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条重大新闻可以撞击千万人的心灵,一幅好漫画也能让人百看不厌。当读对着一幅精彩的漫画细细品味时.或顿有所悟,或仅是淡然一笑。《南方日报》漫画版的《每期一品》开辟两年后,引来读的追捧与好评。在如今时评大行其道,各种风交错的新闻纸上,《每期一品》如一掬清水、一枝嫩叶,给翻阅大堆报纸的读带来些许的清凉与幽默。  相似文献   

2.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1985年,《羊城晚报》率先在国内报纸上开设新闻漫画专栏至今。而在国外,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3.
董成 《今传媒》2005,(11):61
这是一副构思简单、一目了然的漫画,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病态(至少在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和一些大众媒体当中是如此),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漫画的题目叫《厚此薄彼》,登在今年9月9日《华商报》第58版上。画面上是两幅逝者的遗像,左侧为年轻明星,右侧是一位长着胡子的  相似文献   

4.
“一图值万言”道出了图片在报纸中的作用。《铁道建设报》每期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共同为一版服务的新颖形式,成功地展示了一版版面严肃中不失活泼、稳重中透着灵巧的版面特色。编辑部给我的《铁道建设报》第2089、2090、2092期,是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党委主办的、有全国统一刊号、邮局公开发行的企业报纸。首先,吸引我的是该报的一版,均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构成整体框架。有两张报是由两张图片与一幅漫画以“品”字结构支撑整版,另一张报则以右上左下  相似文献   

5.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6.
辣味的笑声     
谢尔盖·韦特金是一位很重友情的俄罗斯漫画家。几年前,应《笑的使者漫画交流》之邀,为我们提供了40多幅俄罗斯漫画,他本人特地画了7幅画,还附有艺术简介资料。他是物理学家,又担任俄罗斯《劳动报》漫画家协会主席,游刃于科学研究和幽默创作中,而且漫画技巧很高,使我感到新奇。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漫画,以尖锐的讽刺力和深湛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的《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上,刊登了丁聪先生的一幅漫画,画面上两个人物的对话是这样的:“请您这个权威给这部学术巨著写篇两千字的评论。”“读这本书的时间付不付稿费?”了解书评内情的人们,看过这幅漫画自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当然也免不了感到一丝苦涩。  相似文献   

8.
数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题为《乔迁之喜》,画上有文字:“科技干部迁入新居”。画面上一个孩子捧着一叠书向新楼走去,后面是他的父母(科技干部)扛着一个书架,满头大汗。有人说这是一幅歌颂漫画,表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心;也有人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是讽刺新楼盖得不好,书架搬不进门,因而急得科技干部满头大汗。朋友认为这幅画是歌颂性漫画,我也赞同。只是,因为作者没有注意书架与楼门的比例,才造成了读者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作者和编者只注意了这张画意义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笔者从自己为一些书刊杂志所作的数千幅插图作品中精选出数百幅,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了《黑白插图集》、《四眼漫画》两本插图集,算是对前些年文学作品插图工作的一个总结。《黑白插图集》是用写实手法为文学作品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11.
新闻漫画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新闻性、漫画性、评论性,是三属性的融合。《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的漫画专栏"漫画一针",刊登在评论版,基本上每期一幅漫画,不是单纯的新闻配图,而是可以独立成文的新闻漫画。这些漫画符合专栏名称"漫画一针",确有简单中见观点,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11,(7):78-78
这是清朝末期的一幅漫画,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漫画《时局图》,作品发表于1898年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作者谢缵泰。作品以漫画的笔触和技巧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细节,真实地报道了清朝末期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闻事实,让国人和世界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3.
吴慧雯 《青年记者》2009,(20):47-48
新闻漫画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新闻性、漫画性、评论性,是三属性的融合。《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的漫画专栏“漫画一针”,刊登在评论版,基本上每期一幅漫画,不是单纯的新闻配图,而是可以独立成文的新闻漫画。这些漫画符合专栏名称“漫画一针”,确有简单中见观点,一针见血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平谷县中学,有一个由十二名学生组成的《啄木鸟》漫画创作组。这个漫画创作组自去年二月份成立以来,已创作漫画作品五十多幅,其中有十三幅被《北京晚报》等报刊采用。这个漫画创作组的前身是学校的美术组,其成员大部分都是班上的宣传委员,担负着全校八块黑板的办板报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湖南省报刊上的漫画比较活跃,这与省委领导重视、支持漫画创作是分不开的。 1980年底,湖南省委批准省美协出版《刺玫瑰》漫画小报,省委书记焦林义同志对办报人员说:“漫画是百花之一花。有些人不喜欢漫画,是因为漫画带点刺,漫画如果不带点刺,还叫什么漫画呢?”1981年10月,焦林义同志对《刺玫瑰》作了批示,并在11月看了《湖南省漫画展览》,他勉励作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漫画武器为四化作出贡献。省委常委刘正同志分管宣传工作以后,也经常关心报纸上发表的漫画。他在给《刺玫瑰》编辑部的一封信中说:“漫画手法泼辣、发人深思,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文艺武器。”今年3月,他在参加湖南日报墙头评报活动时,就主  相似文献   

16.
冯小刚执导过一部电视剧,片名挺怪,叫《一地鸡毛》。叙述的是通常人们称之为“单位”的那个地方,大小职员都没完没了地遭遇着鸡零狗碎的烦恼。剧本是作家刘震云根据自己创作的《一地鸡毛》和《单位》两部小说掺和在一块改编的。 起初,我对这个怪里怪气的片名极不感冒,觉得莫名其妙。看过片子后,脑袋里残留下一堆似曾相识的破事儿,猛然发现,片名反倒贴切得活灵活现,甚……  相似文献   

17.
现今评奖名目繁多,获奖的品种也丰富多彩。不是我危言耸听,倘若随便到一个爱写写画画的朋友家里,都会毫不费力地捧出一摞红彤彤的证书来。曾记得有一幅漫画,画了一大堆鸡毛协会之类,讽刺协会太多而贬值。前几天,又读到资深漫画家方成先生大作,说如果画上“按时上班奖”、“从不发怨言奖”  相似文献   

18.
我怎样编《画说哲学》姚沙沙《画说哲学》是一套专为青少年编写的哲学启蒙书,共四本。每本篇幅不大,只有三五万字,配有数十幅哲学漫画。这套小丛书出版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都在其读书节目中作了专题访谈,《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9.
外国报刊上经常登载政治漫画,几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既是政治漫画,自然就免不了要描画政治人物的形象。政治舞台上的著名人物出现在漫画中已经差不多二百年了。有一百四十年历史的英国《笨拙》杂志在十九世纪中叶就经常刊登讽刺当时英国政治要人的漫画。那时的画法多半是用钢笔细描,对人物面容都采取素描式地忠实勾画,不尚夸张。如1890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而下台时,《笨拙》杂志发表了约翰·坦尼尔的一幅满腔怒火的俾斯麦走下轮船舷梯、德皇在船上  相似文献   

20.
漫画的画法具有多样性,不拘一格,约束较少,比如“画中画”这种画法,便是漫画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形式。什么是“画中画”,让我们以漫画家王复羊的《父亲碗里有了肉》为例来作一些赏析(见右图)。这是一幅漫画,但却是从油画中“嫁接”出来的。也就是说是在油画的基础上,加上漫画的构思,使之成为一幅新的作品。油画家罗中立经过长期对农村生活的观察、体验,将中国勤劳淳朴的农民概括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