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儿童文学家。他出生于法国南部尼美地方,由于家庭贫困,十五岁就不得不出外谋生,因此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所认识,特别对遭受剥削压迫的“小人物”怀着深厚的同情。 都德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散文集《磨坊文札》等。《最后一课》是他流传最广的短篇代表作,曾被译成各种文  相似文献   

2.
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的不长的一生中,他创作了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中、短篇小说300余篇。其中他的短篇创作成就最高,被文学史家称之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中学时就开始学习写作。他曾从军,不久又退伍进入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从1873年起,他师从文学大师福楼拜,并在福楼拜的引荐下,结识了著名作家左拉、都德、屠格涅夫等。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莫泊桑以《羊脂球》闻名法国文坛后,有一次在接受《高卢人报》记者采访时说:“人除了依靠他…  相似文献   

3.
一、西方的主体格律诗——十四行诗西方中古文学中,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抒情诗是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容与手法上深受民间诗歌的影响,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间十分流行,十四行诗即是其中的一种。由于普罗旺斯处于地中海滨,紧邻意大利,因而对意大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十三世纪前期,意大利“西西里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成了第一个用这种诗体写诗的  相似文献   

4.
居伊·德·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丰厚,共写了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以及许多时政和文学评论。这中间,以短篇小说的成就为最高,博得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中学语文课本选作教材的《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都是他的优秀短篇代表作。莫泊桑一八五○年八月五日出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狄埃卜小城附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经商,母亲酷爱文学,已去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我国出版八十年代又再版的一部有影响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王瑶著),叙述到三十年代著名的作家时,曾有一节写到云南的马子华。“一九三六年马子华出了中篇《他的子民们》和短篇《路线》,又在《文学丛报》上写了一些短篇,如《勾结》、《南溪河检查长》等。他的小说大都是以云南南部做背景  相似文献   

6.
<正>1.彼得·梅尔让普罗旺斯成为文青圣地有书评人认为,彼得·梅尔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他把平淡无奇的法国乡村生活描述成人间最高级的享受,把一杯佐餐红酒当成上帝,将一块面包描述成救世主。但这并不妨碍文艺青年把"普罗旺斯"四个字刻进愿望清单里。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三部曲"——《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出版至今,多少年过去了,世界上最"小资"的事,依然是千里迢迢跑到普罗旺斯买个葡萄园,  相似文献   

7.
正同学们,法国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我国人民比较熟悉的作品,它曾被选入我国中学教科书,作品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提起《最后一课》,人们就会想到作者都德这个名字。阿尔丰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国普罗旺斯人,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都德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他15岁起就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一职,独自谋生。都德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母亲对文学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地方,叫普罗旺斯。第一次知道它,是因为彼得·梅光疗的游记《普罗旺斯的一年》。他在这本书中讲述了普罗旺斯一年里的风景,像猫一般慵懒,安静、透亮、温和、美好。  相似文献   

9.
万尼·薄迦丘(1313~1375),意大利著名作家,和但丁并为众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从小在小市民的生活中长大,但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同时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作品很多,有传奇、史诗和短篇故事集等,如《菲洛柯洛》、《大鸦》和《十日谈》。《十日谈》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这种独特的文学题材。  相似文献   

10.
<正> 巴尔扎克,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的一代宗师,在他短促而饱满的一生中,他奋笔疾书二十年,把史学家的忠实记录,艺术家的精微观察、哲学家的深刻思考与文学家的形象描绘溶于一体,把奔放的激情和冷峻的哲理构筑成一座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人间喜剧》。这是一部巨大的史书,是一个艺术的大千世界,更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史诗。当我们走进这个有两千  相似文献   

11.
都德(1840-1897),法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尼姆,一生都对家乡怀有无法割舍的眷恋之情.在他的心底,普罗旺斯拥有的不仅是美丽的景色,更多的是他灵魂的归宿和一种时时向往的生活方式,一种远离了城市繁忙的淡然与平静.《磨坊书简》是都德内心深处普罗旺斯情结的一次宣泄.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看到普罗旺斯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对一般读者来说,一提到巴人——王任叔这个名字,就跟“文艺理论家”、“外交家”联系起来。这同他解放初期出版理论名著《文学论稿》与出任驻印度尼西亚首任特命全权大使有关。其实,他在二十年代初就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以诗歌、小说、评论蜚声文坛。二、三十年代出版的小说有《监狱》(短篇集)、《破屋》(短篇集)、《阿贵流浪记》(长篇)、《死线上》(长篇)、《殉》(短篇集)、《在没落中》(短篇集)、《凄情》(短篇集)、《乡长先生》(短篇集)、《流沙》(短篇集)、《佳讯》(短篇集)、《皮包与烟斗》(短  相似文献   

13.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他发表了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小说《羊脂球》后,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上一颗灿烂的新星。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莫泊桑写了以《俊友》为代表的六部长篇小说,二百多部短篇小说,被称为法国短篇小说大师,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但是,获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大作家,并非文学科班出身。这是因为除了酷爱文学的母亲,在他少年时期给他以熏陶外,主要是他能勤学苦练,认真地观察和理解生活的结果。他肯虚心求教于人,一个是居  相似文献   

14.
《打完这盘台球》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都德(1840—1897年)生于法国南方普鲁旺斯省,15岁时因家庭贫困外出谋生,担任小学自修课辅导员,17岁时挟了一部诗集跑到巴黎,过着艰苦的青年文人生活,28岁出版半自传体小说《小东西》,使他在文学界获得一席之地。1870年普法战争时都德应征人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造了不少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他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万富翁》《达拉斯贡的戴达伦》《雅克》和《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世雷》等,短篇  相似文献   

15.
刘宇 《考试周刊》2009,(47):39-40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或者普利策奖之类的能证明他文学成就的奖项,但他的《小镇畸人》确是美国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新的"美国式的写作传统"。他的作品深深影响着后一代作家的创作,其中包括"福克纳、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以及索尔·贝娄等一大批美国现当代作家"。福克纳称之为"我们这一代作家之父"。《小镇畸人》由引子《畸人志》和24篇独立又紧密相扣的短篇构成。贯穿全书的是乔治·威拉德,每个短篇中的人物都试图向他敞开心扉,或在某个方面对他构成影响。威拉德是"小镇人"的期待,更是"畸人"们的寄托,因此理解了威拉德的成长,也就理解了"畸人"们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的历史上有很多专门擅长写短篇的大家,最典型的像大家都很熟悉的美国的作家欧·亨利。欧·亨利只有一部长篇,《白菜与皇帝》,非常一般,几乎不值一提。但是欧·亨利小说在文学历史上照样是举足轻重的,“欧·亨利式的结尾”是文坛上最习见的术语。像这种情形的作家还有一些,比如梅里美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梅里美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非常高的地位。梅里美一生大概只写过一部长篇《查理九世时代轶事》,只有十几万字。19世纪是文学的黄金世纪,很难有哪个作家不是著作等身,梅里美是著作量非常小但是影响却非常大的大作家。当…  相似文献   

17.
仲要 《新读写》2008,(9):27-27
《恋恋山城》是英国人彼得·梅尔写的一部散文集。 普罗旺斯位于法国南部,中间有大河流过,地势跌宕起伏,平原坦荡,峰岭险峻,寂寞的峡谷,苍凉的古堡,蜿蜒的山脉——全都在那里展现不同的魅力,演绎万种风情。  相似文献   

18.
《列宁短篇哲学著作》问世柳乐水《列宁短篇哲学著作》问世,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列宁的两部长篇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早有单行本,已为世所周知,而他的短篇哲学著作则散见于《列宁全集》和《列宁选集》中,尚...  相似文献   

19.
赵静 《现代语文》2004,(6):38-38
冬阳,现就读于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中。10岁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雪球滚太阳》、《择校生》,中篇小说《傻冒》,短篇科幻小说《人造太阳》,短篇小说《换地球》。2002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游历纪实文学作品《123——走》,获得南京市政府颁发的特别奖和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曾被评为“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  相似文献   

20.
在都德毕生的创作当中,《磨坊书简》始终代表了一种风格与成就。1861至1864年的南方之旅,给都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普罗旺斯废弃的老磨房在实现他精神归依与情感慰藉的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审视现代文明的新视角。都德是“诗的现实主义者”,颇具意境的磨房短篇流露出作者感怀时局的浪漫幻想与自嘲式的伤感无奈。《磨坊书简》显示了都德复杂的创作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