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宁 《津图学刊》1993,(1):96-96
北四阁是指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在决定建阁之前曾派专人赴宁波了解二百年前建立的范氏天一阁建筑情况,并“烫成准样,开明丈尺”,以便取材。北四阁是仿天一阁建造的。文津、文源、文渊建成于乾隆39年至41年间,文溯建成于乾隆47年。乾隆46年12月,第一份《四库全书》告成,先贮于文渊阁。  相似文献   

2.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10,(10):48-49
圆明园是清朝五代皇帝历经150余年、集中无数能工巧匠倾心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胤祯(即雍正)的赐园.雍正即位后,在园南部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乾隆在位六十年,又对圆明园继续进行扩建、改建,使之形成了圆明园的基本格局.他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突出的政治地位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在世界园林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北京圆明园     
刘鹏 《北京档案》2008,(9):42-43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在颐和园之东。园子的池湖虽然利用了自然的沼泽地势,但是园子里的小山,都是挖湖堆山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圆明园被毁,直接原因是英法联军的报复行动。1860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攻陷大沽口炮台,占领天津,进军通州,直逼北京。  相似文献   

5.
杨玉昆 《北京档案》2010,(10):45-47
圆明园修建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荣耀,也目睹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与耻辱,更是近代列强残暴掠夺中国留下的不能抵赖的罪证.在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300年沧桑.  相似文献   

6.
公园是否被“侵吞”,实际是权力领域、资本领域与公众生活领域间重划“界线”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没有形成“公共意见”的公众力量最为薄弱,而一旦形成“公共意见”,则公众的力量最为强大  相似文献   

7.
1931年圆明园遗物文献展览会,是近代中国圆明园保护和研究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这次展览会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其所构筑的纪念空间重塑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记忆,增强了人们对这一"国耻"的认知;另一方面推动了圆明园学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5,(9X):25-25
本书从三个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现了圆明园的布局,呈现圆明园建筑的外观和内涵,阐述圆明园在美学设计和布局上的意义。其次,考察了从雍正至咸丰五位清帝在圆明园的日常及政治活动,探讨了圆明园的组织和功能。最后,检讨圆明园的兴衰,详细讲述了圆明园被焚毁、劫掠以及逐渐破落、荒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设清册》无踪遗失文物无法确证咸丰十年10月6日,对圆明园来说,是劫难之始,也是大批珍稀文物流散的发端。这天傍晚,英法联军几乎畅通无阻,就踏进了这座被欧洲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中国夏宫。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42):16-16
主要展出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铜版图,历经康熙到乾隆三朝的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人物、花乌、走兽绘画欣赏等,使国人犹睹完璧。  相似文献   

11.
孟静 《出版参考》2007,(6):25-26
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合并到中央台之后,科教片在中国的银幕上渐渐绝迹了.它现在叫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以各类专题片的形式出现在电视上。9月即将上映、拍摄时间长达5年的《圆明园》是罕有的将在电影院播放的纪录片.与此同时,有两部关于颐和园的影片也在制作.还有话剧《圆明园》,清帝的后花园成为了近期热点。  相似文献   

12.
走进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古村落,就知道这个国家已经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不以拍卖会上的价格以及国家主义来衡量世间万物的意义。不难发现.每个村庄的价值就是一座圆明园,甚至高于圆明园  相似文献   

13.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特有的书目分类体系,它植根于儒家伦理教化土壤,萌芽于"独尊儒术"的西汉《七略》;发轫于图书日增、目录事业繁荣的西晋《中经新簿》;初立于玄理日盛的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于学术繁荣、版本著录发达的唐代《隋书.经籍志》。清乾隆皇帝视四部分类法为"古今不易之法",在他督导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集处理古籍的四部图书分类法之大成,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分类体系臻于鼎盛,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作为乾隆时期所编纂的巨著,不仅仅在史料、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编纂方式、分类方法等方面对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艳 《历史档案》2001,14(4):119-120,104
同治年间有两次重修圆明园之议。第一次修园之议发生在同治八年(1869年、。这年的七月,御史德泰在慈禧宠监安德海的授意下,奏请重修圆明园,并代递内务府官员贵祥所拟的于京外各地按亩按户按村鳞次收捐的筹款章程。此议一出,恭亲王奕沂极乃反对,认为“侈  相似文献   

16.
学界通常所说造办处,一般是指代位于紫禁城中的养心殿造办处,清人又称之为京内造办处.造办处在宫廷外还有诸多分支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即雍正二年(1724)于圆明园增设的圆明园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属京内造办处管辖,机构建制、分布格局与京内遥相对应,主要匠役人员和物料银钱均来自京内,在实际造办活动中同京内造办处交往...  相似文献   

17.
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明园兽首拍卖再次激发起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媒体也发现了可以持续报道的热点.本文指出,媒体是民族主义话语倡导者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通过媒体平台,民族主义的话语得以进入公共表达,影响社会舆论,并与国家的某些制度安排形成互动.通过个案分析,本文呈现了主流媒体与民族主义互动的逻辑,而网民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对民族主义建构起到了叠加放大作用.本文通过对民族主义及其媒介建构的分析,试图阐释主流媒体在圆明园兽首拍卖中民族主义情绪的调动及其背后的政治和商业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8.
当2005年4月6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召开听证会的公告时,无论是政府环保部门、圆明园管理处、环保组织,还是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普通百姓,都显然是仓促上阵,用一位环保组织负责人的话说:“我们进行公共生活的机会还是太少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文津阁《四库全书》,首架壁板上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诗。诗作于 1775年 ,描写了《旧五代史》的排纂编次过程。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20.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0,(2):136-13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道成主编的《圆明园一历史。现状。论争》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上下两卷,约96万字,收集论文180余篇,图录220余幅,可谓图文并茂。编者出版本书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对圆明园遗址究竟是整修还是保持原状,又一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一些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座谈会、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意见分歧;全国政协、北京市政协会议上,一些委员提出了内容截然相反的提案;一些报刊发表了关于对待圆明园遗址不同观点的文章。在此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之时,本书的出版,可以使争论的双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现状,享有共同的情报,形成共同的语言。因为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整修、利用,不仅是中国人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