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与现代性问题有直接关联。变动不居的现代性是由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导致的。在现代性语境下。生产内涵从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经济环节的中心也从生产转变为消费,是与经济格局从生产中心转移为消费中心相一致的。由现代性主宰的现代社会树立了文化消费的核心地位,文化消费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形态。文化消费的实质是符号消费。在现代性语境下,人们的生产逐渐由消费所引导,人们的消费也从物质商品的消费演变到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也从审美的消费转移到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情感消费成为当前消费社会中的重要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的情感逻辑和情感劳动的消费逻辑。从本质上来看,情感消费是资本操纵和利用情感实现增殖的过程,情感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情感化是其根本逻辑。情感被资本所裹挟,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又通过制造虚假情感和情感的生产来实现逐利。从后果上来看,情感消费容易引发情感异化、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等状况。为此,必须要首先规制和引导情感消费中资本逻辑的演绎机制,同时要促进民众情感的理性化表达和真善美发展,还要科学认识情感劳动创造价值的维度并加以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批判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种范式:其一是侧重于形而上学的意识哲学批判,对于这种现代性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其对立面则是深入社会存在的层面根本性地解决现代性问题,揭示资本的形而上学奥秘,这种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资本现代性批判”,这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路。它又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资本改变了社会存在形式以及人们的生存方式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对意识形态的中介与干预的批判,表现为对拜物教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消解了传统的消费理念,背离了世代恪守的消费手段,代之以更加超前、前卫和开放的消费方式。现代消费方式对所谓个性化消费的鼓励和对人的消费欲望的开  相似文献   

5.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6.
资本是现代社会运行的中心。马克思是对资本建立和展开现代性叙述的第一人。马克思资本论述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为资本的现代性发掘与揭示资本的社会关系两大方面。在后世论述资本的诸多代表性学者中,如卢森堡直接发展了资本积累的论题,希法亭将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定格为金融资本,梅扎罗斯将资本运行的主导模式归结为资本控制。尽管角度不同,但其思想皆根源于马克思。就资本叙述而言,他们都是马克思的后继者;在资本叙述的舞台上,马克思是难以超越的。  相似文献   

7.
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感性的复归来对抗"工具理性"带来的负面效应,其方向应该是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然而其发展的现状似乎不容乐观:或者远离生活,使美不可企及;或者离生活太近,使美堕落。在多元文化冲突、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消费社会兴起的语境中,艺术将非艺术化,美育自身也将含混不清,并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世俗化以及商业化。  相似文献   

8.
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感性的复归来对抗"工具理性"带来的负面效应,其方向应该是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然而其发展的现状似乎不容乐观:或者远离生活,使美不可企及;或者离生活太近,使美堕落.在多元文化冲突、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消费社会兴起的语境中,艺术将非艺术化,美育自身也将含混不清,并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世俗化以及商业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践论的开创者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者,马克思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其关于现代性的思想的。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认为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生产和启蒙理性而产生的,现代性蕴含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当中,以及人的异化当中,因此,要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实现人自身的超越与解放。  相似文献   

10.
《变形记》利用人变成甲虫这一事件体现异化主题,体现卡夫卡对世界和人的认知与理解;用荒诞而真实的故事体现扭曲的现实和抽象化的内容,表达人们内心的恐惧从而引发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1.
莱斯通过对异化消费产生的根源和异化消费的后果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了异化消费的解困之径,形成自己的消费理论。莱斯的消费理论继承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问题,但却抛弃了马克思的批判范式,决定了其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通过对莱斯消费理论的分析,对于我国应对目前的消费和生态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具理性的日益强大,现代性越来越表现出异化性特征,从而丧失了对人类基本价值和意义的关注。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现代性异化的演变流程,揭示了现代性在寻求人类获得效率的行为模式的进化过程中,铸就了一个缺少价值和意义的机械化“铁的牢笼”。为了消解现代性异化带给人类的风险,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虽然,现代性的异化现象并未完全按照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所设计的方案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马克思尊重人的存在价值的思想却启发了我们从另一个思路.即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消解现代性异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是在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中展开的。现代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制约,使得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出现一些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的技能化、简单化和孤立化。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并矫正之,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与变化有着巨大的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意义,但也夹杂着社会断裂、价值失序、社会不公平等严重问题,如何理解这一复杂和矛盾的现象,并给出合理诊断和务实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巨大的任务。本文试图提出复杂现代性概念予以分析。笔者的复杂现代性概念意在强调,现代性的规范价值,如个人自由、社会平等、政治民主、文化自觉等规范价值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现代性的社会历史条件,如全球化、技术变迁和不同社会制度竞争等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破解现代性难题既不能退回到前现代社会理想,也不能依赖于市场或国家之类的单一现代体制,相反,它需要某种与复杂现代性相符合的规范敏感性和事实敏感性意识。具体来说,基于市场异化和权力异化的韧性以及现代性的多元复杂格局,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包容为核心任务,承认家庭、国家和市场各自的制度功能,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建立以权利包容、功能包容和伦理包容为一体的中国式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消费是目前热门的研究内容之一,文章主要对网络信息消费的特征做简要介绍,分析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消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将网络信息消费引导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6.
从资本逻辑看“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看待全球现代性问题,应当通过资本逻辑来理解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把握全球现代性的矛盾本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本逻辑,现代性与全球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其实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扩张的现代性形态即全球现代性。资本逻辑贯穿了整个全球化进程,并引发其根本性的矛盾悖论:全球现代性具有整合世界的文明同化作用,同时还包含着分裂世界的中心—边缘机制。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产生了一系列恶果,最为严重的便是全球混沌的无序状态。全球治理是超越全球现代性矛盾悖论的当代路径,从资本逻辑出发来审视全球现代性的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费异化是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是物的依赖关系社会阶段特有的消费形式。它导致了主体本质力量的丧失,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拒斥消费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消费自觉意识,引导消费活动的精神性转向;发掘传统消费文化优秀资源,加强消费文明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抵制消费异化思想的侵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是紧紧围绕资本逻辑的分析来展开的。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说到底是在现代生产基础上资本运动的产物,是随资本运动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资本逻辑就是不断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的驱使必然使资产阶级不停地变革、创新。“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正是资本的内在本性,刺激了现代性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早期的重要小说,然而仅仅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角度并不能充分凸显出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研究小说在艺术表现中体现的现代性及其艺术价值,挖掘了作者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背景下对人类困境的思考,及其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主张和理想。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城市又处在社会变革的最前沿。此期许多作家站在城市人的立场上探讨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像如何看待过分膨胀的金钱物欲、如何看待社会转型后的人际关系以及人性异化的问题等,这些作品容纳了相当丰厚的现代性内涵。其功能是帮助当下城市人完成心理上的调整与转型,拉近作为“他”的现代性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在现实之外,创造一个可调节的柔性空间,为现代性在中国的平稳着陆,提供道德与思想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