.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文言文和白话文都属于书面语.但前者建立在先秦汉语口语的基础上,后者则建立在近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 1.先秦时文言和口语基本一致,中古汉语口语研究尚不足. 大约在先秦时期,文言文还是和当时的口语一致的.诸如《论语》《孟子》这类,可以说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当时说话,也就是这么个腔调.  相似文献   

13.
曹新龙 《课外阅读》2011,(6):264-264
孟子是战国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地闪烁着他丰富的、深邃的思想火花。《鱼我所欲也》是其中的一则名篇,历来是中学课本上的必修篇目。然而,对于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一些认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学说的发展。《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诸子集成》本),本文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我们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其尊严,纵然舍身也在所不惜。文章气势充沛,布局缜密,极富  相似文献   

15.
《鱼我所欲也》(以下简称为《鱼》)选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中的名篇,属中学语文传统篇目。人教社将其编入义务教育标准试验教材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2003年12月第1版)。长期以来,对此文的论点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其一为“舍生而取义”说,其二为“人皆有‘本心’,应保有‘本心’”说。各种教参在这两种观点中或取其一,或兼而有之。即便是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12月第1版)在“整体把握”和“问题探究”中对《鱼》文的论点也存在前后矛盾未置可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舍得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8-I000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的话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拥有的别名叫放弃。  相似文献   

17.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孟子》中《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这两章,我想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不成熟的做法。我觉得学生的正确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也是顺利背诵的先决条件,不可草草从事。因此,我在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初步领会课文内容之后,即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要求眼、口、心三到,边看边读边想,我自己则巡回听读,纠正学生读音和句读上的错误。如生字“箪、羹、蹴、蹙、旄”等的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一部名著都不是完美的,这就如人无完人一样。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存在着诸多值得推敲之处。看看泛化之“义”“义”的本义是“正义”或者是“合宜的道德”,历来为世人所看重。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主张“舍生取义”的观点,认为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时候,选择正义才是正确的做法。在《水浒传》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熊掌     
《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熊掌,就是熊的脚掌,也称熊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古代以龙肝、风髓、豹胎、鲤尾、鸽炙(  相似文献   

20.
两难境地是难以取舍的无奈,是不可名状的尴尬;两难抉择是难以取舍的取舍,是不可名状的名状。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就较早地涉及到两难境地及其两难抉择这一命题。全文将"生"与"义"这一组非常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