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出版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论述社会生产问题时,往往只谈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谈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未能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不仅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完整性,而且使许多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得不到透彻而深刻的说明,进而影响到它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阐明社会生产及其诸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不仅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而且对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试论精神生产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精神生产的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整个社会生产的角度,揭示观念形态产品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因此,研究精神生产问题,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精神生产”、“精神产品”等范畴,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在国内外的学者中,注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他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无论在马克思的理论宝库中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需要理论理所当然地占有它应有的地位。但是长期来,马克思的这一重要理论遗产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挖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人的需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因此,深入研究“需要”范畴,日益成为现实和理论上的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即只重视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教学,而忽略人生观教学。有些人把人生观仅仅当作伦理学的一个问题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内容来看待,认为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并没有什么重要地位,应放在伦理学、思想品德课中讲,事实上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都有损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形象。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来面目,更有效地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并服务于实践,探讨一下人生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特别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如何加强科学人生观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种见解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流行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见解是:1.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到社会领域的结果;2.历史唯物主义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对于探索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人口发展,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他们刚刚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就提出了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生产两个方面的理论和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写  相似文献   

7.
对整个历史唯物主义说来,本章具有绪论的性质,它主要是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不同解决,概括地阐明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分歧,并着重分析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及其伟大的意义。在本书第一章《绪论》中,我们已经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说明,为什么这里还要来一个绪论呢?这是由历史观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第一章中有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则,同样适用于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哲学界在继续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改革问题。我认为确立社会管理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地位,是哲学原理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主要有两个弊端。一是人的问题讲得不够。诸如人的本质、需要、价值、能力和管理等问题,有的讲得很少,有的则没有论及。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9.
异化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学界在这一问题上要么急于证明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就是整个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要么耽于辩白异化理论只不过是青年马克思的一种不成熟思想,却惟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反思视角,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建构前提重新进行双向度审视和省察.研究发现:第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不是建基于先验预设的抽象人性论;第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未事先预设一个“不异”的“本”;第三,对人的物化理解,曲解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致使马克思异化理论长期被拒斥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被长期遮蔽起来的交往问题获得了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应有的地位.推动社会历史变革的生产方式本身就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特定状态与社会交往所表征的.交往本身具有的社会性、实践性、客观性和历史性使它必然成为社会进步的尺度.这一尺度体现着社会进步的各社会要素指标,是对社会进步的各要素之间本质的有机联系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本)第六章阐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原理,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构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原理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还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哲学基础,因而需要对本章的内容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社会规律和范畴组成的体系,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这一科学体系的基础,它关系到规律和范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再现社会的系统结构以及和它相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那个开端,由此足见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以生产劳动为逻辑起点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阐述过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本文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一、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范畴,又是政治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讲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应该特别强调三点: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同一个社会生产的两个  相似文献   

14.
高校特色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须考虑高等教育的整体战略问题.目前,各高校正在认真思考"办什么样的高校"和"怎样办好这样的高校"两个根本问题,大多数高校提出了特色化的战略选择.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战略的重要内容就是确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和达到定位所应采取的战略及措施.如何认识特色化战略在高校定位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相互关系等,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及两者的根本区别张崇刚“需要”作为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他们创立唯物史观的始终,都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述。他们关于需要的思想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可以这样说,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读书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哲学理论教育工作中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哲学教科书很少谈到它。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得多了一些,但仍然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这就不能不影响人们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影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认识论专著中直接涉及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本质上是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它凸显了生产和交往在人类社会的纵向演进与横向拓展以及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蕴涵着丰富的发展辩证法思想.在现时代背景下,探究这一对基本范畴,对于纠正和澄清传统发展观中的诸多误解和偏差、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爱这个源远流长的永恒的人类生活与艺术主题,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关注。纵览我国历史唯物主义各种版本的教科书,都没有涉及爱这一范畴。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哲学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世界观的理论基础的作用。所谓爱,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形成的为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意向等一致性和共鸣性的情感,它是人类最崇高的重要的感情形式。它是人类三种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  相似文献   

19.
困惑 社会转型时期对人的价值观念的三大冲击,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惑,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个方面: (一)对中小学德育地位的困惑 学生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它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因此,它也成了一个长时期以来一直争辩不休的话题.但在近十中,在对德育地位的认识上,出现了一种"理论上越辩越明白,实践中越做越迷茫"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任何原理都必须经过严密的理论证明,没有这种证明,就没有说服力,就不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特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也理应如此。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哲学教科书中却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作者结合几部较权威时哲学教科书,对其论述进行了比较,它们对生产力诀定,生产关系的论述虽然在文字上有些差异,但基本意思差别不大。它们至少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