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昕 《东南传播》2023,(1):89-93
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提升应该从这三点找寻重点和突破口,第一,民族认同是研究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点;第二,文化认同成为提升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的突破口;第三,利用网络传播平台构建、提升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了解与运用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文化上的兴趣点增强华人自身的文化认同,是对马来西亚华人身份认同进行重建与稳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华文媒体也成为增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沟通交往、凝聚华人社会的首要话语平台,逐渐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重视。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指出,目前华文媒体的发展出现了集团化,  相似文献   

4.
’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2日至16日在武汉——重庆举行。这是中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首次举行这样的会议。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大陆、港、台)、四大洲、九个国家的9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60多篇论文,经专家组评审,有48篇已结集出版,并且在大会或小组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告诉世人: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到本世纪90年代的170年间,先后在海外出版的华文报刊,累计已达2000多家。目前还在出版的共330多家,分布在五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127家,马来西亚55家,新加坡37家。 这些由定居在海外的华侨、加入了居住国国籍的华人和当地华裔居民们创办的海外华文报刊,对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国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扩大汉文字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激发华侨的民  相似文献   

5.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4)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马来西亚华文报纸齐连声作为赴东南亚的陕西省新闻考察团成员,所到之处,理所当然地要关注这里的华文报刊。马来西亚有近30家华文报刊,其中《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光华日报》三大报业集团覆盖着马来西亚的华人聚居区,并辐射到东南亚及港澳...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让世界看到汉语言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广中,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作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华文教育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各国,实现了从华侨华文教育到华人华文教育再到世界华文教育的蜕变.由耿红卫所著的《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一书,主要以海外华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对于丰富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理论,优化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金强  林旭娜 《传媒》2011,(8):67-68
华侨华人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读者群之一,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文化外语传播还较为弱势且不得不倚重华文媒体的情况下,如何针对华侨华人的特点进行更有效的传播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南方日报·海外版》和《星岛日报·海外版》联合编制的《南粤侨  相似文献   

9.
李宇 《传媒》2017,(24):44-46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10.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2,(27):2-3
新华社与马来西亚华媒共同设立的"新世华网"上线8月30日,由新华通讯社东盟编辑部和马来西亚世界华人媒体集团共同设立的新闻网站"新世华网"(www.newchinesenet.com)正式上线。新世华网由新华社东盟编辑部主编,立足于向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华侨华人提供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11.
昌蕾  王典 《青年记者》2017,(27):95-96
1996年起,马来西亚政府在吉隆坡附近建设MSC-多媒体超级走廊,打造马来西亚信息通信产业的核心,加快了传媒产业的结构升级.此计划也推动了马来西亚华文报业媒体的网络化发展,本文对马来西亚华文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进行分析. 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对马来西亚主要华文新闻网站每日所发布的新闻信息进行定量研究,针对其网站头条新闻、涉华新闻、新闻报道来源以及传播渠道等进行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文报刊和华人社团、华文学校一起被称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宝",是华人社会的重要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延续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开展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发展好海外华文报刊,对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现中国软实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非华人报》是中国著名报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作为地方传媒企业,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创办的一份海外华文报。该报宗旨为"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华人华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南交流。"在实际运作中,坚持公信力与影响力并重,"传递价值,服务为主"作为理念,内容导向为"华人新闻,华商资讯,华侨家园"。"文化特色"和"爱国感情"是该报的主旋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依托,体现出强烈的爱国色彩。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南非华人报》一跃成为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纸,为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起到了的很大作用,也为中南两国关系友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刊记者有幸邀请到南非华人报社社长胥建礼先生,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异国他乡的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彭雨晴 《传媒》2019,(3):57-60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明确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工作要求,提出要在新形势下推进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华语电视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华人所接触的华语电视,既有中国对外传播的内容,亦有海外华语电视频道生产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籍宝乡》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语电视频道8TV(八度空间)新闻及时事组于2017年12月推出的文化节目,节目以籍贯文化为主题,以纪实拍摄为手法,讲述马来西亚华人与其籍贯原乡的故事,以“满足”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创下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收视率之冠的成绩,节目首播的每一集作品都获得了50万以上观看人次的收视热潮,可以说,该节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语电视文化节目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18):2-2
8月30日,由新华通讯社东盟编辑部和马来西亚世界华人媒体集团共同设立的新闻网站“新世华网”(www.newchinesenet.com)正式上线。新世华网由新华社东盟编辑部主编,立足于向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华侨华人提供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南非华人报》是中国著名报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作为地方传媒企业,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创办的一份海外华丈报。该报宗旨为“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华人华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南交流。”在实际运作中,坚持公信力与影响力并重,“传递价值,服务为主”作为理念,内容导向为“华人新闻,华商资讯,华侨家园”。“文化特色”和“爱国感情”是该报的主旋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依托,体现出强烈的爱国色彩。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南非华人报》一跃成为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纸,为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起到了的很大作用,也为中南两国关系友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刊记者有幸邀请到南非华人报社社长胥建礼先生,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异国他乡的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报刊至今已有187年历史,它伴随着各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它所面向的读者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及华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欧洲华文报刊史就是欧洲华人的移民史、发展史。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传播信息,服务侨界,舆论引导,桥梁沟通,促进联谊,增添知识,文化传承等。据1992年的权威统计,在中国驻欧洲各国使馆内注册的华文报刊近30份,如法国的《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华报》,德国的《欧华侨报》,《德国侨报》、《华人通讯》、《华商通讯》,意大利的《同乡报》、《华侨通讯》、《侨报》,西班牙的《新华报》、罗马尼亚的《欧洲华报》、《欧华晨报》、《旅罗华人》、奥地利的《欧华侨报》、俄罗斯的《中国报》等。 旅欧华侨华人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是华人媒体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增加交流,扩大合作,进一步办好华文报刊,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这是参加’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百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声。 这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华中理工大学承办,95年10月12日在武汉开幕,16日在重庆闭幕,历时五天。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学者、华文报刊负责人参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教授、甘惜分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树藩教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李瞻教授、潘家庆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郑贞铭教授,在海外华文报刊研究中有卓越成绩的新华社研究员方积根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