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前,从生日聚会普遍化、低龄化,到聚会形式奢侈化、生日礼物攀比化,小学生生日聚会攀比成风。这造成学校风气受染、教学活动陷入困境,家长压力倍增、家庭教育举步维艰,学生滋生攀比心理、健康成长严重受阻。学校、老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把握好学生庆祝生日的“度”,及时对小学生之间的攀比风气予以引导和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德峰 《家庭教育》2013,(11):10-10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孩子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的论调,影响甚广。如果说始作俑者提醒人们要关注早期教育也不无道理,但从其演绎的内容看,大多指向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应试学科的考分和升学竞争上。由此产生的校外补习班五花八门,有偿家教屡禁不止,家长择校风气盛行,孩子攀比心理异化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问题造成家长和孩子沉重的学习和心理负担,违反教育规律,甚至影响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该教给孩子什么呢?其实,家庭教育不在于家长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的辅导,而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护育,从而达到"正行"的目的。"心若在,梦就在""哀莫大于心死"等均说明人心的作用。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立心志、昂心气、正心态"。家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大学生贫富差距"裂痕效应"正成为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心理失衡和行为错位、强化原初身份、影响学生发展是"裂痕效应"的特点所在。而拓宽助学渠道、主动接受心理辅导和净化校园风气是当前应对"裂痕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云 《家教指南》2005,(6):9-10
目前,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己成为一种风气,课余时间,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各类五花八门的特长班、兴趣班去学习深造,而且在大城市这种风气尤甚,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在特长班、兴趣班选择上,却出了一些问题。父母们最爱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按自己的主观愿望来替孩子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如何,与班主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何教育培养好这些孩子,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好初中班主任不容易,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既有儿童的幼稚心理和依赖性,又有独立心理和逆反心理。班主任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因此,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尤其是班级的后进学生。诚然,每一  相似文献   

8.
门风     
<正>门风,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有些人好像没有这种意识,以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跟家里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别说一个大人了,就是一个孩子,您从他的一言一行,都能看出他的家庭是什么风气。所以,老北京人往往从孩子的言谈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不爱学习,品行也不被看好。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没把孩子教育好,也有人认为是社会风气不好,使现在孩子不爱学习。然而,学校环境和社会风气对学生或孩子的影响是共性的,孩子成为后进生主要是个体原因,主要就是每个家庭状况及家教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我收到一位学生家长这样一条短信:"……我衷心地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留给孩子一些机会,以克服孩子因性格内向而带来的弱势心理,达到提高孩子自信的目的。谢谢老师!"看了这条短信后,我马上明白了家长的意思:她这是在为自己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课堂上  相似文献   

11.
正悄悄拿别人东西是一种性质严重的不良行为,老师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将这种坏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不良行为就可能发展成恶习,使孩子形成残缺的道德认知和扭曲的人格心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干预的方法上,我们只能采用心理策略,绝对不能使用"道德谴责",更不能使用"偷"这样的字眼儿。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水  相似文献   

12.
心理调适,家教心锁的金钥匙体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做孩子心理负担的"调压器"。  相似文献   

13.
当班干部会导致"名利心太重"、"唯利是图"、"滋生权力欲"?其实,这完全是以成人的心态和道德标准来评价孩子的选择,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个人偏向误以为是品德问题。学生想当班干部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正当心理需求,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兴趣展露与尝试。班级之所以要选班干部,是  相似文献   

14.
一切教育执行切入点都在于"攻心为上"。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身心比任何成绩和成功都更重要,这也是给孩子生命成长最优质礼物。是师者"得生心者,得师道也"。1鼓励孩子相信自己1.1赏识优点,唤醒孩子潜意识的自信知识型的家长,很有先见之明,给予孩子赏识教育和建设性的建议。乡村家庭教育意识薄弱,一些家长忙于工作。许多孩子的心理是否处于健康是不被关注的,更不用说被生活所累的家  相似文献   

15.
小班孩子新入园时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或经常生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环境,孩子心理上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理上的不适应,加剧了孩子的排斥反应。针对孩子不适应的不同表现,幼儿教师会以爱来引领孩子,让孩子慢慢融入班级大家庭进行有序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6.
——和孩子谈谈死亡话题——有这个必要吗孩子能理解吗是否会增加孩子心理的恐惧我想,当提出这个问题后,父母会提出更多的问题。的确,"死亡"是很多人的禁忌,甚至认为这是"儿童不宜"的话题。可是,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不讲不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67):195-196
"直男癌"是来源于网络的一个具有性别歧视意味的词汇,这一词汇的流行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上性别不公现象的存在。过于强调性别差异的社会心理、社会环境中盛行的功利主义风气、文化传承中的封建落后思想的残余,以及中国女性解放事业的不彻底性等众多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以"直男癌"言论为代表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沟通,一是倾诉,二是倾听。与孩子沟通,是现代父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家建议:无论您多忙、多苦、多累、多乏,每天都要抽出半点二十分和孩子说说话,在心理方面力争和孩子保持零距离接触,化解他们生活的难题,扫除他们心理的不快,分享他们成长的快乐!为人父母要坚持"孩子优先"的原则,当孩子想倾  相似文献   

19.
虢代强 《班主任》2012,(5):48-49
正当今社会中普遍倡导"赏识"教育,但笔者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还应重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因为惩罚在很多时候更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一个人犯错后,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害怕,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即以愧疚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以获得心理平衡。即使是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