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意识形态作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之一,虽然因冷战的结束一度有所淡化,但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政治向传统的回归、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化的抵制,西方,尤其是美国,其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色彩渐趋浓厚.文章在分析了意识形态因素作用于国际关系的一般机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形势下美国对俄、对华及对发展中国家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凸现的背景、动因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风采     
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政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研究中心项目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地区合作委员会高级专家。主要从事美国政治、美国对外政策、中美关系和东亚安全事务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冷战、战后美欧力量对比、社会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和历史恩怨等因素影响,社会党国际逐步形成了以"近美远苏"为总体特征的对外政策。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此一时期社会党国际的对外政策与美国并不完全趋同,它们在看待资本主义、对待苏联和亚非拉地区等政策上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理念和基调,是判定国家根本利益得失的依据;另一方面又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阶级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就将长期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冷战结束已有十余年,但冷战思维至今影响着国家间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正因为此。我们应对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正确指导我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5.
肯尼迪执政后应时而变,根据国际形势和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调整了美国的冷战策略;相对于前任,肯尼迪所采取的冷战策略更为务实和灵活;他主张强化经济援助、文化交流等非军事方式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这种思路被运用到地处非洲大陆的加纳;美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加纳的经济援助,力图消解苏联对加纳乃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真理运动”是冷战初期杜鲁门政府提出的一项对外宣传政策,其目标主要是铁幕后国家的人民。该宣传政策旨在通过非战争手段,对抗苏联宣传攻势中对于美国的歪曲,将美国认定的“真理”传播到全世界。该政策是杜鲁门政府执政时期对外宣传政策的核心,是思想意识领域的“马歇尔计划”。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制定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最终援助失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的失败,是美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共同的敌人被消灭,美国和苏联因双方利益的激烈冲突和意识形态的极大反差而从战时的盟友走向敌对。美国的遏制政策和杜鲁门主义相继出笼,苏联的反美宣传、意识形态大战此起彼伏。几经较量之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冷战,形成了东西方两极对立的国际政治格局。为获得在冷战中足以与美国对峙和抗衡的有力武器,苏联出台并实施了核计划。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21,(1):15-22
自由国际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美国主要依靠自身实力来实现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它强调其民主价值理念的宣扬和灌输,以此推进国家利益的实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美国自由国际主义外交理念经历了威尔逊时期、冷战时期以及后冷战时期三个阶段,它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形式上的差异,但本质从未改变。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对外政策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调整,但特朗普并没有放弃美国民主的输出,对外政策也未回到孤立主义的窠臼,实际上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简单化处理。因此,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本质上并未违背自由国际主义,只是其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对外交往中,历来重视文化的作用,从早期扩张中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到二战后政府积极制定和推行的旨在确定美国战后世界领导地位的对外文化战略,都表现出力图借助其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并控制世界的强烈欲望。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借助于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对外输出民主,强行推销美国的人权观念成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全球外交战略新的指导思想——尼克松主义。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动因之一,就是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还体现了规定美国民族认同的政治价值与原则.贯穿于美国外交政策决策中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方面是民主资本主义,它在战后演变为反共产主义信条,研究冷战起源的最为重要的线索杜鲁门主义、Mr.X和NSC-68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国内政治过程,国家领导人需要克服障碍去进行政治动员而使其政策合法化,而意识形态正是这样一个有用的工具.冷战的起源是研究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决策中作用的最为经典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把持外交大权的满族权贵在外交上奉行既要维护国体,又要避免与西方国家作战的指导思想。他们心目中的“国体”,就是清朝传统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就是与闭关自守政策相联系的惯例和体现所谓天朝上国之尊的程序与礼仪形式。这种指导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造成国家权益的惨痛损失。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多元族裔关系对战后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多元族裔关系是影响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从冷战期间的古巴裔美国人和非洲裔美国人、冷战后的美国犹太人和亚美尼亚裔美国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可见美国各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政策外交政策的影响随着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和确立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并且在战后两个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天然对立以及美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美国的反共主义特别强烈。长期以来,反共主义成为美国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战后,美国以“自由世界”领袖自居,高举反共的旗帜,并制定了以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目标的反共主义外交政策。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一系列决策就是在这种反共主义外交政策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也可以说反共主义是推动美国决定干涉朝鲜战争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1913年伍德罗·威尔逊就任美国第28届总统以来,威尔逊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逐渐成熟.威尔逊主要是把自杰斐逊以来的美国传统思想加以归纳,形成了以美国利益至上的"拯救世界"为目标的意识形态,并以此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威尔逊主义对以后美国历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出现引起民了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不安,基于意识形态和一战后世界和平的考虑,苏联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这种安排上使苏联处于欧洲的边缘。“边缘化”政策导致欧洲均势的破坏,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二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8.
本阐述了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提出、深化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指出其基本内容有坚持独特自主,自力更生的抗日外交、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争取外援,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建立和发展国际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积极开展民间外交、维护国际和平;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争取获得真正独立平等的国际地位的强烈意愿与决心,是毛泽东剖析近代中国殖民化过程总结其教训的结果,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当时我党的外交工作以及制定建国后我党外交政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学术界关于美国经济自给自足还是经济开放的大辩论,这场辩论推动了美国贸易决策机制的转变,其标志就是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从而形成了决定美国贸易政策的"1934年体制"。与此前的美国关税法相比,"1934年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国会将贸易决策权在一定时期内授予总统,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谈判并签订贸易协定,该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即可生效。但是,为了维护总统和国会在宪法上的权力平衡关系,再加上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制约,"1934年体制"中也包含了关键性的妥协: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是"临时性"的,而且总统在谈判贸易协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内企业的贸易保护要求。尽管如此,《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出台和此后几十年的顺利延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高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偏好,推动了以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多边关税减让谈判和贸易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孤立主义作为美国思想文化传统中一个贯穿始终并至关重要的思潮,甚至左右政治家形成所谓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并始终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而孤立主义在美国又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本文就试图从美国建国初期的各方面自然社会环境来分析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以期对美国外交政策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新颖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