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元主体参与的传播环境下,青年群体的网络发声不再是以社交平台作为载体而进行的简单的意见表达,而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化社会情感结构之上的多方共建的传播格局。本文基于媒介化愤怒的视角,通过对一系列现实个案分析,透视青年群体的网络发声生成机制,主要包含了媒介议程设置,群体情绪感染以及个体身份认同表征三方面的内容。由于青年群体的发声是一种基于主观性情感作出的道德审判,互联网的匿名性和集群化一定程度上导致群体情绪狂欢,发声走向从众化,青年群体发声的背后有了更严肃的媒介素养问题。同时网络发声作为一种内容生产,它涉及到公共舆论和社会共识形成的问题,群体发声的“闯入”导致了主流媒体被边缘化,媒介化愤怒伴随着一系列与媒介伦理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诞生了一支与传统青年群体、社会层面新媒体新兴青年群体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新生力量——高校新媒体新兴青年群体。该群体以高校为其现实活动范围,由校园网络红人、校园网络作家、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等五类青年组成群体结构,以思想活跃、号召力强、善于运用新媒体进行自我表达、彰显个性及实现自我价值为主要特点,成为"微政治"参与的主力军。面临新形势,当前的统战工作不仅要向新媒体拓展,也要向新的群体、新的领域拓展,将工作重心从社会领域向高校适度前移。了解该群体构成与特征,研究其"微政治"参与的方式与特点,找准切入点、结合点与着力点,探索对该群体"微政治"良性参与引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作为当前大学生中普及率最高的社会化媒介,极大革新了网络社交的交互性,重塑了大学生网络社交从关系拓展到精神交往,对大学生社交方式的转变有着深刻影响。大学生社会交往,在此背景下呈现出"新常态"——传播模式扁平化、社交互动广泛,社交内容个性化、交流自由开放。然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交在趋于广泛自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如媒介麻醉的典型化使现实行动缺失、性格障碍的严峻化使高校教育脱节。为此,高校应加快发展适应新型社会化媒介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媒体时代社会交往的虚拟与现实问题,创新实践平台,引导认识与创造的有机结合;借助媒介融合,实现高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分享平台,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注。然而,社交媒体给学生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教育作用,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开展线上教育活动等方式,充分认识社交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其中微信与微博及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平台,人们的话语权逐渐趋于开放化、公众化、简便化、零碎化、隐匿化,这些会给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带来影响。由于高校缺少专业的平台和话语权构建理念的缺失,导致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不全面,所以这就需要高校能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构建微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频繁使用社交媒体是否会加剧孤独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术问题。本研究认为,社交媒体对孤独感的影响取决于线上社交与线下社交的关系。对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频繁使用社交媒体促进了民众与亲朋好友的线下交往和亲密关系,因而对孤独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社交媒体对孤独感的影响也取决于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常态化使用能够缓解孤独,而病态化使用则会加剧孤独。研究还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存在阶层差异。如何提高社会下层民众的数字文化资本以使其养成更加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最常使用手机自媒体,并出于熟人社交和观点表达等动机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平台,但现有自媒体党建平台效果和满意度不佳。要针对微信和微博受众不同特点,丰富信息资源、提高互动性、加强信息维护和时效性,进而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自媒体作为新兴网络产品在青年群体中广受推崇,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因势利导,转变观念,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本文从培育学生意见领袖、创建高校自媒体语言新范式、搭建自媒体多元化平台等多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的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平台的道德建构面临用户自身道德认知存在偏差、自媒体"意见领袖"主导舆论左右网民的道德价值趋向、负面信息泛滥冲击平台道德生态等困境。这一困境是由网络隐匿性、虚拟性的特性,泛娱乐化思潮的冲击与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不完善所致,需要从公众、社会、政府三方面着手,通过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平台的道德自律,强化对社会价值的引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法治德治相结合等措施加以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作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媒介形式,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泼洒式"的传播,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提供了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互动机制,实现了信息快捷有效的广泛传播。高校作为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传承引领之地,理应积极主动抓住机遇,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正确、恰当、有效地使用官方微博传播先进文化,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结合对北京高校官方微博的调研,对微博是否能够成为高校宣传的利器,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高校官微的运营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新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容易演变成网络舆情,对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高校突发事件涉及人员、新社交媒体传播特点、高校学生心理特征和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等四个方面简述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工作,从加强高校师生心理健康建设,提供法律援助和使用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做到事前预防,事后采用基于大数据的舆情平台的舆情监测功能及时发现舆情,加强舆论引导,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用者在平台上面临着更大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相比,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将隐私保护的责任和权利让渡给使用者,自我消除作为信息分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协商成为最常见的主动隐私保护策略。但在平台与自我的双重规训下,自我消除功能的设置作为社交媒体平台技术框架内大众传播向人际私密传播妥协的隐私保护产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由社交媒体平台系统性结构和功能变化所带来的隐私风险问题。因此,隐私风险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交媒体平台与使用者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多维度个性化的隐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频繁,迫使众多企业重视社交媒体营销。作为我国消费者喜爱的社交媒体之一,新浪微博具有极高的市场营销价值。绿色农产品企业应当善于利用微博作为营销平台,选择恰当的营销策略,通过微博进行产品推广、塑造品牌形象、开通营销渠道,解决当前绿色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社会化媒体与自媒体“人人时代”强势崛起、网络海量信息过载、用户生产内容多样化、网络“巴尔干化”盛行背景下,对社交网络内容生产中的意见领袖是否趋于相似化乃至“标准化”的问题,学界缺乏足够理论关注和系统实证。结合新浪微博样本,本文使用潜在语义分析和用户相似度计算、统计检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社交网络意见领袖“标准化”现象与路径。新浪微博用户随着意见领袖程度提高、粉丝规模增大,表现出去独特性的“全局标准化”,以及与之关联的“趋顶标准化”和“邻域标准化”演变。这几种“标准化”不是相互独立或冲突的,而是有着内在作用结构、同步性过程。高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用户并非彼此分化,而是加强着社交网络共同体的内容封闭性,显现出在“个体信息茧房”之外存在尚深思不足的“社会信息茧房”风险,在社交网络多样化、高可达度的公共领域中潜藏着走向趋同的异化逻辑。  相似文献   

15.
苏晔  许文静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3):100-103,108
社交媒体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契合了"网生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社会交往及娱乐化诉求,但同时也存在导致认知局限、诱发情感冷漠、消泯奋斗意志等严重隐患,给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带来负面影响。据此,文章从国家、社会、高校等层面提出完善内容监督审核、深耕主流价值观传播平台、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应对措施,以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成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掘客等自媒体的使用,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格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青年学子被其信息形态的多元化、发布平台个性化等特点吸引,成为"自媒体"的最多使用群体,如何将"自媒体"为我所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了思政教育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是在此现实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青年网络行为,并提出了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交媒体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社交媒体教学以时效性强、互动性高、融合性好等优势快速渗透至当今外语教学领域。本文以高校法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法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社交媒体背景下高校法语教学模式,为社交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睿 《河南教育》2022,(7):31-32
社交媒体已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转移。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标下,研究基于社交媒体传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路径和方法,聚焦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交传播实践,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机制,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媒体传播规律,有利于推动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时代,随着位置定位、传感器、VR等媒介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互动性、趣味性、参与性与沉浸性等数字游戏设计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与架构。数字游戏与社交媒体的互渗与融合催生了参与文化的游戏化表征,进而引发了理论上的回应与观照,表现出媒体平台设计与文化表征上的“游戏化”转向。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22,(1):33-36
在自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消费者参考他人的意见形成自已的购买决策,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社交媒体平台的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文章对小红书KOL营销定位进行分类,分析其定位的成功因素,探讨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