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所谓的“错误资源”,是指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错误习题,这种错误的习题有可能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犯下的错误,有可能是教师在教学参考资料中看到的错误,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思考这些错误的习题,让他们在犯错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他们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水平.那么怎样让学生在面对这些错误的习题的时候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如果教师运用合理的策略,就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错误资源”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其它的收获.现说明几种将“错误”的数学资源有效运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初中音乐课堂是动态生成、不断变化的,它不是教师能完全预设的,因此课堂上会出现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面对学生的错误,使错误变“废”为“宝”,让错误成为学生发展的“财富”,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亮点”,闪亮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3.
“我这也是为你好!”许多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都这样认为。然而,学生一脸漠然,甚至心下嘀咕:“对我好?对我好还会当众羞辱我?” “我已经告诉你了,你为何不听?”看到学生犯了明令禁止的错误,还表现出一脸的无辜相,教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那么,我们该如何巧妙利用这些“财富”,生成精彩灵动的课堂呢? 一、凭借“错误”资源,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来自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材料,它有时错得匪夷所思,有时错得让人哭笑不得,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识错、议错、纠错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你看看你今天的作业,全不对!昨天上课听什么去了?”“作业又没有完成吧,你怎么这么懒呀!真是谁的孩子像谁啊!”上次你办的‘好事’已经轰动全校了,看你的苗头,怎么,还想出名?”这些从办公室内传出的不同声音,是否让你似曾相识?是不是在某个时刻你也说过相同或相似的话呢?很多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冷静地思考,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面对学生的学习错误,只会大声呵斥、责难、打压.这种方式的教育作用很有限,相反还会产生负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如何直面学生的错误,采用有效的方式,正确处理学生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嘿,明天要选班长了,你知道吗?”“知道。怎么了?”“那明天。你选我。我给你两元钱。”“真的?”“真的。”许多小学教师经常会让小学生们民主地选举班干部。本想让学生们从中选出最为信赖的人,以便更好地帮助自己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又能使学生们从中得到锻炼。却常会出现上述学生间互相拉关系,帮助自己赢得更多选票的现象。其实,小学生之间拉关系现象不仅表现在学生们所谓的“民主”选举上,还渗透到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虽然在班上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它们仍能造成极大的危害。一、小学生拉关系方法的种类小学生拉关系的方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师,你一定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中批阅过各种错误.看到纸上的“×”,你是烦恼?生气?或是心情沉重……会不会有一点点喜欢呢?许多教师视错误为洪水猛兽,避之而不及.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  相似文献   

16.
曾看到一位老师板书“悬梁刺股”一词时,错把“股”写成了“骨”,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这位老师微微一楞,故作轻松地说“怎么错了呢?不是刺到了骨头吗?”学生叫了起来:“不是刺到骨头,而是刺到大腿。股,大腿。”教师微笑着改了过来,继续教学。教师怎么对待书写错误?是马上改正,还是引导一番?这位教师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帮着挑错,既很好地解决了“错误”问题,又使学生对这个词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一定会在脑海里深深地印上了“悬梁刺股”这个词的写法。这位教师巧妙地化解了“错误”,从而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回到“原点”的思考是重建体系的出发点。谬误“发生于思维之链的起源,从这一错误的起端即前提中,通过许多步骤,将推导出一系列错误的结论,或者招致这些错误前提必然会带来的后果。” 当学生精神萎靡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茫然无措时,你能否给他们指点迷津?当学生缺乏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小学生受其知识水平、生理特点的限制,在探究时往往伴随大量错误.这些“错误”真的可怕吗?其实,学生总是在不断地“纠错”中获得新知识.学生在实验时出现错误非常正常,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从错误中发现问题,变“错”为“宝”,就能让课堂因“错误”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随意给学生戴高帽。做完题目后,“你真厉害”、“你真棒”、“将来你一定能成为数学家”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在时下的好多课堂教学评价中呈现出“你追我赶”之势,好像不给学生戴这些高帽,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精神似的。不可否认,给学生戴戴高帽,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困生”,更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但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也不能不思考——教师经常大面积、高密度地给学生戴高帽,学生知道“厉害之处”在哪里吗?懂得“棒”的原因吗?明白“成为数学家的理由”吗?没有针对性的评价,只能让学生不知其长处,更不知其短处。…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一个真实的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如果能随机应变,巧妙化解和利用“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有效的课堂资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成长,体验到交流的乐趣,课堂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