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影响当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和媒介可信度。首先梳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演进历程;其次分析人机协同下的新闻实践,实现了从替代模式到共生模式的主体协同、从PGC到AIGC的文本协同、从单向线性趋向多元网状的流程协同;最后探讨人机协同下的新闻规制,以构筑信任机制为核心,将技术信任、人机信任和制度信任三维协同,以责任链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规制。为我国新闻生产实践打开人机协同的可能性,同时为建构可持续的人机共生生态提供规制进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发展需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如何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方法 /过程]基于美国运用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案例,梳理其特征表现,并对其进行内核拆解,在两者基础上提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LibGPT”的发展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具备服务场景的交互化和智能化、图书馆资源的海量化和整合化、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延伸化等特征,其内核在于智能化的技术本质、全面化的角色定位与链条化的工作机制,基于此提出应从发展主体、内容、边界3个层面构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LibGPT”。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教育作为新闻传播业和教育业的交汇点,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层面来看,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都成为理解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点,并对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学习理念和学习评价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增强对学习者系统思维、协作思维、创造思维和情感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郝雨  文希 《编辑之友》2023,(11):52-58
作为依靠大数据、强算法、超算力快速生成文本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顶流产品ChatGPT真的会颠覆人工新闻生产吗?文章分析了未来新闻业将被大模型全面再造及其天然存在的技术局限,首先肯定了ChatGPT的新闻内容生产确有超越人工的极大优势,但由于其基础逻辑还是依赖被驯化的语料库,必须在人类的指令下才能进行辅助性工作,所以ChatGPT做不到完全取代记者甚至淘汰新闻业的人工生产。在未来新闻生产的人机关系主场博弈中,人、机主体性及主导地位问题,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的硅基体与碳基体本质关系等,仍将引发持续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曾晓 《出版广角》2023,(7):57-61
2022年底,一款名为Chat GP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风靡全球,甚至被视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和强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拐点,在众多行业和领域掀起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文章以Chat GPT为切入点,指出AIGC模式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获得内容生产力、影响力、服务力不断提升的同时,面临新闻真实性难以保障、新闻创造力逐步消解、新闻价值观出现偏差等挑战。对此,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法律规范和行业监管措施,新闻媒体及相关平台应强化新闻伦理规范和行业技术自律,技术供应商及用户应完善技术解决方案和社会监督体系建设,以推动新闻传媒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升级。  相似文献   

6.
陈龙 《传媒观察》2023,(3):18-24
随着ChatGPT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生成式AI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也开始浮出水面。本文从媒介社会学视角审视这一现象,认为依据这种社会新型操作系统,新闻传播业将会发生再格式化。生成式AI是多样化人类交往形式的一种,是对人类交往实践形式的一次提升,其内在机理是人类交往实践中人-机器心智互构的主体间性形成过程,通过不断的人机交互实践,生成机器的心智。而其结果将导致新闻生产中文牍主义的终结并催生“后新闻”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促动信息秩序的巨大变局,重新分配社会信息资源和数字权力。数据喂养的偏狭、使用的偏误和伦理的偏颇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的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及恶意信息流入信道创造条件,现有信息秩序面临失序风险。调整信息治理范式与治理方向成为智能传播格局下AI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提出实现信息秩序再次和谐的共创进路与治理方向,即以法律为约束,构建软硬法兼施的复合型AI信息治理法律框架,将法治贯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治理的全链条多领域,全面提升法律规制效能;以内外兼顾的技术善治实现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图景,促动技术的自我纠偏与完善;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流域化治理模式以直面多元治理难题,将多元数字行动主体纳入差异化规制与协同性治理体系以实现信息秩序的复建。  相似文献   

8.
王照涵  吕欣 《传媒》2023,(20):49-50
随着三维引擎、三维重建、语音识别、TTS语音生成、动作捕捉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虚拟人业态正迅速跨出影视、动画、虚拟偶像等传统文娱领域,广泛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数字人业态正不断溢出影视、动画、虚拟偶像等文娱领域,逐步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然而,当前的数字人技术与功能难以满足用户对于情感化、智能化交互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通过总结当前数字人驱动方式与交互体验的局限性,重点关注AI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以及情感AI等技术,从语义、情感等层面探讨数字虚拟人智能化与情感化交互能力实现的关键技术要素与功能构架,以及由此带来的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9.
在阐释Sora的技术指征和视频生成大模型对时空创建、模拟和复刻现实世界的强大能力的基础上,以融合出版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视角分析Sora驱动下的出版虚实融合自动构建、多模态融合呈现、全媒体营销等数智新技术供给能力,推测网络出版的影视延伸、有声读物的视频转向、AR/VR出版物的提质增效、元宇宙出版的全域赋能以及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升维发展等融合出版新业态趋势,提出数智赋能新模式之于出版业数据化转型、生成式智能技术应用以及融合出版编辑培养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俊 《新闻记者》2012,(1):36-41
新闻职业规范的专业原则是新闻从业者专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在借鉴世界新闻传播业公认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特点,提出我国新闻职业规范所要遵循的基本专业原则,即真实与准确、客观与平衡、时效、自主、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兼顾、减少伤害、更正与答辩、回避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何天平 《新闻界》2023,(6):13-21
生成式AI取得的技术进展,日益表现出重塑数字新闻行动主体、表达方式与用户感知的巨大可能性,也带来改造数字新闻叙事的充分潜力。立足这一技术语境,本文指出“界面”是区别于围绕“文本”组织的传统新闻叙事的重要观念基础,通过技术界面、内容界面、关系界面、情感界面的创设共同决定数字新闻的叙事意义生产。以“界面连接”取代“文本构造”构成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再造新闻叙事结构的核心线索,面向人机耦合的目标,这被进一步强调为以开放性连接为叙事机制、以模型化连接为叙事手段、以情感化连接为叙事语法。同时,本文也从“界面连接”出发形成反思,提出在生成式AI介入下审视数字新闻叙事变革理应予以重视的两组关系,据此启发伴随此类技术广泛接入数字新闻应当持续跟进关注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对新闻传播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观众(听众)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新闻传播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传播者不仅要在广博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公众信息,又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和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保证新闻传播价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了解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意识与现代意识,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传递新闻信息,适应受众的心理需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14.
读图时代的到来,提升了摄影报道的地位,也对摄影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摄影报道,不仅要以其直观性传递形象信息,还要表达一定的主题,这就必须强化摄影报道的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智能互联技术,为融媒体内容生产赋能,它重塑着当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思维逻辑:行动思维进一步数智化、算法化;布局思维更趋向平台化、连接化;关系思维深化向协同化、共生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融媒实践引发的思维变革,具有实践性、目的性和范导性的价值取向,其内在要求是,通过更新媒体的思维范式,指导媒体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理性实践秩序。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这几年在高校担任新闻实务课的教学,我以新闻编辑课为例兼及新闻评论来谈谈我这几年来的创新实践和一些设想. 务实课的特点在于操作性很强,新闻专业培养的是新闻职业者,无论是作为一个报社的总编辑还是普通的编辑、记者、评论员,选题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素质,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需要敏锐的判断和尝试的,这就不仅仅需要新闻学理论的知识,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积演,因为我们新闻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在某一领域有一定专长的编辑、记者,这样才在媒介人才市场具有竞争力,而不仅是只能给都市报写社会新闻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米华 《编辑之友》2018,(7):104-107
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跨时代的认知革命.文章从人工智能的内涵界定入手,结合美联社的智能化新闻实践,梳理人工智能驱动下美联社新闻生产的现状,分析人工智能为新闻业带来的从内容采集、生产、分发到内容反馈的智能化巨变,认为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模式带来了冲击,世界新闻生态大格局正因人工智能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报,要想生存,要想发展,要想完成好党交给的宣传任务,就要坚持走创新之路,在新闻内容上创新,在表现形式上创新,以“新”来吸引读者。新闻创新不容易,对党报来说难度更大。要做好党报的新闻创新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增强创新意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要发扬“勇于创新的作风,新闻事业是常于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  相似文献   

20.
张玉凤 《新闻窗》2015,(2):22-23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是伴随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商业报纸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职业理念,它所倡导的"自由独立、客观公正、公共服务、专业自律",不仅是一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念,更是一种可操作化的职业模式,广受西方新闻工作者推崇。而国内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比较权威的主要来自黄旦、陆晔和潘忠党,其共识是对客观性、独立、自由、社会责任、服务公众、专业自律原则的肯定。无论在西方还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