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钟书学术著作中,文言、白话浅层之分的背后,是古典、现代两套诗学话语之分,更是传统、现代两套学术思维之分。然而,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两套话语、两套思维又交融交错。因而,钱钟书的学术著作呈现出独特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两河西、两云中、双龟兹──历史地理考证陈守忠,陈秀实我国历史长、地域广,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相重的地名,例如两个河西,两个云中,两个龟兹,曾是东西对应,同时并存。但有的继续存在,有的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在而今的地图上消失了。不仅大众不知道,连...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科学》2005,(7):50-51
多年来,兰州市第十中学按照“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在创新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两个坚持、两个健全、两个寓于、两个结合、两个抓好”的“22222”德育工作框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004年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是广东省单独命题,而文理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化学单科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两大题,含18道小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仍旧按实验、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四大块编题。计算题为最后的第六大题,编有两道小题,即25题和26题,这两题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本文对这两题作以解析。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齐魏两国之间曾发生过桂陵、马陵两次大规模战争。当时的霸主魏国两次战败,从此丧失了霸主的地位,沦为大国附庸。关于战争的胜败,我国学者主要从齐魏两国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了两次战役齐胜魏败的原因,而没有涉及到对当时两国统帅孙膑、庞涓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对齐魏两国统帅孙膑、庞涓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齐魏桂陵、马陵之战齐胜魏败在将帅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两支队伍及两个课堂结合的历史由来已久。新时期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及两个课堂的结果,应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夯实基础;应加强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其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工作效度和形象信度;应创造条件,开展多内容、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协作。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教手段的两点体会吕秀岭,祝广江当前,在一般的学校中,电教手段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外乎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等。就总体来看,这些电教媒体可分为听、视两种,又可分为有声、无声两类。如何才能发挥电教媒体的最大功效呢?谈以下两点体会。1.浅化难点,突出...  相似文献   

8.
【知识要点】“直线”一章包括11个知识点:有向直线,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定比分点,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伊犁人民出版社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苔丝》两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重点放在词汇、句子两个层面上。在词汇层面,着重在名转动和重叠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在句子层面,着重在定语从句与主谓结构、长句与流水句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发现两个译本酣畅淋漓、各有特色,都可以说是准确贴切地反映了原文;同时也说明了英、汉这两种语言在这两个层面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华地名歌     
中华地名歌刘君两东两北两海南,四西川藏新宁甘,吉辽黑浙苏福安,台琼津京蒙贵滇。注释:两东:广东(粤),山东(鲁);两北:湖北(鄂),河北(冀);两海南:两海两南。两海:青海(青)、上海(沪);两南:湖南(湘)、河南(豫).四西:山西(晋)、陕西(陕)...  相似文献   

11.
疾病詈词是汉语詈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詈词的一般属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詈词与某一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反面反映出某一民族的性情和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疾病詈词的分析,从中透视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理想等。  相似文献   

12.
漫谈从英汉“诅咒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诅咒语"在口语中为数不少,这些词汇其貌不扬却又活跃异常。仔细地研究两者之间的词义类型、用词源头和使用的语境就能发现,中西方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哲学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由于网络交流的便捷,网络语言日益丰富,网络骂詈语在网民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升高。与传统骂詈语形式上的单一性与语言表达上的直接性不同,网络骂詈语有着形态各异及表达内容上较隐匿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具体分析网络骂詈语的意义构建,解释网络骂詈语是怎样通过各个不同空间的认知运作最终形成新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勾漏粤语与壮语的关系十分密切,勾漏粤语和壮语的詈词都极为丰富,该文从勾漏粤语与壮语詈词涉及的内容和特点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勾漏粤语与壮语的关系,有利于汉壮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从王朔的小说看丰富多彩的詈语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詈语就是骂人的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研究得十分不够。“痞子”王朔的小说里包含着有限但数量极多的詈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詈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詈语可分为贬称对方为动物或物品、卑贱残劣的人、小子晚辈、排泄物的;辱骂对方长辈的;有关性器官与性淫乱的;辱骂性直接评价与判断的;诅咒性的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从理据学角度来研究詈词,还鲜有人问津.詈词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民俗文化现象.探求詈词构词理据的过程就是解剖、再现其背后民俗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粤方言。通过分析三大方言詈骂语中的詈骂文化,总结出三大方言詈骂文化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从心理学角度对汉语詈词的探查还比较少。在社会交际中,有时一方受到另一方较强烈的刺激而产生负性情绪情感。为了缓解内心的精神压抑其做出反应,选择负面影响最小而收益最大的詈骂方式将自己的恶性体验回复给对方,以此达到心理平衡。对施詈者而言,通过詈词,不仅可以缓解最初的情感冲动,还可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而受詈者往往会在詈骂中产生自卑情结,乃至形成焦虑、恐慌、不安甚至愤怒的负性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刊物题名为《中国翻译》,根据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推断,《中国翻译》即《中国翻译学》,《中国翻译学》是中国的翻译学,具有浓厚的民族特性。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分程度差异和花样差异。中国翻译学与西方翻译学之间的差异是花样差异,不是程度差异,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国译论家不要自卑,要继承前人遗产,吸收国外精华,理论联系实践,力争早日建成《中国翻译学》。  相似文献   

20.
肇如于春秋时期的夏夷之辨,其主流观念是以文野区夏夷,而是否认同和践行华夏之礼又是夏夷文野之分的主要标准和“用夏变夷”的主要内涵。同时,历史上因夏夷对峙、冲突的政治形势而产生的夏夷人禽之别、内外之分等观念,往往带有非理性、非文化意蕴,从而使夏夷之辨呈现出进步与保守、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