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诗坛崛起的一种新文学样式—汉俳诗,问世时间不过20余年。段乐三先生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丰富了汉俳诗创作宝库,他以爱恨之情去创作,以心血与脑汁去创作,追求艺术的真诚与生活的真谛,追求汉俳诗新的意境与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认可与称道。  相似文献   

2.
汉俳闲话     
汉俳短小精悍,既可抒情,又可写意,更是文人们意为酬唱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汉俳闲读     
汉俳短小,诗人们常用来唱和。这种酬唱是诗人们用来聊以抒情寄意的方式。一两首,三五首;一两人,三五人,不受拘束。  相似文献   

4.
汉俳,是汉语新诗,是中国文学领域诗歌界年轻的伙伴是一种汉语短体诗歌。正确对待汉俳,认真写好汉俳,总结汉俳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孟冬先生近年来对汉俳的研究颇有成效,其涉及范围包括汉俳发展史,汉俳诗话和汉俳作家作品评论。其书《汉俳诗论》是一部厚重的理论专著,也是目前我们国内(大陆)第一部研究汉俳的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6.
汉俳散论     
汉俳这一"五.七.五"句式的短小诗体,问世仅二十余年,便得到了世人的喜爱。由于《诗刊》和《人民日报》的首倡,写作者众,而其理论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2005年3月,中日汉俳学会在北京成立。如何认识汉俳,写好汉俳,是文学理论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俳是一短小诗体。罗孟冬先生执着地为汉俳的普及、提高,倾注了他的心血。  相似文献   

8.
林爽,是新西兰华人女作家。作为华人,她对汉俳这一短小汉诗十分热爱与执着,并孜孜不倦地默默耕耘。她的诗作,有如其人,清新、向上。  相似文献   

9.
益阳汉俳创作在全国很有影响,为益阳诗乡增添了新的美誉度,特别是新近的汉俳酬唱,更为红火与热闹。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段乐三先生用短小的汉俳诗体表达重大的爱情题材,语新意工,将爱情中的人性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两诗风格迥然,基调不同,语近而意远。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一依带水。中日文化交流千余年来从未间断。在日本,许多日本友人十分热爱中国文化,中山荣造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但自己写作汉语诗歌,还全身心投入中日文化交流之中。  相似文献   

12.
13.
乾元二年秋冬之际,杜甫在陇右生活的五个月期间,游历众多寺院,与赞公、阮昉等人交往密切,处于人生低谷期的杜甫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大有退隐山林寺院之情趣。这一时期诗人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并借云鸟等意象抒发归去来兮般的舒畅心情,陇右是杜甫思想发生变化的转关之地。  相似文献   

14.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包含了大量咏物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鸟意象,颇具艺术价值.可学界对此较为忽视,相关研究甚少.由此,以《焦氏易林》中咏鸟诗为中心,探究凤凰、鸡、鹤代表的三种意蕴不同的鸟意象分别象征着祥瑞、凶灾及或吉或凶的中性预兆.《焦氏易林》咏物诗之鸟意象对现阶段两汉咏物诗在具体数量、创作技巧及蕴含的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鸟意象揭示丰富的思想内涵,鸟成为他一生心灵轨迹生动的反映和写照.研究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对于把握陶渊明诗歌创作轨迹的变化,进一步认陶渊明伟大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清代曾以莲池书院、皇帝行宫而闻名.园内今藏有历代碑石 200余通,王阳明诗碑是最有价值碑石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地点,有说作于安徽九华山,有说作于江西庐山,各种版本书籍说法不一.经过考订,认为该诗作于江西庐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具体分析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并以他的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为例,说明诗人的创作正是对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王如柏诗词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分析和评价其诗歌创作中人物塑造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选》收录应璩《百一诗》一首,结合应璩其人所处时代及其生平才具,对于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之创作动机及心理作了一番探索。认为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目的主要不在规箴曹爽,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修为,而是在司马氏集团与曹爽争夺权力的乱局背景下,出于朱建平死亡预言的恐惧,面对司马氏集团的侵诬行为,所作出的惊弓之言而已。  相似文献   

20.
在避暑山庄广袤深秀的土地上,曾经留有康熙、雍正(当皇子时)、乾隆、嘉庆、咸丰五位帝王或洒脱或局促的身影,而盛世时期的两位帝王康熙、乾隆,他们迈着从容稳健和志得意满的步伐,几乎每年,甚至一年两次大驾临幸避暑山庄,满朝王公大臣将扈从避暑山庄视为极大的政治殊荣,他们中的大批扈从文臣以体会、发挥和灵感创作了诗、词、歌、赋、散文、以及书画作品,写景状物,记事抒怀,因物比兴,托物言志,构成了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