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要求,这需要学校积极承担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学习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方针与政策;家庭教育指导以生活教育为本;整合利用社会育人资源。  相似文献   

2.
孟四清 《天津教育》2023,(13):10-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对家庭学校社会在家庭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社会要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相似文献   

3.
金朝林 《云南教育》2023,(11):22-23
<正>现代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频共振”,努力实现“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特性和规律,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中充分发挥好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地位不断凸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协同育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不清晰、家校合作和家师关系有待改善、社会成为协同育人工作的短板、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机制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学校作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教育的最专业、最重要机构,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协同育人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拓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统整社会资源参与协同育人的能力,读懂学生以便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等,充分发挥其在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家成 《人民教育》2023,(10):10-13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健全,需要主体转变观念,形成适切的认识。在如何更新育人观,重视全民终身学习,理解协同育人实践,感悟通过机制建设而带动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需要校长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明晰。  相似文献   

6.
《西藏教育》2023,(2):6-8
<正>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频现、政策经验逐步完备、政治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三流交汇推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窗口。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优化配置家庭教育资源,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庭教育立法的原理是家庭教育私权利与公权利的认识和平衡,本质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学校和家庭协同,打造家庭育人主要阵地;政府和家庭协同,健全家庭育人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协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网络;妇联和家庭协同,指导引导家庭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8.
黄俊亚 《上海教育》2023,(34):68-6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毫无疑问,作为教育主阵地,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要十分重视与家庭、社会的携手共育,给家长创造更多了解学校文化、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而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纽带优势和专业素养,发挥好家校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家长的家校共育认知能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孙云晓 《中国德育》2023,(12):12-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中负有积极主导的责任,尤其是要履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职责。当学校承担起如此重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时,自然应该认真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出新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11场面向协同育人不同领域人员的座谈会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现,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面临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顾润生:请问学校“润泽云阳少年的家校社德性共同体构建行动”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鞠秋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为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朱阳阳 《家长》2023,(31):73-75
<正>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主要作用,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社会需要提供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在立德树人这一宏观教育背景下,家长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重大的,在推进实现高质量德育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合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论坛主持人陈自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中,特别强调“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提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今年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双减”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尚未真正落地、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学校要进一步树立系统治理意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育人机制;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将高质量作业建设和课后服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要适应“双减”政策,让《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落实,家校社协同教育需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当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均得到了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下文简称《促进法》)中,专门设置“社会协同”部分,  相似文献   

18.
郭超 《教育探索》2023,(2):54-58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大范围共识难以达成的条件下,可在有限场域内选择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实践取向。针对实践中协同育人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应在构建共识的基础上,以明确性、透明度、包容性和形式化为原则设计协同育人制度。在网络化权力分配下构筑多中心领导结构以推动制度落实,建构以无障碍沟通、跨边界协作和主体间信任深化为核心的协同育人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宏龙 《江西教育》2024,(13):58-59
<正>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家庭社会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不同,加上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导致校家社三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存在着校家社共育机制不健全、育人目标有分歧,校家社三方职责不明、界限不清等问题。随着建设教育强国实践的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共同奏响校家社共育新乐章,建立新的教育机制,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学校提高政治站位,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要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切实体现育人的质量、发展的质量、公平的质量以及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