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或课间常会听到学生的诉状:“某某昨天没有值日就逃跑了。”“某某上课看课外书。”“某某天天回家看电视。”“某某偷人家东西。”“某某……”频繁得让老师烦恼不堪,甚至大为恼火,于  相似文献   

2.
如今,大家谈论教学总热衷于引用“某某模式”,似乎没有模式便无所谓教学,赶“模式热”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了。君不见,现在如果要搞一次教学观摩,不打出一个“某某教学模式”研讨之类,便失色不少;打出了“模式”的旗号,就成功了一半。说课者津津乐道于自己上课引用某种模式或独创某种模式,以示自己理论上的成熟;评课者也习惯于为某一堂课套上某某模式,以示自身知识渊博。教研教改领域,更是模式满天飞,令人目不暇接。大家都争着给自己贴上标签,冠以“某某模式”,大有无模式不成教学之势。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罗刚淮 《小学语文》2012,(7):118-121
一些名优教师说起自己专业成长的经历时,常常有“成长最快的是哪几年”“在某某时候某位老师给我很大的帮助”“某段时间是我最迷茫的时候”“那时候最希望有人推我一把”等说法。周同的教师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困惑和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存在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不知你是否留意,每个班常常会有那么几个“爱管闲事”的孩子。“某某的铅笔丢了”,“某某哭了”,“某某上课吃东西”……有时听得多了,烦了,就会没好气地来一句:先管好你自己再说吧!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会心生感慨:这些“闲事先生”,  相似文献   

5.
有色眼镜论     
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用有色眼镜看人。假如某某说:"你的脸色不错,艳若桃花。"听者不会说:"你用有色眼镜看人。"听者还可能想,某某不错,够朋友。听者还可能引用某某的话,证明自己"脸色不错,艳若桃花"。引用的时候,他不动声色,好像只是引用而已。如果某某是外国人,又是名人,那更好,更有说服力。外国友人都说自己艳若桃花,难道这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中心”倾向是指: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把教育科学研究当作是对现成知识的不断猎奇、占有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他们对现成学说、理论的关心远远超过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事实的考察,迷失于知识的“无涯学海”,淡化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宗旨——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研究者便成了现成学说、理论的评论者、注释者、组合者、传授者,而不是教育内在矛盾的发现者、探索者、解决者以及新的理论的开创者。他们衡量研究者水平的准则是:他知道了多少知识,而不是研究和解决了多少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由于把“搞科研”当成“做学问”,因而,在有人看来,科学研究仅仅是从卷帙浩繁的文章、著作中.尽可能多的涉及有关概念、学说、理论,且按自己构想或认同的线索重新组合,并力求在语言上下番功夫,最后写上某某著便成了自己的创造物。于是,教育科学研究便出现了“教材不断翻新,新学科层出  相似文献   

7.
小的时候常常听父母说“隔壁家的某某又考了一百分”、“楼下的某某既懂礼貌又勤快”……长大后父母又常在耳边唠叨“和你同岁的某某小孩都有了呢”、“那谁家的小孩考上公务员了”……等等。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努力想成为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的我们会明白,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老师也排队     
每次喝水时总有人来“告状”:“老师,某某插队。”“老师,某某挤我。”尽管我多次教育孩子们要遵守秩序,可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我行我素。今天体育活动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接水喝,秩序可想而知。我也端起杯子径直往水桶走去。蓦地,我停下了脚步:我要求孩子们排队,自己却随到随喝,这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呢?于是,我走到队伍最后排起了队。孩子们纷纷议论起来:“快看快看,老师也排队了。”“我们快快排好队。”顿时,队伍变得井然有序。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师的身份享用某些“特权”,在要求孩子如何如何的同时却忘了要求自…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有人说,某某虽很熟悉,但彼此却像陌生人一样;也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别人不了解他;就说我自己吧,不是也抱怨过父母不懂我的心吗?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见这种现象:幼儿间喜欢互赠东西(尤其是大班幼儿),如图书、玩具、彩色笔等物,可隔段时间又去讨回。于是便常听见幼儿向老师报告:“老师,某某小朋友拿了我的彩笔不还给我。”“老师,某某小朋友把我的图书拿回家去不还给我”等。而某某小朋友却说:“他自己说要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11.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相似文献   

12.
好好 《特区教育》2010,(9):42-43
有同学向小胖诉苦,说自己被“校园绯闻”缠上了:放学了,各顺路的异性同学回家,第二天就被传“有问题”;上课收到好友的小纸条,写着“某某好像对你有意思哦”,  相似文献   

13.
常听说,某某伟大,因为某某成就一番事业;某某伟大,因为某某升官并发了财。于是有人认为这些人就是英雄人物。其实,自古以来,就不是以成败得失论英雄。真正的英雄应该是心灵的伟大与崇高。回首中国革命走过的漫长历程,谁也不能否认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英雄。他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指引中国革命走向光明,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没有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毛泽东之所以成为当代的英雄,原因就在于他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博大胸襟和高瞻远瞩的目光。而历史上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  相似文献   

14.
有位权威人士在一次讲座上大谈某某教育理论,有人就在讲座休息期间提出让他根据所讲的理论设计下面的讲座内容,该教授以时间有限、听者众多而拒绝了,并强调自己在平时上课全是基于该理论的课堂设计,并且效果良好。由此,引起笔者很多思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节,是当下教育界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课堂或课间常会听到学生的诉状:“某某昨天没有值日就逃跑了。”“某某上课看课外书。”“某某天天回家看电视。”“某某偷人家东西。”“某某……”频繁得让老师烦恼不堪,甚至大为恼火,于是,或大声怒斥,或敷衍了事,或不理不睬。这样,虽然“小报告”少了,  相似文献   

16.
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如花似锦的年华,朝气蓬勃,充满个性与张扬.青春也是一个萌动的季节,像一朵怒放的玫瑰,欲向异性展现自己的风采.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一词在同学圈里流传,耳边总有一些“绯闻”响起,有关于他人的,也有关于自己的.比如:“他喜欢你”“你喜欢他”“他喜欢她”“某某向某某表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词天天都在演绎着.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年纪的我们,“喜欢”是羞涩的,就像那水池中含羞的水莲花蕾;“喜欢”是纯洁的,如校园里素雅的栀子花;“喜欢”是甘甜的,若深山中洁净的清泉,缓缓流淌在我们萌动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朋友,做教师已经做到了令人仰视的地步。他所拥有的,除了各种荣誉称号,更多的是社会兼职:某某理事、某某秘书长、某某代表、某委员……刚开始的时候,每增加一个兼职,他都会兴奋上一阵子,周围的人也就多了一分对他的羡慕;但他很快发现,参加各种活动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自己的时间被瓜分得支离破碎,在身心疲惫的同时,自己的专业也几近荒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成了这些身外之物的“奴隶”。  相似文献   

18.
我不喜欢某些“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时做这样的自我批评:我虽然是一个好某某(“某某”指自己的荣誉称号),但是,我不是一个好女儿,不是一个好妻子,不是一个好妈妈,我不是一个妈儿子,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爸爸……  相似文献   

19.
“我的理论是,行知行” 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写《行知行》短文正式宣布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之前.有人对陶说:“你的理论,我明白了,是‘知行知”’;陶回应说:“恰恰相反,我的理论是,‘行知行”’。据他自己的回顾;1911年他在原名“文浚”之外另立别称“知行”: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几年来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发现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小学生喜欢打“小报告”:“某某不做作业”、“某某打架”、“某某骂人”……课外有,课堂上也有;教师常遇到,班主任遇到的则更多。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报告”呢?笔者从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每位教师(尤其是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