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剧是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很多优秀的中外戏剧作品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了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一些优秀的中外戏剧篇目,其目的是让中学生在此阶段感受戏剧的魅力,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艺术课程改革之后,形成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等学科内容的艺术课程体系。戏剧作为独立的艺术课程,丰富和优化了传统的艺术课程体系,具有日益重要的课程地位。传统戏剧艺术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与音乐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两者进行融合既丰富了音乐教育资源,又有助于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闽剧为例,探讨传统戏剧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更好地挖掘本土传统戏剧的艺术价值,传承优秀传统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戏剧(含戏曲)部分的制定思路与戏剧教育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百余年的戏剧教育实践产生了“学习有关戏剧之概念”“通过戏剧而认识自我”“通过戏剧探讨相关议题”三种课程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戏剧教育既是一种艺术性活动,又是一种应用性活动,应兼顾专业性与普及性。  相似文献   

4.
戏剧(戏曲)是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艺术,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表演艺术,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出的舞台。语文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借鉴和汲取戏剧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使戏剧(戏曲)艺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可以迸发出璀璨的火花。这里,我们就情境创设、角色意识以及悬念设置、虚实相生等几个方面略作阐述。一.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历来是戏剧的重要艺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过程的思想。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开设唱游·音乐与造型·美术,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唱游·音乐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音乐活动,融合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多种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艺术课程标准要求1-7年级以传统的音乐与美术学科为主,并有机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6.
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7月13日至29日联合举办的"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汇集了全国33所艺术职业院校优秀剧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职业教育首次全面的展示。展演分舞蹈、音乐、戏曲、戏剧四大类,包括戏曲专场、民族音乐专场、舞蹈专场(含民间、古典)、交响乐芭蕾专场、音乐剧专场共5台节目,每台节目各演两场。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研制,是本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突破点和难点。艺术新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线,有机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内容,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化课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核心素养导向、内容结构化、课程综合化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要求。本文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精神、新框架、新内容,阐释本轮艺术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新突破、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钟嗣成所著《录鬼簿》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戏剧美学上体现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观,即对戏曲本身存在价值的自觉意识及对戏曲艺术特性的初步认识,代表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世俗化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变化,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一直沿袭至今的音乐与美术学科,统一放置到艺术课程标准之中,并且加入了“新三科”,即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艺术“新三科”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尊重学生兴趣;提倡综合意识,鼓励个性发展;真正立足美育,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必须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新三科”教学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切实解决“新三科”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介”即舞台提示,是对戏曲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中外许多戏剧理论家都认为,戏剧的本质是动作。例如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就说过:“……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恰好是由于除言语以外那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必须看作是使作者的观念得到充分表现的动作(或行动)。”在中国戏曲中,标示戏剧动作的“科介”,在阅读欣赏中应该得到重视。但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科介”的重要作用,在戏曲欣赏时,对其认识不够,觉得那是演出时才用得着的东西。注重的多是戏剧冲突、戏曲语言和人物性…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构想 戏剧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供教学使用的教材单指戏剧文学,即供戏剧演出用的文学剧本。戏剧文学同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一样具有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戏剧文学的舞台性,决定了它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台词,传统戏曲中包括角色的道白和唱词)来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戏剧冲突,推动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乡土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地方戏剧(含戏曲)资源,历史、政治、经济、民俗等领域的事件,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和遗迹、各类传统艺术等,发掘其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増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地方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民族性格、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卢前的《中国戏剧概论》是我国戏曲研究史上一部较早的著作,在戏曲研究史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清晰地勾勒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以文化进化的眼光,从观众的心理来看待中国戏剧的发展;摒弃文人偏见,以宽容的心态将地方戏"花部"纳入了学术视野;关注到了中外戏剧的交流;对一些有关戏曲的学术概念作了辨析,推进了人们对戏曲的认识。当然,作为一部初创时期的著作,它也有一些不足:述多论少,有罗列名单、堆砌资料之嫌,一些章节缺乏新见;作为一部戏剧通史,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书中有少数错厄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探索戏剧是由来已久的话剧与戏曲整合运动的延伸。探索戏剧重视对民族古典戏曲传统的继承、吸收和利用,这首先表现在对戏曲艺术的精神内核——深刻雕镂民族生活、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这一根本特性的继承上,还表现在展示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着意诗化追求,富有民间性、通俗性、娱乐性上。探索戏剧对戏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继承主要表现在:承认舞台的假定性本质,回归戏曲本性;继承戏曲的写意传统,使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写意话剧”亮相当代菊坛;继承戏曲原本就有的综合性特征,实现新的艺术综合。  相似文献   

15.
宋元时代的北曲杂剧、南曲戏文都普遍采用衬字,形成了戏曲文学的独特样式.就剧本而言,造就了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体裁;就语体形式而言,开后世文学通俗化、口语化的先河;就戏曲艺术而言,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长于抒情和虚拟出表演的形式基础.大大丰富了戏曲文学的表现力,其影响不止于一代,不限于一体.元杂剧作为综合艺术,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这些艺术元素来源于不同的艺术样式,有着各自的长处与特点.它们在戏剧这一艺术整体内部互相矛盾、制约、交流,溶合,推动着戏曲艺术的变化与沿革.除了社会生活的要求,不同地域、风格、剧种的交流之外,各种艺术元素在戏曲内部相互制约与相互突破的矛盾运动,也是决定戏剧形态,包括文学形态(剧本)、音乐形态(曲调)、表演形态(科介)的重要动因.中国戏曲艺术第一个辉煌点元杂剧,应该是多种艺术溶合交流的产物.今天,元杂剧的曲调久已失传,它的表演程式(科介)也难以再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元杂剧的文学形态剧本.尽管剧本与演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的戏剧文化多种多样,其中最古老的大致有三种,这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分别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以及中国的戏曲。戏曲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形态,而是呈现出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是一种历经千年的发展,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一种集表演、叙事、表情、达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我国的戏曲艺术是音乐、舞蹈与戏剧的相互融合,可以称得上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交融。本文就戏曲音乐的特点作一个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是在中外戏剧艺术基础上反映中国社会的问题,描绘和表达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李健吾以其独特的戏剧美学成为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剧作家。本文重点探讨莫里哀喜剧艺术对李健吾戏剧创作的影响,阐明李健吾戏剧的特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完全颠覆笔者之前对课标的猜想。首先,美术教育不再孤立存在。艺术新课标统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五个学科的内容,以艺术素养关联学习内容,拓展教育视野,凸显其综合性和前瞻性。其次,关注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  相似文献   

19.
<正>综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包括话剧、歌剧、戏曲、小品、木偶戏、皮影戏等)以及电影和电视剧,这些都属于综合艺术的范畴。国内外有许多学校,都很重视综合艺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学校,成立了木偶戏剧团和话剧小组;美国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每年排练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北京的十一学校,话剧团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社团之一;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戏剧在表演时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就使戏曲艺术具有“写意性”的内在特征.戏曲艺术的“写意性”包括“生活写意性”、“动作写意性”、“语言写意性”和“舞美写意性”.这些基本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