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学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者在施教时必须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3.
彭燕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4-5
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历来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但从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小学生接受的礼仪教育确实不太尽如人意,现在的小学生变得懒散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丢失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1.把握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详细解读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要想上好《思想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就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师才有正确的方向指引,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更清楚课题含义,才能更清楚明白有关课题的道德观点,才能更好地领会课文中的教育意图。通过课文中的典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在新课改实施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品德与生活》的新教法,才能实现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期我担任湖南省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郴州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班的辅导教师,通过与学员们交谈,我认为要上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熟悉教材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拿到教材后,就得先把教材认真地读一读,掌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5,(6)
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以来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运用这种方法,能达到促进学生进行品德学习的目的,便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更友爱互助,降低了碰撞事件的发生率。按照现行的课程标准,结合当前众多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小学品德以及生活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模式做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符合小学品德课程性质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作者在总结多年品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与生活课的培养目标,对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使活动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堂处处散发着童趣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拉拉手,交朋友》。老师问小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一年级小朋友又脆又响的声音好像爆豆子“:陈东”“、王天”“、张明明”“;蓝猫”“、奥特曼”、“天线宝宝”;“小鸟”、“小兔”“、小花猫”。老师早就预料到小朋友会这样说,除了“陈东东”等几个小朋友以外,将奥特曼啦、小鸟啦等其他小动物的形象一一出示在大屏幕上。然后老师问小朋友,你会讲你的好朋友的故事吗?这一问教室里开了锅,这个说奥特曼会斗怪兽,那个说天线宝宝会跳好看的舞蹈;这个说小花… 相似文献
11.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在课改的进程中,全新的课程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感悟,促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儿童生活,更加重视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更加着眼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一年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只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乐于探究、为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科学素质下打下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载体,德育教育为先导,道德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一门社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以重现学生生活,通过多形式的体验、探究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教好这门课,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本质及内容,才是实施好这门课程教学、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坚持生活为本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础。但是综观近年来多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就能发现,多数教师把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视为外部行为的内化过程。在教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顾学生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也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品德与生活》课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地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世斌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7,4(7):83-83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教材始终从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设置品德与生活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满足学生认知生活、认知社会的需要。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教师在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榜样对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寓教于乐,思行并举。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激发学习兴趣、多种方法并用、加强课外实践等方面分析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 相似文献
20.
综观小学品德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虚话多实话少;道理多情感少;知识多行动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活起来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将《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校本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活动内容必须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在《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