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2.
《集邮博览》2018,(4):23-30
在前几期发布的特别策划预告中,我们一直以“国内外著名高山”为题向邮友们征稿,因为涵盖范围太广一些邮友便询问什么样的山才符合征稿标准呢?其实在发布时作为编辑也挺纠结,考虑到世上的山有千万座,把它们归类又有各种角度,并且关于山的邮票邮品更是不计其数,如果选定了某一细分类别,怕会限定邮友们的思路,一句话!还是希望来稿丰富多样,会有固有思路以外的出彩之处。  相似文献   

3.
经过七个多月的层层选拔,GTL2012年末日之战迎来了最终决战。12月6日,来自全国的八支优胜队伍齐聚南京,为冲击最后的总冠军做出最后的冲刺。经过半天的淘汰赛,2012年GTL最终战在南京邮电大学青春剧院盛大开幕,热情的南邮同学将场地彻底挤满。  相似文献   

4.
徐洪 《收藏》2007,(7):147-147
实寄封是组编邮集的必备要素。“今日之邮封,明日之邮史”是对实寄封的重要史证作用的高度概括,所以邮界有“邮票好买,佳封难求”的慨叹。  相似文献   

5.
“新光”邮友陈志川(1916—1977),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财务学校,是40年代著名的邮学家和集邮家,抗战之初,杭州沦陷,为避寇乱而移居沪上,日与邮人交往相处,既和年纪相若的周炜良、严西峤、叶振伯等相互切磋,复得老一辈如张承惠、陈复祥、周今觉、叶颂蕃等之指点,更与徐慕邢、王纪泽、陈葆藩、张赓伯等结为忘年交。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加之好学,进步至快,曾专集海关大龙邮票,而有“大龙专家”之美称。真有一日千里之势,深得老一代邮人所赞许。  相似文献   

6.
一、番港《邮.世界》火车邮局知多少/朱桐l983.5(第22期)中国现代火车邮截之戮式分类/朱桐1983.嵘23期)现代火车邮戮的截式分类/朱桐1983.7篇24期)关于火车邮戮之若干问题/朱桐1 983.8第25期)火车邮局知多少补遗/朱国祥1983.8篇25期)浅释火车邮戮与车站邮截之迥异/朱桐1983,12津29期)对火车邮局知多少补遗的更正与补充/朱国祥1兜3.1嵘29期)也谈火车邮截/朱桐1985.9篇50期)火车邮截类型探索/林建漆1985.11篇52期)J晾永定门火车站始发邮政车的新日戮/吴世茂l呱1伟义期)新的火车邮戮宁连火车/李桦1 986.5第58期)新的天青火车戮/吴世茂1肠汉第5…  相似文献   

7.
自邮学研究盛行以来,集邮文章亦随之出现。自上世纪20年代在我国出现稳定出版的集邮专业刊物起,集邮先辈之邮文越来越多地散见于各类出版物中,而将自己刊发之邮文集中整理成索引资料册出版的作者还十分鲜见。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迎来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无可避免地因之发生改变,其中也包括集邮。笔者2年前开始涉足互联网,深感网上信息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的无穷魅力,交网友、网上购邮、与邮友在线交流、观看网上邮展、阅览网上邮文、用伊妹儿投集邮稿件……受益匪浅,又因特别钟情极限集邮,手中鼠标就常点向极限集邮网站或个人主页,  相似文献   

9.
邮学家张赓伯"集邮甚早,所藏邮学书籍亦丰","且能作精细研究而为历史之考证",人称"邮史矿"。高山仰止,实为今天文献集邮爱好与研究者之楷模,笔者在《民国稀见期刊之集邮专辑》的探访中,略有所得,旁及赓老事迹。今年3月17日为张赓伯110周年诞辰,特撰此稿敬献前辈。  相似文献   

10.
文坛巨匠、邮界楷模夏衍同志,2月6日与世长辞。夏公生前与上海集邮界邮谊深厚,与邵洵美、钟笑炉、王纪泽、周煦良等老一辈邮人交往尤密。本刊特发表两篇不同时代撰写的回忆资料,藉以略窥前辈风仪以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邮》2000,(4):40-40
为感谢你们的厚爱《邮配售品目录》长期免费赠阅。凡一次性购满100元邮品者,赠送千禧龙纪念币或集邮专用放大镜一套(自选),该系列广告分别刊登于《中国集邮》、《集邮》、《集邮博览》等刊,各地方邮协会员部分邮品优惠5%-10%。详情请见目录。为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西北邮友、邮政局均给予最大优惠。业务洽谈处:镇江儒里邮政局南集邮办公楼业务科。咨询热线:0511-3755558 3755668。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冬天,日寇碉堡林立,哨卡遍及,对我各组织之间的交通联系造成了很大困难,交通员送邮往往化装或夜间通行。12月的一天,山东战邮总局局长赵志刚交给当时在中共山东分局组织部交通科任政治交通员的管兆修一个重要任务:打通去中央的干线,把华中和山东机密文件送到晋中南"北方  相似文献   

13.
在即将举行的中国’99世界邮展的荣誉类邮集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林文琰先生的“华邮珍品和孤品”具有25框(400片)和2个展柜的规模,成为这次大活动中的一个显眼的“之最”。这些展品既令人目不暇接,又值得仔细品味。很感谢林先生应本刊之约同意事先刊出部分展品的彩色图片,这对于无缘赴京参观的邮友们自可略饱眼福,同时或许也能为来到现场的邮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常把那些一不为组集参展,二不为倒邮谋利,三不为“以邮养邮”而储财,光买进、不出让的人称之谓“攒邮者。”尽管社会上对这些“攒邮者”的评介不多。甚至在报刊上连他们的“立足之地”也难找到。报刊上被介绍的大都是热衷于“爆炒”、“高峰”、“低谷”、“储财”、“打折”、“发行量”之类的东西。其实,“攒邮者”才是集邮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才是构成中国集邮大军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1916年9月10日,《申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上海“邮便储金期成会致北京大总统、国务院电云:邮便储金为奖进勤俭储蓄惟一良法,风行各国,国家、社会同受其福,急望交议推行。邮便储金期成会叩”(图1)。此前,《申报》曾刊登蹉跎文稿《邮便储金与中国前途之关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大龙邮票为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问世130年来,它已成为寰宇邮人心向神往的珍邮;其史乘、版式之纷杂,悬念之错综,吸引了不少名家深入研讨,包括早期之版式研究、近期之发行日期商榷以及有关人物、史料之探索等。前人之研究硕果,今人之继往深求,极大地丰富了大龙邮票学术研究的内涵。笔者现将我国大陆正式出版与内部编印的有关大龙邮票的主要书刊,按编印出版时间的先后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大龙邮票发行130周年。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突发奇想要“集全”关于大龙邮票的邮学专著,既为满足鉴赏欲望、又可增长邮识。于是上网搜索,打印资料,向同好“刺探书情”,汇款购买,不知不觉竟然一忙就是半年多,真有“邮趣无日月”之感。  相似文献   

19.
我是50年代学习机械制造的大学生,喜欢集邮,因而与圆规、三角板和集邮相伴了几十年。因邮识浅薄。以致写的邮也很“机械”,有如机械运动轨迹那样——“简单而重复”,让人读起来干瘪而乏味。然而,退休儿年来却喜欢上了“爬格子”,原先是想以此打发日子,使生活不致太单调,后来写邮时,通过查资料、读邮书邮刊等,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邮识,使得“爬格子”比买邮品更有兴趣,也就很自然地和(《上海集邮》结了缘,并且圆了邮上(《上海集邮》之梦,去年还“儿度夕阳红”。  相似文献   

20.
陕西邮友承让我国解放初期陕西洛南县邮政局的两份公文,其中一份是《请速发新邮票》(图1)。公文全文如下:雒南三呈财纳二廿八六十五(公章)收文者:陕西邮政管理局事由:请速发新邮票一、雒南业经解放,旧有单位邮票已不适用,请火速发给新邮票。二、雒南当地通用者为中州票(解放新邮票),国内各类邮件资费如何收取,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