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审美看“脸”,报纸审美看一版。一版不仅是整张报纸的“脸”,而且还是整张报纸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一张报纸比做是一个人的形象,那么耍闻版就是这个“人”的“脸”。一张报纸能否吸引人、打动人,要闻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办好报纸要闻版,向来是党报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濮阳日报不断推进新闻改革,尤其是在要闻版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南风 《青年记者》2006,(23):25-31
一个才华横溢的报人,把一份好端端的报纸做死了,没多少人会理会。这年头,报纸的生生死死,太平常了。但像施永青这样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办报纸,会招来很多非议,“烧钱”、“吃饱了撑的”……尤其是在报业前途未卜、一片喊衰声的时候。但是,有钱了办报纸,并且是正儿八经的报纸,横看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的许多报纸,似乎改变了“新闻纸”的性质。读者翻开报纸后,常以“今日无新闻”和“泥牛入海无消息”相调侃,——报纸患了“肥胖症”。 一、报纸杂志化。在版面多、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填满报纸版面,很少有人能够深入采访。有的人或者坐在屋里,随意发挥,把笔墨泼在风花雪月等  相似文献   

5.
姚炜 《新闻世界》2009,(10):30-31
编辑常被誉为新闻的“把关人”,夜班检查则是报纸的“把关人”。一张报纸的出版,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到编辑、部主任编发稿件,再到总编审阅,最后在夜班“组装”成大样。大样的检查就是报纸“成品”前最后一关。如果说前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和差错.还有后续环节可以帮助纠正的话,那么通过检查一关。问题和差错则可能无可改正了。  相似文献   

6.
蒙君 《新闻窗》2006,(1):34-35
进入信息时代,“速读”的信息接受方式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如今,报纸版面增加了,并不意味着人们阅读报纸时间的延长,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随着各家报纸竞争的激烈,一些营销观念被导入报纸市场,一张报纸光有“卖点”不行,还得“出售”方便;光有“审美”不够,还得“传播”容易,报纸读者意识的增强在版面上最鲜明的体现是重视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7.
王宝会 《新闻世界》2023,(11):77-79
报纸编辑作为版面“把关人”,直接影响着报纸质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结合笔者纸媒编辑工作实践,以党报要闻版和两会特刊版为例,围绕如何积极践行“四力”要求,做好版面“把关人”、提升报纸影响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们把报纸叫“新闻纸”,认为报纸是向人们传播新闻的最快的工具。其实,这完全是旧观念。自从无线电广播诞生以来,报纸这个“新闻纸”就变为“旧闻纸”了。当代,各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主要不是靠看报纸,而是靠看电视、听广播了,在我们国家里,电视还不普及,了解国内外大事,大多数人靠听广播,或者说大多数人首先是通过广播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的。  相似文献   

9.
每天早晨6点半,在公园里,田间小径上,我们都会发现手拿微型收音机散步的人聚精会神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这个节目已成为国人窥视天下事的一个“窗口”,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信息快餐”。据前几年统计,约有3亿人在收听这个节目,如今据说已达6亿人。1995年,中央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10个节目中排名第一。近日,记者就“报纸摘要”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央台新闻部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编辑组。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均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报纸版式风格的形成和它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文化特征关系密切。目前在国内报界比较重视版式的上海和杭州的报纸,就体现了这种现象。“杭派”报纸的版式风格比较“硬朗”,对模块式的使用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更多的给人一种浓眉大眼、气势如虹的感觉。而“沪派”报纸的版式风格比较“纤婉”,它对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报纸的头版就是其“脸面”,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自从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和启发之后,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报纸的“脸”变了——头版已不再板着黑面孔,登载一些密密麻麻的长篇大论了,取而代之的是“图片 标题”式的图文导读。如今报界流行“三五”说法,即“要让读者三米之外注意到,五秒钟之内决定是否购买”。因此报纸头版的导读成为展示报纸精华的橱窗,导读也成为报纸走向“易读化”道路的体现。都市报、晚报以及消闲类报纸对导读的处理可说是极为细致、也极为有效,报纸头版一般都以大标题、大…  相似文献   

13.
自从出现电视以后,很多报纸读者变成了电视观众,年轻的一代中,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远离铅字”的“报纸疏远症”,这在电视机十分普及的欧美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保持一定的报纸发行数量,控制继续下降的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报纸的最佳运动状态,就是它能在人与人、人与生活间充当一个生动的调节者角色,能够在人与人、人与生活间实现比较全面、深刻的信息交流,推动人与生活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报纸自身的运行具有良好的协调性、系统性。而唯一能在整体上把握、调度报纸过程的就是报纸编辑。据此,我们认为,报纸编辑从微观到宏观的职责的最终取向就是实现“通”。“通”就是让报纸自身首先有机地运动起来,让报纸过程形成合理的、流动的、积极的通畅系统。在此基础上,报纸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最好地完成它疏通社会的使命。这个“通”字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对报纸的共性研究较多,如党报的“喉舌”作用、报纸的指导性等,而相比之下,对报纸的个性,即报纸的特色研究不够。这恐怕是导致今天“千报一面”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各种报纸竞相发行,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在新闻战线上出现了“报竞人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报纸的最佳运动状态,就是它能在人与人、人与生活间充当一个生动的调节者角色,能够在人与人、人与生活间实现比较全面、深刻的信息交流,推动人与生活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报纸自身的运行具有良好的协调性、系统性。而唯一能在整体上把握、调度报纸过程的就是报纸编辑。据此,我们认为,报纸编辑从微观到宏观的职责的最终取向就是实现“通”。“通”就是让报纸自身首先有机地运动起来,让报纸过程形成合理的、流动的、积极的通畅系统。在此基础上,报纸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最好地完或它疏通社会的使命。这个“通”字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其性格特征,它表现为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那么我们常常面对的报纸有没有“性格”呢?我的回答是:“有。因为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那份报纸怎么样?”“它很严谨”,或者“它很活泼”。这既是读者的评价也是在说报纸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1,(12):14-14
办了多年报纸的人,往往越办越谨慎。因为里里外外、四面八方的人都给报纸写稿,你不知道有没有人是抱着“上报出彩”的念头,把本来不那么出彩的题材,经过浮夸拔高之后.弄得编辑看了欲罢不能,赶紧登出,登出后的结果,自然是招来千夫听指。 回顾中国自革命战争年代创办报纸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报纸历来具有“表扬”的功能,通过表扬,报纸建立了崇高的威望,在鼓舞士气,引导工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资产阶级的报纸更多的是“攻击”,政客互相攻讦,报纸为之张目,借以啸众。 无可讳言的是,由于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的版式,犹如一个人的面孔,是其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与众不同风格的重要标志。人们从报架和书摊众多的报纸中,不用看报头,一下子就能分辨是哪家的报纸,就是因为读者经过长期阅读,把握了不同报纸版面设计的规律和特点。成功的报纸版面设计,不仅应具有“美化”与“导读”的双重作用,而且应独具风采,让读者一见钟情,激发和吸引其强烈的阅读兴趣,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增强报纸内容的表现和感染力。作为一张地方性的报纸,版面设计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力求生动活泼,给人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这是报纸密切联系群众,增强贴近性的需要。一个人过于严肃就要脱离群众,一张报纸版式严肃呆板同样会不受读者欢迎。过去的报纸尤其是党的机关报给人的印象除了内容不离所谓“重大”主题、居高临下,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外,报纸的版面往往也是呆  相似文献   

20.
高文光 《青年记者》2006,(20):46-47
多用消息,让头条动起来报纸的头版是一张报纸的“门面”,头条又是头版的“眼睛”,头条之重要不言而喻。因此,不论是什么报纸,不论是什么人当总编,天天“操心”的,也许都是这张报纸的头条了。站在办报人的角度,头条有时的确难找。有本地的重要消息固然好,但不是每天都能找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