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艺术语言是一种心灵化的语言 ,它最自然地展现了主体心灵的自由。在艺术语言创造过程中 ,主体反映客体 ,并非理性的认知和评价 ,而是感性的体悟和描写。任何对象经过主体的以眼观物、以心感物、以情化物的全过程 ,都将形质尽变。这种变形的客体 ,是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双向变形的结果 ,是主体心灵化和审美化的显影。艺术语言的心物感应 ,是主体把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情感融注到客观物象中 ,使物象变形为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主体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对心物感应具有指向作用 ,它所整合出的变形客体是蕴含着主体的审美比较、审美选择和审美评价的心灵之物 ,它是主体心灵世界的最自然、最真实的投射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蒂娃认为符号是语言的他,它处于象征秩序之外又向象征秩序侵入,从而打破了象征语言的框架,使僵化的死的语言有了生气。符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侵入使语言所表现的不再是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死的主体,而是一个流动的,处于过程当中的活的主体,即真正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两个信息源,教材是这两个信息源的中介。此三者构成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信息是流动的,它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存在。为使知识信息得以传播,就必须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而这个动态过程中,谁占主体地位是传统教学方法与改革后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分水岭、试金石。传  相似文献   

4.
一、体验促使知识经验升华 在教育中,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起着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它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使主体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到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观念的转唤。  相似文献   

5.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结构的特征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次要的附带的东西涂沫在艺术作品的表面上,而是深深地渗秀在构成艺术作品的每一个句了,每一根线条和每一个音符中。它使艺术创伤者对现实的态度变成不仅仅是思维的结果,而且是具有热度、力度,并且极富感染力。它使艺术形象像一团火,可以引燃接近读者的心。文中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情感态度,人心之感于物所产生的情感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脊椎动物标本的剥制过程中,一般使用棉花、竹丝、稻草等作为动物剥制标本假体内的填塞物,但这些填塞物中含有多糖、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标本的保存过程中,由于时间一长,内部的防腐物失效,标本往往易被虫蛀,而且梅雨季节,如果标本保管不当,容易吸潮,使完好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基于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利益需求,自然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大致分为:强势利益主体、弱势利益主体和无相关利益主体,他们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又表现出不同的利益期待。在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中,不同的策略选择使他们常常表现为不断地冲突与制衡,对高校教师流动政策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寻多利益主体的存在及其运行表现,并引导使其达到一种相对的公平,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以底泥为主体,加入一定量聚丙烯酰胺与氯化铝形成复合絮凝物,将此复合絮凝物在90℃下烘干2.5h,用于处理模拟含Cr(VI)废水,得到较好的结果,其去除率为99%左右,为电镀废水处理提供了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谈学杰 《学语文》2006,(1):20-20
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作为文化的载体,语文承载着延续民族文化精髓的使命,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命慧识流动的过程,这是它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表现。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未来课程多元化的趋势,更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了有力的凭借。语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视频:古老的蒸汽机车.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靠蒸汽膨胀推动活塞,进而带动火车前进.这个过程中,蒸汽对活塞做了功.而当一个物体可以对别的物体做功的时候.我们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水蒸汽具有什么能量呢?--这是一种蕴含在物体内部的能量,我们把它称为内能.  相似文献   

11.
浮法玻璃生产线玻璃窑窑头熟料与生料混合入窑,是玻璃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介绍一种新型自动给料系统,可提高计量精度,降低故障率,实现熟料与生料的均匀混和。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性基础,是必备的物资条件以及学校环境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同时,学校空间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特性,是社会背景中的一个空间装置,处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呈现为一定的结构,与无所不在的弥散性的社会权力粘连以至本身成为权力的表征。为了包容吸纳以上的学校空间知识,又能不落其窠臼,全面理解学校空间性,一种深刻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学校教育问题思考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利用经过分类处理的淤泥产物,代替部分高岭土类原料,作为生产建筑陶瓷产品(陶板、劈开砖、马路砖等一系列产品)的原料。研究结果认定可以作为替代生产建筑陶瓷的原料,其中疏浚淤泥的使用量在30%~50%之间。  相似文献   

14.
实验对白藜芦醇采用无机碱性水溶液进行提取、然后选择适宜的pH值进行沉降,完成对白藜芦醇的分离.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原料粒度、无机碱的种类及用量、酸的用量、浸泡时间等因素进行探究,确定了碱提取酸沉淀方法分离白藜芦醇的最佳条件:原料粒度为过40目筛;提取溶剂为氢氧化钾调节蒸馏水pH值为10;浸泡时间为12 h;恒速、均匀搅拌,加热煮沸1 h;抽虑,沉淀试剂为1 mol/L的盐酸调节pH值为3,静置充分沉淀.所得到的粗提物经过紫外、红外光谱检测,确实含有白藜芦醇.表明碱提取酸沉淀的分离方法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是行之有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1994-2005年间13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709篇排球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针对排球科研论文的刊发数量、科研论文内容的分布、科研方法的种类、主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及基金项目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国排球运动科研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材料力学和塑性力学角度分析了法兰长杆件摆辗时的塑性稳定条件,首次指出摆辗件侧面形状为近似双曲面形状,该形状造成长杆失稳与一般杆件失稳不同,由此提出两点防止失稳的建议供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值、题量、题型、测试材料、考查内容以及命题角度等方面对2006年高考语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作全面分析,重点考查了此部分选文特点以及试题设计,从中归纳命题特征与趋势。选文上,社会科学类文章成为考查重点,取材上注重人文性和地域性,语言在严谨中不乏生动与形象。试题设计上,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仍是共同的命题立意,题目设置在兼顾各考点的基础上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同时,分省命题也凸现了不同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揭示研究型大学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论原理,再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可以看出:理念机制、科研机制、人才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其形成的根据;教育信息机制、资金因素机制和物质因素机制是其形成的条件。因此,研究型大学是通过其内部要素的结合和联系而成为统一的整体系统,并通过一系列的中介融合进社会整体之中的,从而形成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堂反馈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活动的一种评价,它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日记的方法研究发现有效的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学习及情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合理使用鼓励性话语反馈、修正性反馈及态势语言反馈这三个途径获得有效的课堂反馈。  相似文献   

20.
以银叶树果实外壳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单宁,考查了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单宁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得到提取银叶树果壳单宁的最优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90min、温度为50℃、提取溶剂为70%丙酮、料液比为1∶60(g∶mL)条件下,单宁提取率达6.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