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叙及的女性人物有一百五六十人,但几乎没有塑造出丰满的形象,《左传》文本中的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属于沉默者。本文着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左传》男性叙事话语对女性的有意忽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字产生后,民间故事向书面记载转移,使先秦典藉含有许多小说因素。如《山海经》中的神话,《周易》、《春秋》、《左传》中的卜梦鬼怪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诸子散文中的寓言,都有大量虚构的故事情节。同时,历史散文(如《左传》)和诸  相似文献   

3.
《左传》记史以外,描述了很多迷信现象,诸如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类。正如汪中在《述学.左氏春秋释疑》中所说:"《左传》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诸多的迷信现象构成了《左传》除人事以外的另一类内容,历来学者对这类现象褒贬不一,但否定的态度一直占据主流。如韩愈在《进学解》中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清人韩?也说《左传》:"好语鬼神,易致失实"(《左传纪事本末序》);  相似文献   

4.
在《左传》描述的庞杂的社会政治生活场景中,由于人们的言语行为被根植于意识中的崇礼观念所约束,《诗》成为与人往来时委婉曲辞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诗》现象成为研究的《左传》一个关注点。宏观来看,从场合、目的以及形式三个方面可以对《左传》引《诗》的特点进行概括。《左传》引《诗》也经历了一个流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地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寓言文学领域,中国古代寓言是世界寓言的星空中最早形成的光芒璀璨的星座,只有古印度寓言和古希腊寓言才能与之比美.中国古代寓言大概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如《左传》中的"老人结草"、"雄鸡断尾"之类的故事,便具有较强的寓言色彩.中国古代寓言在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发展中,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先秦寓言,两汉寓言,魏晋南北朝寓言,唐宋寓言,元明清寓言.先秦是中国古代寓言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其  相似文献   

6.
由于对寓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因而,对什么是寓言的认识,就很不一致,王焕镳先生在五十年代中期所著《先秦寓言研究》一书中写道,“寓言是比喻的最高形式”。曾编译过中国古代寓言的魏金枝先生,在1957年4月的《人民文学》《谈谈我国寓言》一文中说,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匕首”。《文艺报》1957年6月号上登载莫干河《谈寓言》一文,他认为“寓言是基于人生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真实精密的观察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杨公骥  相似文献   

7.
预言是人类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已有的认识能力,对将要出现的现象和将要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预计、判断,是基于一定的认识能力上的思维活动。《左传》一书记载了大量人事预言材料,可以分为:行为预言、言语预言和神态预言三类。《左传》中的人事预言体现出了独特的预言依据和思维逻辑,包含了许多历史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传》人事预言的内容、特点是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所决定,在人类思维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史通》的问世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对已往史书进行了总结,并且为后人撰写史书提供了指导原则,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在行文中,刘知几对《左传》颇为重视,每每将《左传》视为其史学理论的根据,不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左传》的史学价值,而且涉及其文学价值,虽然在当时没有被普遍认同,但客观上是对唐代《左传》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在《左传》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华著述的《〈左传〉修辞研究》首次对《左传》修辞现象和所表现的修辞理论、修辞思想进行全面研究。本文认为如果对先秦时几部重要文学性强、语言表现力强的专书进行分别研究,对于汉语修辞学和先秦时代文学的研究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们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寓言又是《庄子》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庄子》寓言成语概况,进而剖析《庄子》寓言成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敦煌《左传》写本为《左传》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材料。利用这批材料,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记载的隋唐时期杜注《左传》一统天下的局面,还可以据之了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书写格式、《春秋正义》原本之书写格式、《左传》写本所反映的敦煌教学情况等。同时,由于这是一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写本,保存了当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文本面貌,对于我们探寻《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文本之原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代,中国古代寓言的创作和传播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诸子寓言把人们带入到一种预设的哲理希求中,许多作品表现对人生的品味和探索。而《战国策》的寓言,由于“缺少统一的思想体系,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哲理”(陈浦清《中国古代寓言史》第76页),一直未引起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战国策》的寓言具有很高的成就,和诸子寓言一样,多方面地展示了战国时代人类文化水准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左传》初名《春秋》,又名《左氏春秋》,是先秦诸多春秋学著作中的一种。《左氏春秋》的撰作不为《春秋》义理,不归属于孔门,其史事在战国至西汉各类子书中屡被征引。终两汉之世,学者屡引《左传》史事以谏,都未及《左传》的义理。从《左传》的最初撰作与初期流传来看,《左传》是编年体春秋类著作,它不是作为经书,而是作为史书被人所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李小山 《语文知识》2012,(2):127-129
《〈左传〉赋诗研究》一书是近年来春秋《诗》学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把握了学术发展趋势,对《左传》赋诗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各国的赋诗活动、《诗》学风尚、文化意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与宏通的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17.
通过贾谊对《左传》的引用可以看出贾谊在西汉《左传》学史中的重要性,证明前人关于贾谊传《左传》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同时,由贾谊的《春秋》观和他对《春秋》之元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对《公羊传》的熟悉程度。证明了在西汉初年,《春秋》三传之间并没有森严的壁垒。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寓言一般是为给各自观点及哲学思想做佐注,但就其讽刺现实这一客观效果来看是一致的,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庄子》的批判性寓言讽刺尖锐犀利,严峭峻刻,风格独特,这一点为其他诸子寓言所不及。就其文学性来看,《庄子》寓言构图宏伟奇幻,汪洋恣肆、恢弘诡谲,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阍弒吴子余祭"一条,参之以《左传》所记吴越之事,知其为一枚错简,被误编于此年。然三传均有传,故为《春秋》原本之误。此外,《春秋》原本尚有三枚记录日食的错简,故其必为依据史官记录而二次编纂的文本。因之可断《春秋》确为孔子之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余祭四年亦录有余祭被杀内容,但余祭之纪年却延续至其十七年,且《吴世家》亦明确记载余祭在位十七年。故知《史记》所据吴国史料与今本《春秋》、《左传》有同有异。逐年排比《左传》与《年表》,可知《年表》记事所据确为《左传》,但与今本有异。考之《左传》之流传,知今本为刘歆、尹咸所校之本,与司马迁所据古本应有不同。知此,则刘逢禄以来《左传》真伪、成书之纷争可息矣。  相似文献   

20.
饶星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1):64-65,73
以《左传》为例揭示了古籍中的言语交际歧解现象,并对《左传》二例中学者们由此导致的误解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