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分别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本《语文读本》(必修四)。《受戒》堪称现代经典,理当作为中学生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受戒》,如何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经典作品的要义呢?陈:我阅读《受戒》,感受到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但是这类意  相似文献   

2.
强薇 《文学教育(上)》2010,(11):150-151
《受戒》是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小说中,作者清新隽永地为我们描述了小明子和小英子朦胧的爱情,表现了人与自然、人性和佛性的通融,同时,也体现了外来佛教与当地民俗风情的文化整合。最后,《受戒》这一文本的产生,其全部用意似乎是在圆作家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3.
李超 《现代语文》2006,(7):65-66
《受戒》最初发表于《北京学》1980年第10期的小说专号,随后获《北京学》年度优秀作品奖。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从他门的相识到渐渐地情窦初开,小说处处洋溢着清新、含蓄而又质朴天然的美感。《受戒》之美依笔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性的解放、风俗美和纯净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是一位注重风俗和地域文化描写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包括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受戒》和《大淖记事》.他的小说展现出对俗世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浓厚兴趣,堪称一幅凝结着大美与大爱的画卷.  相似文献   

5.
小说《受戒》中的人物无论在僧在俗,他们的心态无大欲,易满足,自然、平和。天、人、佛的融合、妥协,"受戒"与"情爱"的奇特统一,值得我们长久品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7.
评论随笔 赞《受戒》(唐挚) 《文艺报》1980.12 写吧,为了心灵(张同吾) ——读《受戒》 《北京文学》1980.12 这样的小说需要吗?(梁清濂) ——读《受戒》有感 《北京日报》1980.12.11 莫名其妙的吹捧(国东) 《作品与争鸣》1981.7 动人的风俗画(陆建华) ——漫评汪曾祺的三篇小说 《北京文学》1981.8 是诗?是画?(凌宇) ——读汪曾祺的《大淖记事》 《读书》1981.11 评汪曾祺描写高邮旧生活的小说(陆建华)(扬州师院学报》1982.1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程德培) ——读汪曾祺的短篇近作 《上海文学》1982.8 来自生活的诗和美(陆建华) ——评《大淖记事》从生活到艺术(扬州师院学报)1982.3—4 读《大淖记事》断想(高进贤) 《写作)1982.4 散发着清香的《大淖记事》(杨世伟) 《小说选刊》1982.5 邂逅秦邮谈创作(曹松华)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汪曾祺都是淡泊名利的作家,他们都执著地吟唱充满诗意的故乡与美好的人性。而《边城》与《受戒》也都着力于描写质朴、醇厚的民风,从而营造出理想的"桃源世界",传达出淡味人生的意味。《边城》的主人公翠翠和《受戒》的主人公小英子都凝聚着作者传统士大夫的浪漫理想,然而一悲情一纯美,则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指向。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用水洗过了一般清新质朴的语言叙写单纯无邪的青春和古趣盎然的民俗,文章自始至终弥漫着诗意。《受戒》的诗意体现在四个方面:吸收民间语言,形成诗化的小说语言;情绪结构上的诗化、散文化;全文流动着的氛围具有诗的意蕴;所表现的人情人性同样具有诗意。  相似文献   

10.
《受戒》是汪曾祺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桃源理想的美丽世界,这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民情风俗、诗意的人情人性美、诗意的结构,小说构建出了一个和谐完美的伊甸园世界。作家从和谐的理念出发,不仅在文本中处处表现了和谐之美,更是透过文本向读者传达出了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渴望着人性的回归,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1.
英子与婴宁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2.
《受戒》是汪曾祺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为背景,描述了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朦朦胧胧、青涩纯洁的初恋,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农民以及和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坛有其独特的风格,他创造了大量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其中包括最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汪曾祺小说的平淡质朴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性之美”、“和谐之美”、“真实之关”。  相似文献   

14.
<正>《受戒》是汪曾祺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为背景,描述了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朦朦胧胧、青涩纯洁的初恋,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农民以及和尚的生活,整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本新教材第四册读本里选编了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读罢小说的人恐怕少不了要惊讶:这也算是小说?这明明是一篇有趣的散文嘛!除此而外,或许还有一种疑惑:这篇小说到底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人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在80年代或者当代文学史的出场与小说《受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说正是《受戒》奠定了汪曾祺在文学史的经典地位,但同时也使得汪曾祺不断模式化、符号化。《受戒》其后,评论界、文学史著述和现代传媒力量等共同参与了对汪曾祺这一经典形象的建构。建构的过程是经典地位确立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不断放逐与遮蔽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知道汪曾祺的"喜"与"乐",还应从其整体创作中发现被文学史以及主流评论所遮蔽的"怒"与"哀",片面取认是对一个作家一生创作的不公平表现。  相似文献   

18.
沈、汪是师生,在创作上极易一脉相承,仅就《边城》和《受戒》来看,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美的追求,对人生命原色的崇拜,就颇具共同性。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在新时期创作的一批以故乡三四十年代风俗民情为素材的小说,被评论界公认为“风俗画”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的小说通过简洁朴素浓淡相宜的笔墨,生动展示出中国乡镇市井的风土人情和平民百姓平朴自然的世俗生活,再现出一幅幅古朴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课本新教材第四册读本里选编了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读罢小说的人恐怕少不了要惊讶:这也算是小说?这明明是一篇有趣的散文嘛!除此而外,或许还有一种疑惑:这篇“小说”到底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