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的读书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固是自谦自责之辞。而事实上,“好读书”、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汉语言文字的必由之路。可是,审视一下如今的语文教与学的实际情形,走的正是与之相反的道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请看,有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2.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3.
“养其习于童蒙” ,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其意是说 ,从小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至关重要 ,古人也说 :“性相近 ,习相远。”是说好习惯同坏习惯相差甚远。对于习惯的重要性 ,胡适先生也曾经说过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读书全凭先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他还说 :“青年人要读书 ,不必先谈方法 ,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 ,好买书的习惯。”胡适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假如一个人根本就不喜欢读书 ,还哪里谈得上什么读书方法呢 ?反过来说 ,假如一个人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 ,久而久之 ,也会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必须从读好书开始。读好书 ,尝…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迪。1、晋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不求甚解”。他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并非浅尝辄止,而  相似文献   

5.
读书学习决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行为,而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党风好转、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从基本功的角度来要求,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怎样读书是一个涉及到学习方法的具体问题,暂且不谈,仅围绕前两个问题谈点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好读书,就是对读书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好者,喜欢、酷爱之意也。所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兴趣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徐文长有一副读书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看似怪异——上下联仅仅是一句话的重复,一时又很难理解其思想内容,但对联利用“好”字的多音多义特点,巧妙地构思成文,把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ao,按“良好”的意思理解,其他的“好”读作hao,按“嗜好”的意思理解。年少时,父母一心一意供你读书,可你偏不爱好(喜欢)读书;等长大成人了,爱好读书了,可又要抚养儿女,杂事拖累,却已不是读书的最好时候了。这副对联可以说是徐文长对读书治学的深刻感悟和经验总结,是劝勉读书的妙联、警句。同学们,你们又正处于“读书的季节”,从小到大,你们都接触、读过哪些书籍?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和感想?对于“读书”,你们一定有很多故事和思考,有很多的话要说吧。下面我们选取不同体裁的6篇例文,供同学们阅读体会,希望你们能像热爱朋友一样去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7.
人们读书通常是为了求知、生存以及感情上的满足。许多议论读书的文章,作者们总教导我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读多了,熟能生巧,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文笔流畅”,而本文主张“不为什么而读”,似乎有些不近于情理,但却也不无道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为什么而看”苹果落地,沸水翻滚,但往往收到了比有心去看什么更大的效果。这和“不为什么而读”却又能得到意外收获的机制相通。再说一则“不为什么而读”但确从书中得到了益处的轶事。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拍摄过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独裁者》,是讽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变形…  相似文献   

8.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张无济先生的名言。是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可以使人修心养性。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读书。今年4月23日已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相似文献   

9.
黄伟英 《家庭教育》2014,(10):10-11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父母要知道“读书好”,其次是“好读书”,最后是“读好书”。建设书香家庭,父母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读书应重在会意,不能为语句所局限,“言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人读书,大率以己之意会书中之意,对字不甚注重,而力求身心的参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可执着于字句的讲解,这同现代人次“不求甚解”为肤浅草率之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究竟怎样才能读好教科书?这里有个读书方法的同题。记得《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魏王曹丕向吴王孙权的使者询问:“吴王颇知学乎?”使者回答。吴王“博览书”传,历观史籍”,是“采其大旨,而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这里所讲的“采其大旨”,就是读书要得其要领,掌握最基本的东西,而不是面面俱到。孙权的这种读书方法是值得  相似文献   

12.
人民的好总理(1月3号)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人小志高,12岁时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校长在一节主题为“立命”的修身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相似文献   

13.
凝眸读书     
有两句诗总是那样动人心魄:“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可以说是一个历久而弥新永恒的动人心弦的主题。民间有云:“积财千万,莫过读书。”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他们敬惜字纸,勤耕苦读,追求的是一种“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他们心目中,太平盛世,耕读传家,是人生在世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丰收 《新读写》2011,(4):40-43
“凭自己的高兴读书”,先求乐,后求知,追求的是读书的“情趣”,收获的是事业的“精微之道”,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由教师“下水”作文,旁及阅读教学,提出:“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确实,无论是从教会学生读书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教师“下水”读书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语文教师“下水”读书,读哪些书呢?我认为,首先是要精读作为教材的范文。也许是《教参》越编越详,教案选本越出越多的缘故吧,无形中形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变得“好读书,读好书”,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阅读不是朝夕之事,不仅仅是学生时代之事,而应该是终身之事,“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有赖于阅读兴趣的培养,而这种兴趣应该具有稳定性、持久性。那么如何培养?先要让学生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其次是推荐书籍,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再次是建立各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兰)嗯,就是“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呗! 哦,和我们读书时的“三好生”标准基本上是一样的嘛! (王兰)胖叔叔,你也当过“三好生”吗? 当过呀,我读书时绝对是“三好生”!  相似文献   

18.
自荐打工认识社会锤炼意志完善人格———关于高职试点班学生“打工”的情况韩亚平学生考职业类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来“读书”的,读完书,毕业后要就业。这个目的是很明确的。问题在于学校应该怎样处理好“读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读书”读得好不一定能“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从小到大,总听到人们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但读书为什么好?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发了笔者对“读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剧作家魏明伦自幼酷爱读书 ,对于读书有独特的心得。他认为读书要有韧性、记性和悟性。有韧性没记性 ,书是死书 ;悟性至关重要 ,一举则满盘皆活。然而单有悟性而没有记性 ,就等于没有库存 ,犹如“皮包公司” ;没韧性则建不成大仓 ,好似“短途小贩”。倘若“三性”俱全 ,那么才能称为“知识富翁”。魏明伦的“三性”理论颇有道理。读书而没有韧性 ,不可能把书读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曝十寒 ,读书做学问尤其要有锲而不舍的韧性。我国著名散文家秦牧 ,有一次在谈到读书需要韧性时 ,深有体会地说 :“保持毅力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