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一贯重视人才,有着颇具传统道德色彩的人才观念。他认为举贤用能既是治世之道,也是“仁”德之举;主张在用人原则上要广收慎用,珍视国家“名器”;在用人标准上,强调要德才兼顾,重视品德优劣;他还认为,人才以陶冶而成,主张对人才应以身垂范,“勤教严绳”,尤其要注重诚、廉、俭、勤诸德之养成  相似文献   

2.
人无完人,有所长亦有所短。有能力的领导者往往善于挖掘下属的“亮点”,发挥其特长;而英明的领导者更善于用他人之短。要知道,一个木桶盛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领导者若只会用他人之长,不会用他人之短,必定会浪费一部分“人才”资源,形成短板。  相似文献   

3.
老子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等,最上等的领导者无为而治,不轻易发号施令,一切都制度化,每个人依据运作模式,各负其责,让一切顺理成章地达成其目标,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次的领导者让民众感受到其德政,人民亲近并称赞他;再次等的领导者用严刑峻法吓唬部属,民众畏惧并远离他;更次等的领导者看不起民众,喜欢用权术表现小聪明,民众轻蔑他。刘邦作为秦末“弱势大赢家”,其管理和利用人才的策略,给我们当今校长提供很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但选用人才并非唾手可得,常如金玉之掩于沙漠,灵芝之隐于山林,求用皆甚为不易。若徒有伯乐之心,而无伯乐之才及造户之术(造父:古之善驭者)则难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所以,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必须懂得选用人才之道。 一、举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所谓“用干部”就是领导者应该做到知人善任,把德才兼备的人才放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去.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以保证领导者在所出的主意中确定的领导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因而,选才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现代领导科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用人之道是领导者的重要领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知识在企业竞争中占主导地位,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才,谁在人才上获得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那么,如何在人才方面取得优势呢?领导者的用人艺术起到非常关键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面对新的时代挑战,作为现代领导者,如何用慧眼识别人才、挑选人才;如何用制度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且健康成长;如何用感情赢得人才、留住人才,这些都对现代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胡萍 《惠州学院学报》1997,17(2):100-103
“领导”是指领导活动,它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为实现即定的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在这里“领导”含有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要素。我在这里着重想阐述的是领导者如何率领被领导者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说明领导是有管理“人”的性质。而作为领导者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调动“人”的主动性,更快更好地达到预定目标是整个管理活动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在这里,“用干部”也就是用人.用才。古今中外,有远见的领导者都懂得人才的重要,都把举贤,用贤,育贤作为自己…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的职责,在于“决策”和“用人”。正确“用人”,是实现“决策”的前提;善于“用人”,是领导者应具备的领导艺术才能。高等学校人才荟萃、知识分子密集,干部队伍庞大,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须做到用人四“当”: 1.用当其长每个干部的情况不同,各人的德、才、学、识有异,其特长、能力及思想素质、品德修养也不一样。高校干部,虽然不少有“文凭”、有“职称”,其“长”、“短”毕竟有所不同。干部的使用,首先是“用当其长”。“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代顾嗣协这首脍灸人口的诗,生动地说明了才贵适用这一道理。人才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才能有所不同,能力有大有小。用当其长,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管理中如何用慧眼识别人才、挑选人才;如何用制度保证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且健康成长;如何在学校营造争优创先积极向上的校风校貌等,都对现代学校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世纪。知识经济世纪的根本是高科技(含软科学技术)和掌握高科技的人才。作为新世纪的领导者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人才观。领导者只有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求才之渴、用才之能、容才之量、护才之魄和举才之德,才能成为管理人才的人才,才能驾驭人才和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人的原则是用其长,避其短,并且放在相应能级的岗位上。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单位不论大小,人员不计多少,重用众才之能、善聚众人之智则兴。可见,用人与成事是辩证统一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小平同志也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9页)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人才的合理任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建立和完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确有面对人才不知怎样合理使用的问题,以至浪费人才,埋没人才,甚至  相似文献   

12.
世间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作为领导者 ,如何培养一种正确的人才意识 ,不仅仅是一种领导能力 ,更是一种领导艺术。下文 ,笔者就领导者与用才、容才、举才、爱才、识才、求才以及护才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以与诸同仁共识。一、领导者与用才用才是领导者人才意识的核心。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不一定也不可能样样都强于下属 ,但他必须具备超群的用才之能。在用才方面 ,首先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 ,一好百好、一错百错的思想 ,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敢用的顾虑 ,树立起任用干部必须看“社会公论”和注重实绩的观念。其次要用人唯贤。…  相似文献   

13.
一、重视人才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动荡的时期,诸侯之间互相攻伐以图合并对方,各国纷纷变法企求富国强兵以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些活动中,人才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国的统治者任用了才智超群、锐意革新的人才则民富国强,反之则国势衰微已成为屡见不鲜的事实,因而各国统治者大力网络人才以为己用,春秋战国形成“养士”、“用士”之风。春秋时养士用士最有成效的是齐桓公。齐桓公用管仲为相,又养游士八十游四方以争士,终于成为春秋第一霸。《管子·霸言》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为:“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强之国,必先争谋”。“争人”、“争谋”实际上是争士,争人才。战国时,用士养士之风更盛,最善用士的是魏文侯,他礼贤下士,任用了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也各养士数千。“养士”实际上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建立的“人才库”、“人才储蓄所”。有一“士”冯谖穷愁潦倒时投奔孟尝群,孟尝君一度连他是谁都记不起来。但最后是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巩固了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表现出“士”高超的智慧,也体现了养士建立“人才库”的重  相似文献   

14.
陈磊 《陕西教育》2003,(9):11-11
未来社会人才的优劣,不仅是知识、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问题。“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魅力构建一片阳光地带,是教育事业的首要的、而且是始终不变的工作任务。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要实行文教和德政,自己就应该纯洁品质,升华人格,形成高尚的人品。在精神品质方面要做到:爱、正、博。“爱”就是忠诚教育事业、爱校如家、爱师胜己、爱生如子;“正”就是一身正气、事事率先垂范,处处严以律己;“博”就是博大的胸怀,广博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师生生活,事必躬亲。在行为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评价一个出类拔萃的高校领导者的业绩靠什么呢?评价的条件、标准是多方面的。以我之见,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科学决策的水平。因为科学决策囊括着一个领导者的全部才能和智慧。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一是出主意,一是用干部”。出主  相似文献   

16.
火花     
识才用才,历代被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管理。搞好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办好学校,发展教育事业。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学会“用人”。一、扬长避短,知人善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宋朝司马光指出:“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看不到人的长处,一味求全责备,结果人才被埋没,事业难以发展;看不到人的短处,强其难而用之,工作也不可能搞好。因此,扬长避短,是发现人才、用人适当的重要艺术。所谓扬长,就是充分发挥人的特长。在这方面,领导者应注意五点:①根据特长的区域性,坚持人事相适原则。要摸清该…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的根本职责是两条:一是决策,二是用人。任何好的决策,都需要人去执行。没有合适的人才,决策只是一纸空文。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得才者昌,失才者亡。”毛主席也强调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古今中外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宝贵经验。从社会角度研究如何合理使用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实质是“社会的智力投资”问题,即是把人的知识、智慧和能力,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运用,它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最优化地使用劳动者。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投资不多而收效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魏策》里面记载着惠子这样一段话:“今夫扬,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这段话的大意,是以杨柳比喻人才,教导我们既要培植人才,又要爱护人才。这是“四人帮”以及他们“阴魂未散”的余党所绝对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要人才,摧残人才!然而人才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培养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无疑地是导致国家富强之路。因此,一个真正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靠谁来培养这支队伍呢?回答可能是一致的:靠广大的教师! 《管子·权修》中有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说培养人材既是立国的长久之计,也是很不容易办成的事。在“振兴中华”的号召下,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正在辛辛苦苦地为了“百年树人”而“风餐露宿”;在党的关怀下,在“十年动乱”之后,我国重又形成了一支极为可观的教师队伍。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弥补质量上的缺陷和数量上的不足。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应该可以看到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李娟 《河北教育》2011,(7):52-53
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领导者应该做的事上、多做领导者擅长做的事上、勤做领导者感兴趣的事上”,真正做一名“管得最少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