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为反垄断法行政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罚款与没收违法所得可谓是规制垄断违法行为的利器。然而,执法实践中罚款与没收违法所得结合适用的游移不定,与立法层面的并处关系不相一致。罚款与没收违法所得结合设计旨在实现对垄断违法行为的强力规制,但违法所得认定的现实困难,造成了立法与实践之间的背离;而单处罚款不仅遗漏了处罚内容,而且对反竞争行为的威慑力不足。解决罚款与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的不确定性问题,畅通并处之路,执法机关要明确适用没收违法所得的态度。另外,我国应尽快出台指南,为没收违法所得的认定提供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完善罚款制度,使二者更好地结合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反垄断法处罚的威慑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比较研究中外反不下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规定,指出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规定以行政责任为主的特征及其不足,并提出了三条完善建议:《反不正当竞争法》应以民事责任为主;应增加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罚性处罚条款和罚款额度;应突出不正当地煌社会含义,从而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3.
中美罚款制度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执法者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罚款处罚,是各国政府为维护法律尊严而普遍采用的手段,但是,中、美两国在罚款的功能、归属等问题上的做法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的政治体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机关与法院的关系以及基础秩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有关系.美国的罚款制度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中国需要在借鉴其优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罚款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地方上陆续出现了对交通违法违规者处以公益劳动的处罚,以此来替代无法执行的罚款处罚,而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公益劳动并未被明确列举。基于此,本文提出在交通行政处罚中创设以公益劳动易科罚款制度。本文首先界定公益劳动的替代性,然后结合该制度目前在国内实施的流弊,论述了该制度创设的必要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该制度创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行政处罚法首次在行政处罚制度中确立了公正原则,这是对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一大完善。然而.处罚公正原则的理论内含和实践应用等却鲜有系统阐述。本文从处罚公正原则的内涵、处罚公正原则的法律表现、处罚公正原则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论证了该原则。笔者认为,处罚公正原则的内涵有:科处依法、过责相适应、一事一责、裁量有限;处罚公正原则的法律表现在设定、程序、救济等方面;针对现实中的一些处罚不公正现象提出了建立复式处罚机构、处罚人员挂牌执法、建立处罚主体登记制度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以下法律缺陷:竞争行政执法主体多元混杂,竞争法律条文弹性、模糊,法律规范所涉及的范围与内容封闭、滞后,竞争执法手段不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其实施效果,亟待以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契机予以完善.而克服这些基于法律缺陷而产生的实施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修改有关竞争执法主体的规定,克服多头执法弊端;解释和细化竞争法的模糊条款,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竞争法一般条款的规定,依法追究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加竞争执法手段与处罚规则,体现应有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7.
图书超期及对超期罚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超期是指图书馆读者借阅图书的时间超过规定的归还期限。这种超期借阅的现象在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并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既有图书馆方面的原因,更有读者方面的原因。为减少乃至杜绝图书超期,需采取若干应对方法,其中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对图书超期的读者实施经济处罚,即超期罚款。尽管超期罚款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但它对遏制图书超期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不断完善罚款措施,规范罚款行为,有条件地施行。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政执法中的裁量基准,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以判断选择的标准化方式,将教育立法授予的裁量权限予以具体化的过程。我国教育行政执法中裁量基准设定的地方经验表明,“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是裁量基准的主要技术构造。为提升裁量基准的品质、保障裁量基准的适用效果,教育行政执法中裁量基准的完善路径包括:拓展裁量基准的类型;裁量基准设定的相对义务化;理顺裁量基准设定的主体关系;裁量基准设定程序适当引入公众参与;保证裁量基准的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9.
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及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依据,熟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类型。为了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还应掌握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本章的重、难点举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由国家制定的,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秩序,制裁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正当竞争则是指经营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过分地突出了行政强制的作用,相对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处罚,同时对受害者的保护也只能是间接的、有限的。通过法律责任制度设置上的国际比较,可以看出,注重民事责任,较少突出行政处罚更有利于市场主体自觉、自发地遵守市场规则,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模板的法律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节目模板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电视界和法律界达成的共识。然而具体应该适用哪些法律,却仍然处于讨论之中。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对其只能提供部分的保护,故而应当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作用,同时完善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在未来形成一个以著作权法保护为主要手段、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补充手段的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刑法对税收犯罪罚金刑的配置应注重与税法对税收一般违法行为规定的罚款之间的衔接。罚金和罚款在限额制、比例制的规定方式上应相同,且罚金的比例下限和上限既不应当低于罚款的比例下限和上限。也不应高于罚款的比例下限和上限太多,我国刑法应结合税法对罚款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对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并不能改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知识产权起到附加保护的作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台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法条》,提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附加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对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并不能改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知识产权起到附加保护的作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台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法条》,提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附加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于环境犯罪采取的处罚方法包括自由刑和罚金刑两种,罚金刑因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相契合而更加有利于实现环境刑法的初衷.但我国环境犯罪中罚金刑的适用还存在诸多明显缺陷,如适用范围狭窄、适用方式不当、数额不确定等,应当从扩大罚金刑适用范围、完善罚金刑适用方式、缩小环境犯罪的罚金刑幅度、增强罚金刑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环境形势的适应力等方面完善其适用.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的权利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独占性和垄断性,如果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极易导致知识产权人对此独占权的滥用,造成其他主体应得利益的丧失,使原有的利益平衡关系受到破坏,从而产生限制竞争行为.对此,仅靠知识产权法本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规制.由于我国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规范严重缺失,因此,应当完善相应的竞争法制度,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7.
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保护知识产权依然是各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重心所在。不正当竞争法对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的保护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应享有对企业数据的财产权益,学术界对法律如何保护企业数据存在不同看法.现行知识产权法注重保护作品、专利等智力成果,数据立法侧重于保护企业数据背后的资本投入,二者立法目的不一致,难以将数据保护纳入知识产权法体系.赋权模式主张为企业设定数据所有权,却不具备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条款与一般条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反垄断法的颁布实施,加快修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成为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出发,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化问题,对比欧盟2005年5月出台的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和德国2008年12月最新修订完成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现行法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播组织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各自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就广义广播组织权而言,播放非作品的节目时广播组织应受到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而非邻接权保护;播放自己的作品时享有著作权,不存在著作权和邻接权的竞合问题。就狭义广播组织权而言,存在对邻接权的质疑、广播组织付费及法定许可中的特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