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太岁”     
俗语“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胆大,去招惹强悍、厉害的人。“太岁”怎样由“星宿”变成“人”的呢? 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因为岁星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后来就叫木星。其实,“太岁”与“岁星”  相似文献   

2.
说“太岁”     
俗语“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胆大,去招惹强悍、厉害的人。“太岁”怎样由“星宿”变成“人”的呢? 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因为岁星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后来就叫木星。其实,“太岁”与“岁星”是两码事。古代占星术认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小说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太岁头上动土”这句熟语。如《水浒》第二回史进对陈达喝道:“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这句熟语用来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自取祸殃。“太岁”是何物,为什么如此厉害?有下面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古代天文学家所说的一颗凶星。太岁星运行的方向为凶方,必须禁忌破土兴建等等活动,否则将有诸多不利。唐代段成式著《酉阳杂俎》续集《支诺(?)·中》记载了这样一条传说:莱州即墨县(今在山东省)有名叫王丰的兄弟三人,素来不信什么禁忌。有一年,他们在太岁所在的方位掘了一个坑(动了土),坑里挖出一团肉块,没有肢体,却能蠕动。王丰吓了一跳,赶紧把坑填了起来。但肉块没有被埋  相似文献   

5.
引子 :谁来解“太岁”之谜?当历史长河流入20世纪90年代 ,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发现了几个巨型的被人们称作“太岁”的不明生物体。由于形状似肉块 ,所以人们便把这些不明生物体叫做“怪肉”、“烂肉”或“肉团”。这些“怪肉”的出现 ,在科学家看来是发现了新的生物体 ,是可喜的 ,在迷信者的眼中 ,则认为是“太岁”出现 ,是凶兆 ,将给这一方人民带来灾难。我也是一名“怪肉”的发现者、收养者。我的这一举动曾招来许多非议、责难和劝告。当时我确实无法向我周围的人们讲清楚“怪肉”、“太岁”是什么 ,它会不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岁月如白驹…  相似文献   

6.
后土原是总司土地的主神,与苍天对举,称皇天后土。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后土祠,是国祭土地之神的肇始之地。在古代人们祭祀后土中,后土衍生了土神、地祗、后土皇地祗等称谓,但却成为区域性的地方土地神——非地祗。同时,在后土被拟人化中,出现了男女塑像及“土地公公”和“后土圣母”等称谓。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后土还是代表大地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由“社”产生出“稷”,“稷”是五谷,也指“五谷神”。因为土地、粮食关系到国家兴亡、百姓安危,所以从夏代开始便有“立社”(筑社稷坛)的风俗,并规定时间祭祀社神。祭祀社神的日子称社日,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几天举行,分别称春社、秋社。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箫鼓追随春社近”的诗句,写出了当时江南农村春季社日活动的热闹景象。社戏是社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演给“神”看的,一类是演给“鬼”看的,其实都是演给人看的。后来,有许多社戏并不在春、秋…  相似文献   

8.
何为"太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说"用鸡蛋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应对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出自哪里?太岁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历史小资料     
一、为什么称国家为社稷?社,最初是指能生万物的五土之神;稷,指五谷之神.故“社稷”的字面意思指土谷之神.早在8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以农为本,特别重视农业.《白虎通·社稷》中说:“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夏朝时,立社(祭土神),立稷(祭天神),商灭夏后,改立商朝的社和稷.以后每一个朝代建立都建起本朝的社稷.古代的君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  相似文献   

10.
彭建红 《语文知识》2006,(12):20-20
社是土地神。相传社神名叫句龙.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因为能平九土,被黄帝选中做了土官,官名后土,掌土地与农业之事。《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又《礼记·月令》:“择元日,命民社。”郑玄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神其农业也。”  相似文献   

11.
“吃素人”指的是那些在新中国建立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年轻时不愿出嫁或难以出嫁,而后终身不嫁并食素茹菜、念经拜神的女性。“吃素人”承袭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某些信仰和生活习俗。她们信奉观音、韦驼等佛教之神及土地神、捧表仙官等道教之神,但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形式。她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徒或佛教徒。从吃素人的信仰习俗来看,体现了民间流传的佛、道两教的合流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13.
社稷     
我们常看到古书中,皇帝及朝廷的官员,口口声声离不开“社稷”如何如何,实际上他们所讲的“社稷”就是“国家”的意思。为什么将国家称为“社稷”呢?先谈“社”,社,古代指的是专管土地的神,因此,古代又把祭奠土神的地方和祭礼的活动都称作“社”。什么叫“稷”呢?稷,古代指的专管五谷的神。  相似文献   

14.
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关公形象,历来倍受炎黄子孙的崇拜和敬仰。在历史上嫉恶如仇、骁勇善战、精忠报国的关羽是一位真实可信的“人”。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概括、虚构、夸张以及理想化的表现手法,把关羽变成一个半“人”半“神”的艺术形象。在民间信仰中,忠义两全、除暴安良、祛病去魔的“关圣大帝”,则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尊“神”。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水浒故事,如《宋江三十六赞》及《大宋宣和遗事》中,阮小二(阮进)的绰号是“短命二郎”,而阮小五(阮通)的绰号是“立地太岁”;到了今本《水浒传》,二人绰号被调换。之所以出现这种调换,是因为随着水浒故事在民间的流传,阮氏三雄的关系逐渐密切,小二、小五、小七等名字脱落了原来的排行信息,阮氏三雄成了亲兄弟,阮小五被径直当作了排行第二的“短命二郎”。  相似文献   

16.
阳光 《中学生电脑》2006,(10):40-41
终于到了拉萨,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感觉空气很清新,就是呼吸有些困难。当然一方面是高原反应.而更主要的还是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惊。湛蓝的天空,洁净的空气,数以千计的民宅屋顶上,飘扬着无数五色的经幡,每一经幡自上而下有蓝、白、红、黄、绿5种颜色,象征着蓝天、白云、火焰、河流和大地。经幡呼啦啦地飘着,仿佛诸神在游弋召唤。 在藏语里,“拉”是神,“萨”是土地.“拉萨”的意思就是神土或圣地。向往已久的布达拉宫就在我眼前,我却望而止步。我不敢轻易靠近它,害怕一不留意就破坏了那种虔诚;害怕太过心急,仓促中不能完完全全地去体会那种神秘与震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成相杂辞”是一种民间艺形式,先秦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并且影响了人的创作。从现存作品看,“成相杂辞”主要产生在楚国东部,和黄老之学有密切关系。现存成相本,大都以格言谚语集锦为其形式,以道德教化为其内容,用赋诵的方式传播。“隐”和古代的巫史关系密切,由巫转 述的神的预言谶玉器大多是以叶韵的隐语形式表现出来了。到了战国游士和俳优手中,“隐”为纵横策士资为谈助,更成了俳优侏儒亲近讽喻劝谏国君的工具。隐语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根植于古老民族的原始化歌谣。隐语从神的警告变成人的讽喻,就和“谐”合为一体。谐语大都以人的缺陷作为嘲笑的对象,渐变为诙谐调侃的杂赋。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社戏》描述了民间春社的热闹场面。读了这样的文章,经历过民间社火的老人,会因之而忆想联翩,没有经历过社火的年轻人或城里人,也会因之而心驰神往。辛弃疾《西江月》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注解说:“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社’,周围的树林就是社林。”这就提示我们,要了解“社日”和“社火”,还要先了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杯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土地的叮咛     
过去,行走在大地上的任何地方,最常见的是土地庙,庙里供着专司土地和稼禾之事的土地神,它是泥土之神,自然是泥身泥骨、土脸土手。过去每个村庄的村头地畔都有一座土地庙,我家乡村头有一块大田叫"六亩地",地头就有一座土地庙,庙早毁了,那木讷、慈祥的土地神依旧隐约于眼前,庙门上那副对联至今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