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戏曲描写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联全书情节的节关,起着整体推进情节发展和预示人物命运等作用。《红楼梦》中的戏曲"观众",在点戏、看戏、评戏中,充分显露出各自不同身份地位、思想性格和志趣爱好,可谓是"看戏人自己演戏给人看",而她们的"戏中语",幽默而隽永,活泼而厚重,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在"三言"等小说中却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本文尝试考察其弱化的特征、外部缘由、内部成因等几个方面,同时兼与《红楼梦》对比,以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具有多面性。本文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力图使读者更全面、立体地了解这一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打抽丰”(荣府富贵豪华),二进荣国府时送礼物报恩、逗众人乐(荣府由盛转衰),三进容国府时真心关心认识的人(荣府近乎衰败),四进荣国府时救了巧姐(荣府已然衰败)种种言行的分析,展现了村妇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等的品行品性,与贵族的阿谀奉承、奢侈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助村妇的一双真实的眼睛,展现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出身于金陵世家,漂亮、聪明、乖巧,具有普通闺秀所没有的待人处事的能力。她是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地点,是以虚笔出之的,作者将书中地点做模糊化处理,是由作者的创作思想决定的。因此,所谓地点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除了是由作者创作思想决定的以外,还有写意的成分。至于个别地方的"矛盾",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风流"是个内涵丰富的美学范畴,《红楼梦》中先后出现55次,在不同的语境的意义也是迥然有异的。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理论,分析评判霍克斯《红楼梦》译本对"风流"一词的处理,探讨其艺术得失。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以酒为契机 ,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物的众生相 ;以酒为话题 ,广泛而深入地展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 ;以酒为灵感 ,巧妙而曲折地显现了作家的思想境界与高超的艺术修养 ;酒文化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空间 ,《红楼梦》拓展了酒文化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不仅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和形式,还涉及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为师之道、家教之道等。这些见解或主张,经当代意识烛照后仍可资借鉴,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11.
论《红楼梦》中的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寻求解脱的道教思想和清虚自守、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的道家思想。它以道佛为其思想归宿,在世俗的重压之下以老庄的与物同化、逍遥自由寻求慰藉,因而宝玉和甄士隐最终以出世而求得解脱。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潇湘馆中的竹为阐释对象,从这些竹所蕴含的原型意象伸发开去,探求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欲语还休”的缠绵而又凄婉的悲剧爱情。全文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竹意象与黛玉性格的契合之处,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述竹意象对宝黛爱情悲剧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红楼梦》中的典型悲剧——黛玉之悲,分析了不同地位的女子的婚姻之悲——宫廷贵族妇女们的婚姻悲剧、富家已婚妇女的婚姻悲剧、千金小姐的婚姻悲剧和丫鬟们的婚姻悲剧,批判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指出了《红楼梦》中一些前人所没有的恋爱婚姻观点,如"一夫一妻""自主选择"等。  相似文献   

15.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无望找到“补天”良策的苦闷彷徨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法术进行否定的形象化的“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部分俗语词,至今仍然活跃在贵州各地百姓的日常口语中,通过参照方言用例,考之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文献,一方面可帮助我们准确深入理解《红楼梦》旨意;同时亦可弥补字典辞书中对这类词语或释义有分歧、或训释不够切近文本语境、或印证材料不够充分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红楼梦》一是写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衰败没落的过程;二是围绕贾府,写了一群年轻女性和贾府未来接班人——小主人——贾宝玉的生活。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贾府衰败没落过程和宝、黛爱情悲剧全过程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了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它比西方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早了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