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工读学校德育的重要性是很多人都认识到了的问题,全国很多的工读学校都在竭尽所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对工读学校德育的整体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德育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如何树立工读学校的整体理念进行一定的探讨,力争在工读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工读学校德育的重要性是很多人都认识到了的问题,全国很多的工读学校都在竭尽所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对工读学校德育的整体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德育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如何树立工读学校的整体理念进行一定的探讨,力争在工读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论工读学校德育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工读教育的实践出发,针对复杂的工读学生群体,探索出以控制、矫治、转化、培养为内容的工读学校德育基本模式即一个主导因素、三个教育原则、三种教育方式、四个方面教育内容、八条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工读教育的实际出发,针对复杂的工读学生群体,探索以控制,矫治,转化,培养为内容的工读学校德育基本模式;即一个主导因素,三个教育原则,三种教育方式,四方面教育内容,八条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5.
整体德育理念在大学生公寓园区的渗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后勤社会化,大学生公寓园区的开发与建设,高校德育置身于更加开放化、社会化、复杂化的环境中。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深入探讨了整体性德育理念在政府规划、制度构建、物业管理、园区化、环境建设、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中的渗透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终身德育理念是指奠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德育必须贯穿于个体生命始终,不断完善个体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个体品德发展和德性成长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范型。终身德育理念的提出,不仅源自于当代社会道德发展与变革的外在推动,而且源自于人类不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内在需要,是人类为了自身品德发展和德性成长而做出的自觉选择。终身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必须注意做好不同阶段德育的衔接工作,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德育的制度环境,加强道德主体的道德反思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石军 《教书育人》2013,(23):16-18
一、日常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养成道德的养成始于日常生活,为"问题学生"订立每日具体的行为规范,在具有威仪的情境中,无一例外地进行或接受严格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的规训,形成严明的纪律、操守、仪规、礼节、禁忌,由此逐渐浸染人的德行,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逐渐把良好习惯内化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8.
当前五年制高职院校德育在体系、观念和途径上都存在诸多问题。运用系统论原理,从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组合研究,可望有效地解决五年制高职院校德育呈现的新问题,建立一个新的德育体系。在整体优化德育结构要素的实践探索中,运用结构分析法,对于确定合理的德育系统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非常丰富。章针对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德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提出了德育链的形成和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应该是范式性的而不是程序性的,是系统性的而不是单一性的。走出德育还原论的困境,以整体主义指导整体德育应成为一种新的德育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整体德育既是一种观念范式,也是一种实践范式:一要目标重设,将培养"整体的人"作为德育目标;二要内容重整,生成"整体教育";三要课程重构,形成"整体课程";四要主体重建,培养"整体教师"。整体德育作为一种复杂性、系统性、非线性的德育范式,为未来德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工读学校学生的文化教育是教育者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这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而不要学、厌学、学不好,成为“学困生”,又因为“学困”,不学好,成为“问题学生”。笔者通过在工读学校教学一线的工作实践与思考,提出一些改变目前文化教育现状的可操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教育承载着我们国家的兴衰荣辱。小学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性格的养成具有极大影响,所以,这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性格基础的重要时期。生活德育本质就是要回到人的现实生活,是贴近学生本身。生活德育模式的研究,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工读学校对预防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起着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工读学校发展却趋于萎缩,其数量以每年2%至3%的速度急剧减少,工读学校招生难主要因为社会对其有偏见、学校自身原因等,通过丰富工读学校办学模式加大投入,加强科研等手段可以促进工读学校发展,解决招生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紧密联系当前道德教育的发展的趋势,界定了整体德育模式的含义以及其与道德教学的关系。并且从榜样的角度、制度制定的角度、制度性质的角度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整体德育模式中学校制度的产生、特征与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7.
创新德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道德关怀”、“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等理念,有利于提升德育目标、深化德育内涵、拓展德育外延、增强德育效果、构建当代德育体系,推进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读学校的学生极为特殊,对他们的教育需要耐心和爱心。教师要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要重视严格教育与身教的表率作用,更要提高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是德育迈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德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长期以来,德育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道德文化传递论为主的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科学主义的德育理念以及共识性德育理念的形成等若干个发展阶段,这些德育理念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新课程所确立的德育理念更贴近人的德性的本质,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