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红生 《教师》2011,(33):119-119
学生的学习负担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教师的,还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作为高中的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教和学的两个方面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方面减轻学生负担,一方面做出成绩回报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的读书方法不一样,效率自然也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和学习方法有关啦!每个人不是必须得从别人身上把他那套学习方法生搬硬套下来,而是要吸取他人对于他和我们本身相同点的对应方法,如果那套学习方法不大适合自己。应对症下药,自己寻找或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4.
严夏 《高教研究》2007,23(2):54-56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是学生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初的专业学习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同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了解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同学们迅速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5.
惠雪梅 《成才之路》2012,(1):18-I0013
很多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不重视方法,这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英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他们每个人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好英语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去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6.
叶金初 《物理教师》2001,22(4):46-47
为了综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是学生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初的专业学习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同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了解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同学们迅速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与市场竞争的融合,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不断学习,坚持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的进步.立足竞争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很多同学,对于别人,特别是一些名人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很关心,他们往往是拿别人的学习方法来生搬硬套,别人怎么学,自己也怎么学.  相似文献   

10.
11.
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古时私塾里常常传出诸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之类的读书声,那是先生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和文章。这些学生对于读、背的这些诗文的意义可能不甚了解,或者完成不了解,但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诗歌那优美的韵律,如画的意境,散文那简洁、生动的语言以及各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成长》2007,(7):46-47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年幼时,父母从英国来到美国定居,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他13岁就当学徒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上要科学安排、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4.
15.
你好动.他好静;你喜欢看侦探小说,他却喜欢看动漫……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啊。个性不同当然在学习上也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啦。看了下面的文章,相信你会找到“专属”你的学习攻略哦!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中学生“知识层面的相对广博”与“学习方法的绝对被动”同样出名。笔者曾于2001年夏带“清华附中学生艺术团”的小演员们赴德国进行演出与交流,对这一点感受颇深。在德国的校园里,我们的孩子们对德国学校教育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层面的浅显显示出极端不屑的情绪,但他们同时又为德国学生所具备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学习精神所深深折服———不论是我们的音乐,还是我们的日常语言,德国孩子们都能很快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差距究竟在哪里呢?作为教师,在参观时我曾留意到:在德国的生物…  相似文献   

18.
成芯 《初中生学习》2010,(12):13-13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为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了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被这样教育着。可是仔细想来,这样的目的未免有些空泛。其实,很少有同学真正独立思考过,每天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做到以学生主动学习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根据我的教改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发展智力,培养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和利用各种识记方法。在我的英语教学中,尤其以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作为我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略谈这方面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