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声乐艺术表演中离不开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在声乐原著基础上进行的再次补充与演绎,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需要遵守一定原则,本文就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通过歌者来传达丰富的情感,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不仅需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还应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能够使声乐表演表现出丰富的生命力,以此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此外,表演者在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不但要尊重原作,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还应融入自身情感,对原作赋予新的生命力。本文首先对声乐表演艺术二度创作进行有效的概述,再对其原则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对声乐表演艺术要求实施合理探究,为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从创作角度上讲,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演唱行为属于一种二度创作,演唱者不仅要正确理解原作品的思想、观点、情感内涵等,还要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作品进行重新定义,而"定义"的过程就需要演唱者具有一定的技巧。为此,本文就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为研究论点,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做好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几项技巧,实效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浅谈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声乐教学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可以说就是使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在舞台上进行声乐艺术表演,并引起听众对演唱者不同程度的理解和共鸣。作为二度创作范畴的声乐表演艺术,完全可以通过演唱者对声乐作品内在含义的挖掘,使作品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演唱是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对演唱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和方法.是值得用一生来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演唱者如何做好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要在演唱中揭示作品深层内涵,显示出演唱者个人与他人有别的艺术个性,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添色彩的声乐表演。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包含三个基本原则:对作品本身的二度创作、歌唱作品情感抒写的二度创作和演唱者个性化体现中的二度创。二度创作可以划分为二度创作设计、认知原创把握原创作品、创新原创作品、表现作品和效果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二度创作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作品的品质等级,其次也会提高表演者的自身素质水平以及音乐创想,还能增强欣赏着对音乐是审美能力,以及感情的相互交融,最重要的是还会推动了作品的传播和知名度。在二度创作中,必须要保留原有作品的本质,不能随意改变原有作者的思想和想法,而是要对原本的作品进行再次的创作,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情感更加丰腴细腻,使其更容易引起人们共鸣。因此本文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分析,进一步探讨声乐表演艺术中二次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以及相关原则,最后进一步总结声乐表演艺术中二次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都需要一个再创造的土壤与空间,即二度创作,它是演唱者为观众诠释声乐作品的桥梁。在演唱的过程中,正是二度创作的特征赋予演唱者以使命,以作品的内涵和生活的真实性为出发点,通过再创造融入个性,才能真正架起演唱者与观众的桥梁。本文将从真实性、创造性以及个性等方面论述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9.
声乐作品《昭君出塞》表演艺术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和艺术手段,表现出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听众以美的艺术享受。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中,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以人声为载体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10.
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是赋予声乐作品以生命力的创造行为。不仅是忠实的再现原作,更要求通过演唱者的现场创造性表演进行二度创作。但是现场声乐表演受许多客观因素影响,在实际演唱中如何控制现场,从而发挥演唱者的真实水平,则取决于声乐表演者的心理调控能力,可以说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在表演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论文以表演者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调控能力为切入点,试从表演者的心理调控能力的重要性,和它在声乐演唱中的实际作用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首先是词曲作者从社会实践中吸取精华,进而产生的一种创造行为;但音乐形象的最终确立,更是需要演唱者通过想象与感受去体验词曲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感想,这是歌唱艺术的再创造。要实现这种创造,需要演唱者“走进去”,也就是要深入钻研、仔细琢磨词曲作者的感受以及深奥的思想内涵。同时,还必须“走出来”,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遵循声乐艺术的规律,进而再创造。实现再创造的基础,必须要提高演唱者的生活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对声音的乐感素养,培养处理歌曲的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学生及一切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作用的一门新科学。其任务是揭示声乐教学活动中歌唱者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科学规律,从理论上探讨歌唱者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发挥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意义,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者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是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之中,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歌唱表演是演唱者的全面技能的施屎,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演唱者生理与心理相配合、协调运动的过程,心理要素的运用与培养对声乐演唱、教学和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声乐美所包含的音质生成与技能的把握,语言使用的清晰、贴切、生动,音乐表现元素中的乐感,是构成声乐审美的基本要素。在声乐艺术表演中任何一项要素的缺失,都将造成声乐美形态无可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歌唱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心理活动的调控,心理活动始终伴随着声乐演唱,并不断地指导或影响着生理机能。一方面,歌唱的生理受心理支配,歌唱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是歌唱者意识的外化。另一方面,声乐演唱者正是运用了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对歌唱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充分理解了心理活动与生理机能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不断运用生理调控和心理调控的有效手段,最终提高演唱水平,实现声乐艺术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歌唱表演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它要求歌唱者用自身具备的声乐技能技巧 ,把歌曲中表现的意境传达给听众 ,引起共鸣 ,从而使听众得到美的享受。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除了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外 ,进行声乐的表演和心理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确把握歌曲的意境和演唱的情绪 ,充分运用声音色彩变化 ,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配合得体的表演动作 ,投入真挚的情感 ,才能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而合理的心理训练及演出前的自我心理调整 ,可使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有助于演唱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歌唱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丰富歌唱者的意识内容,想象的发展也受歌唱者的意识、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歌唱艺术。因此运用音乐美学、声乐、声乐艺术心理学,提出歌唱想象力对歌唱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歌唱者的歌唱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声乐学习和演唱实践中的诸多歌唱心理现象分析,阐述了影响歌唱心理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并总结出克服在声乐学习和歌唱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从而获得演唱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