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延章 《图书馆》1989,(2):22-25
我国图书分类法从《仿杜法《(1917年)到《中图法》(1975)已有五十九年的历史了。回顾这一历史进程,我国的图书分类法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其发展前景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的。关于历史分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编写的《图书分类学》是以“史学界的习惯”来划分我国图书分类法各个历史时期的,即:从《七略》到《四库》为古代图书分类法;从《古越藏书楼书目》到皮高品的《中国十进分类法》为近代图书分类法;从《东北法》到《中图法》为现代图书分类法。这种形式主义的分类方法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情报检索语言(又称情报语言、检索语言、文献工作语言、索引语言、标引语言、标引符号、标识系统)包括体系分类法、组配分类法、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主题词法)、关键词法以及各种代码系统等。它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和文献情报检索者为实现文献情报的存贮检索所必须使用的共同语言。它的质量高低,对检索效率影响甚大。所以,它的改进和创新,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一系列迫切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对它的正确使用,则又是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基本功。国内对情报检索语言的研究和创制,过去偏重于体系分类法,而且有关著作又偏重于在原则上讨论对它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它的构成原理、编制方法、影响检索效率的因素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就甚少涉及,至于讨论其它各种情报检索语言的著作,则相当稀少。最近几年,讨论如何提高体系分类法的检索效率以及研究叙词法、组配分类法的著作有所增加,但还是不多,而且多半是就一种语言进行论述的。其实,各种情报检索语言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在方法上又有不断创新並相互渗透和综合的趋势。所以,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比较式的研究讨论。张琪玉同志的《大纲》,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它是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0年新开设的《情报检索语言》课程的基础上抽提出来的,比较详细地系统地列出了情报检索语言的基本问题、各种情报检索语言的原理、编制法、性能以及文献分析标引等方面的各种问题要点。本刊把它刊载出来,一方面供同志们参考,另一方面作为提倡,希望在这方面的研究讨论能更广泛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献分类法都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弱点很多,如难以容纳新主题和专深主题、不适用于检索等。国际上分类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提倡以检索效率为核心的研究并由此带来了以分面分类法的编制和运用分面分析技术改造传统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研究热点。 我国对分面分类法的关注经历了介绍引进、理论研究到以《中图法》为试点的改造讨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郑满庄 《图书馆杂志》2005,24(12):38-40,67
图书分类法是图书文献分类依据和大法,也是图书文献分类、序化、检索的一种应用性工具。“应用”是分类法的价值所在,一部分类法要保持它的应用性和生命力,就必须在立足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赋与其动态性。随着当代学科的发展变化,边缘学科、交叉科学不断涌现,图书分类法的稳定性也受到冲击。因此客观上要求分类法适时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满足图书文献分类、检索的需要。作者曾经在《<资料法>第4版类目浅议》一文对该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1979,(1)
为使《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适应分类工作的需要,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北京图书馆于今年三月下旬在长沙召开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修订再版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和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图书馆等近五十个单位的代表。我省高等院校及部分地、市、县图书馆和科研单位图书馆的二十多位代表列席了会议。在这次会上,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图书馆处处长胡耀辉同志和北京图书馆付馆长丁志刚同志、北京图书馆分类法词表组韩承铎同志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原分类法产生的经过与存在的问题。大会还揭发批判了“四人帮”破坏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罪行。  相似文献   

6.
(一) 实用性是人们总结出来的图书分类法“三性”原则之一,它的基本含义,概括地说,即指图书分类法的实际使用价值。判别一部分类法质量的优劣,具体的衡量标准是它是否方便分类人员类分图书,是否适用于图书排架,是否满足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途径检索图书资料的要求等几个方面。苏联杰斯林科说:“在编制《草案》(指《苏联图书分类法草案》)时,要解决的不是哲学理论的问题,而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创造一种实际用途的分类法”。美国的M.杜威在编制《十进分类法》(DC)时,他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文献及情报资料的贮存、检索工作中,图书文献及情报资料的分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图书分类法仍然是组织图书文献、情报资料的主要的技术工具。由于分类法已成功地运用于计算机的情报检索,组织机读目录,这就更增加了分类法的重要性。为使分类法更加能适应于类分图书文献、情报资料及检索的需要,使之更加完善,在最近二十五年间,国外成立了很多研究小组,研究学会及组织,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档案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档案界和图书情报界广为使用的两部文献分类法,目前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文献信息管理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同异,不仅有利于促进不同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享,而且对推动分类检索语言在档案工作中的进一步普及运用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情报机构中文献检索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类法,一种是主题法.这两种捡索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可相互取代。因此,充分发挥分类法和主题法各自的优点,使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是广大图书情报人员的迫切要求。《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以下简称《词表》)的编制,为广大图书情报人员提供了一个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兼容互换的检索工具,为方便检索、提高检索效率创造了条件.笔者结合文献标引工作实践,在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图法》第四版的修订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自1990年2月正式出版以来,在中国图书馆界使用了将近十个春秋,成为类分图书的主要依据和图书分编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工具.然而,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产生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主题文献,这对于图书馆来说,就需要在《中图法》中能够得到反映和体现,以满足文献资料标引和检索的需要.然而,在《中图法》第三版中却很难找到合适的类属.同时,随着我国图书情报界文献信息工作自动化程度的极大提高,计算机辅助标引、编目、检索的普遍使用,各种信息文献数据库的大量产生,区域联网、国际联网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网上图书馆的发展,对检索语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为了满足新学科、新事物、新技术、新主题文献的标引与检索的需要,《中图法》的修订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经过将近十年的酝酿和实践,《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于1999年3月与读者见面了.通过研究比较,我们认为《中图法》第四版的修订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1.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2.
研读《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二期《浅议图书分类法“综合性图书”的立类问题》一文(以下称《浅议》),甚感困惑,进而质疑。在《浅议》起首,作者对“综合性图书”类(以下除引文外,均称之综合类)在列举其二级类目后指出,“正如类名所示,是单纯以综合性图书为内容”的;且断言该类“立类之初,就存在着一个根本缺陷——把综合性图书与有关学科人为地拆开了”;并进而概之曰:“类内过于绝对化地以图书形式作立类标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是在1956年建院的同时诞生的.现有藏书十二万多册.在图书分类方面,分两个体系:即艺术书和非艺术书.对于艺术书籍的分类,我们使用的是结合我院专业情况自编的《艺术图书分类(初稿)》.非艺术书籍,1981年前采用的是《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试行草案)》.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深感原使用的《中小型表》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情况了.为了使我馆的图书分类工作逐步向标准化过渡,为将来的自动化检索打基础,于1981年春,开始对非艺术图书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由于分类法的更换,在我馆就出现了三套藏书组织和分类目录体系,这就给书库出纳人员的提书归架和读者检索书目增加了很多不便.为此,必须把原来的藏书和目录卡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4.
《图书分类法史略》是《图书分类法问题研究》一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图书分类法问题研究》一书是杜先生1957年赴苏、德参观回国后花了五、六年的功夫,才成初稿,当时曾寄给北京有关单位出版,该社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杜先生又花了一些时间修改,再行寄京,那知“文化大革命”事发,又把修订稿寄穗,在十年浩劫中,这样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巨著,也遭到浩劫,以致残缺不全,实属憾事! 该书除《自序》外共分13章: 1、图书分类法导论(内又分为4节:图书分类法史略——图书分类法意义——图书分类法作用——图书分类法术语),2、图书分类法理论问题,3、图书分类法体制问题,4、图书分类法标记问题,5、图书分类基本序列问题,6、科技图书分类问题,7、史地图书分类问题,8、文艺图书分类问题,9、中文古书分类问题,10、图书分类表编制问题,11、图书分类法统一问题,12、图书分类法改造问题,13、著者号问题。一看目次,就可见该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了。但不幸在十年浩劫之中,亡佚了第2、3、5、7—10各章,残缺了第12章,目前所存而完整的,仅第1、4、6、11、13五章而已。今年是杜定友先生逝世20周年,为纪念这位我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由钱亚新先生等将该书残稿予以整编分头发表,希望能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关心,对于我国图书分类法今后应如何改革推进而达到国际水平,定可发生一定的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有富 《图书馆论坛》2002,22(4):84-85,39
结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畜牧”类目的体系结构、部分下位类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浅议图书分类法“综合性图书”的立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图书”是我国现行几种主要图书分类法的五大部类之一。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辑的《图书分类法初稿》,首创“综合参考”大类。1957年编辑的《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其基本序列定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综合性图书”作为五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图书分类法,经二版修订,并由国家标准局批准为国家标准的试用本以后,已被全国大多数图书、情报单位所采用。时值三版修订之际,为使修订后的版本更好地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其版本问题,略抒浅见如下: 现行《中图法》版本的不足《中图法》曾先后编制了三个不同功能和特点的版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详本),主要用于“图书”分类,起分类  相似文献   

18.
粗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及其使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平 《图书馆论坛》1996,(5):47-48,17
粗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及其使用问题黄建平(上海申联文献信息公司)《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以下简称《词表》)是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含《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的基础上编制的成为两者兼容的一体化词表。这种词表是两种检索语言(先组式...  相似文献   

19.
从类目复分加“0”研究概况和加“0”的作用出发,通过《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的实例,对能发现的隐性重号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是严格遵守加“0”规则。  相似文献   

20.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 Helative Xndex) (以下简称DDC)在本世纪初被介绍到我国以后,对我国图书分类法起了一定的影响,被本世纪初我国的许多图书馆所采用。这是被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五四”前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中国的知识分子痛感祖国的落后,想通过积极向西方的先进文化技术学习以图富强;在图书馆界,更由于西方文化的输入,新学科的兴起,我们原有的种种分类法如“四库”、“古越藏书楼书目”、“南洋中学藏书书目”、“西学书目表”等等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所谓新旧学图书的分类问题,于是DDC便在这种情况下,1910年在孙毓修所撰《图书馆》一文(连载于《教育杂志》)中被引进。然而,DDC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谓新旧学图书分类问题。于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借助于被引进的DD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