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时代性和德育性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源泉。因此,我们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摘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意义、要求、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做了整体界定,并以实施工程的方式就如何组织实施和采取的保障措施做了部署,其中,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也做了全面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解读,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为引领,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要求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阐发,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从非遗角度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平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众生活,大力彰显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以及推动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互鉴,将是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内传承、发展并全面复兴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活动形式,突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文化优越性。本文以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创建的"三合一"模式("三合一"模式是指"以党建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半军事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为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文化建设格局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魂”。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作为小学课程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包含着系统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为载体,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培育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完美人格,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从多个维度着手,通过借助信息媒体资源、深挖教材资源、衔接多样生活元素、创设故事情境模式、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探索游戏活动教学,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挖掘新兴运动项目柔力太极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别是在查阅大量古籍基础上,解析了该运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哲学思想的实践运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太极哲学思想中的“太极即一”“阴阳一体”在柔力太极球运动中具体化即整体合一、化发一体、一气呵成的技术要求,太极图在柔力太极球运动中具体化即弧形引化运动轨迹。2)柔力太极球运动竞赛规则制定的主要依据正是太极哲学,在诸多犯规技术中,除了最严重犯规的撞击是因违背了道家哲学没有以柔克刚、以退为进、顺势而为之外,其余的诸如单手引化、连续触球、停球引化、引化中断等更深层的技术细节违例,则因违背了太极哲学,没有弧形引化、化发一体、一气呵成。该研究对完善柔力太极球运动的基础理论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通过柔力太极球运动更形象直观地展现深奥抽象的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百年探索的实践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彰显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独特理论品格,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深厚的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必须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进“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7.
戴礼 《阅读》2023,(40):59-62
<正>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从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到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绘就传承发展工作蓝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脉传承弦歌不辍,进入了全面实施、推进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源,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学前专业学生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助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发现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存在以下三点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中缺乏系统性;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应充实教材内容,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培育工匠精神,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渗透融合遇到一些认知和导向困境,高职院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规范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夯实实践平台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法,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就是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变化”原则下的扬弃、继承与融合。研究认为,发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坚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基因,建设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从延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使当代中国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现在是一个学术发展非常繁荣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在务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明确提出了“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从2017年第1期开始,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术研究,增设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独立增加这样的栏目,就是要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端研究和传播平台,实现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文化自信”的务实行动和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2.
“发而皆中节”是指武术功夫无过不及的身体权变能力或境界,这需要经历合规矩的习拳规之 “中”、用规矩的查拳理之“中”、脱规矩的现主体之“中”的习拳历程。武术功夫习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而皆中节”的创新传承与实践,武术功夫习练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在合文化规矩之“中”与合自我天赋天性之“中”的功夫技艺中实现身心改变并生成身体主体,身体能力成为武术主体自我确证的依据,这是武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也是武术研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深入推进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相关探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与热点。为更清晰认识该领域现有研究情况,文章基于中国知网2004-2023年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采用高频关键词及共线网络可视化等方法分析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的知识图谱,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共现网络可视化中的关键词——“传统文化”“茶文化”“英语教学”“高校英语”“民族文化”“大学英语”等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紧密围绕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有序展开;未来研究可尝试在“文化融入”“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文化自信。本文根据调研了解高校专业课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现状,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课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起点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以国家、社会、个人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中国优秀传统节日习俗注重中华民族节日文化,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国优秀传统饮食习俗多与传统节日相联系,凸显传统习俗多样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迹内容丰富,增强文化认同感;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凸显中华民族特色,彰显中华民族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未来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内容的编排应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的阶段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数量的协调性;科学统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题材,注重要素充实性与多样性;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时代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16.
“双减”出台,意味着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学生将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解放,有更多时间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感受全面学习的乐趣、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在如此有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社团活动、课后延时服务等课程及活动中,让学生在富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在“非遗”保护视域下,以安徽皖南体育类“非遗”保护实践为案例,探讨其由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再生产经验,总结出以“文化再生产”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整合保护模式。研究认为,在内部“微观(非遗本身)-宏观(文化空间)”与外部“政府一社会”两大维度构成“非遗”整合保护模式的四大象限中,农村民族民间体育的保护实践,既要在静态类型中分类实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区治理、日常生活的四种导向,又要在动态类型中实施四大象限的相互嵌入工作,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策略,做到保护形式与保护内容、文化保护与社会建设、政府主导与社会主体的统一,才能做好“非遗”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边疆,属于多民族聚居的典型区域,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传统体育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以不同路径成为各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媒介,并在其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必须创造性转化,真正成为一种历史力、凝聚力、竞争力、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兴盛。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瑰宝,深度挖掘其元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是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文章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阐释两者融入的内在逻辑,并从讲活思政小课堂、开辟精品实践项目、挖掘新媒体资源这三方面重点论述两者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神韵和魅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浪潮中迎来了新机遇,“非遗+旅游”成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在区域位置、目标定位、地方合作等方面更贴近乡村,对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